截至2017年10月底,廣西西江開發投資集團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200MWp(總備案容量380MWp,占廣西光伏裝機23.2%),位居廣西第一。預計2017年發電量1億度(節約標煤3.0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28萬噸,減排硫化物0.27萬噸,減排氮化物0.14萬噸),電站年有效利用小時達1100小時以上,電站質量、發電效率、經濟效益及環保效益均達到國內同地區優秀水平。
西江集團自2014年進入光伏新能源行業以來,堅持以“開發清潔能源,打造綠色西江”為己任,積極拓展光伏發電市場,充分利用灘涂、荒地、屋頂,因地制宜發展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項目,先后在百色田陽和田東、玉林陸川、南寧、防城港、來賓象州建成六個地面集中光伏電站,為完善廣西能源機構,為廣西經濟社會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清潔綠色能源做出積極貢獻。
依托廣西能源發展規劃,堅定不移發展光伏產業。西江集團積極響應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及政府號召,依托廣西能源發展規劃,密切加強與自治區發改委及能源局溝通,嚴格按照主管部門的指導意見進行光伏項目的開發和布局,迅速形成了自己發展規模及優勢。西江集團“十三五”規劃目標中明確,要通過“自建+并購”的模式著重推進區內光伏能源的整合,快速擴大光伏能源產業資產規模,力爭到2020年,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0MWp以上。
組建專業公司,提高發展后勁。西江集團集中一批專業人才,組建西江能源公司進行光伏項目拓展。那吉光伏電站在比其他項目晚開工1至2年的情況下,于2015年9月率先實現了廣西首個地面電站竣工投產。
實現標準化管理,通過對項目開發和建設經驗的不斷總結提煉,西江集團頒布《光伏發電項目投資操作指南》《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管理操作指南》《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前期工作指南》等制度,制度標準出臺,有效提高了光伏項目開發建設的效率、成本、投資風險及規范性。
利用內部土地及屋頂資源,有效解決項目用地問題。大型光伏項目用地要求嚴格,土地問題難以解決,西江集團充分利用內部水電站的庫區灘涂、空地以及各港口、物流園區的大型屋頂進行開發,有效解決了光伏用地問題。
進行多種形式開發,實現環境、社會和企業共贏。通過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水光互補、光伏扶貧等方式,與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相結合進行光伏開發建設,實現了環境、社會和企業共贏。
創新建設模式,嚴控項目風險。通過管理創新,在全國率先采用了“三年質保+三年運維”的EPC總包模式,有效控制了總包單位偷工減料帶來的質量風險,保證了項目長期可靠運行。
下一步,西江集團將堅持“自建+并購”兩手抓,重點建設分布式電站,拓展生物質(垃圾)發電項目,繼續加大光伏新能源業務拓展力度。
西江集團自2014年進入光伏新能源行業以來,堅持以“開發清潔能源,打造綠色西江”為己任,積極拓展光伏發電市場,充分利用灘涂、荒地、屋頂,因地制宜發展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項目,先后在百色田陽和田東、玉林陸川、南寧、防城港、來賓象州建成六個地面集中光伏電站,為完善廣西能源機構,為廣西經濟社會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清潔綠色能源做出積極貢獻。
依托廣西能源發展規劃,堅定不移發展光伏產業。西江集團積極響應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及政府號召,依托廣西能源發展規劃,密切加強與自治區發改委及能源局溝通,嚴格按照主管部門的指導意見進行光伏項目的開發和布局,迅速形成了自己發展規模及優勢。西江集團“十三五”規劃目標中明確,要通過“自建+并購”的模式著重推進區內光伏能源的整合,快速擴大光伏能源產業資產規模,力爭到2020年,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0MWp以上。
組建專業公司,提高發展后勁。西江集團集中一批專業人才,組建西江能源公司進行光伏項目拓展。那吉光伏電站在比其他項目晚開工1至2年的情況下,于2015年9月率先實現了廣西首個地面電站竣工投產。
實現標準化管理,通過對項目開發和建設經驗的不斷總結提煉,西江集團頒布《光伏發電項目投資操作指南》《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管理操作指南》《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前期工作指南》等制度,制度標準出臺,有效提高了光伏項目開發建設的效率、成本、投資風險及規范性。
利用內部土地及屋頂資源,有效解決項目用地問題。大型光伏項目用地要求嚴格,土地問題難以解決,西江集團充分利用內部水電站的庫區灘涂、空地以及各港口、物流園區的大型屋頂進行開發,有效解決了光伏用地問題。
進行多種形式開發,實現環境、社會和企業共贏。通過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水光互補、光伏扶貧等方式,與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相結合進行光伏開發建設,實現了環境、社會和企業共贏。
創新建設模式,嚴控項目風險。通過管理創新,在全國率先采用了“三年質保+三年運維”的EPC總包模式,有效控制了總包單位偷工減料帶來的質量風險,保證了項目長期可靠運行。
下一步,西江集團將堅持“自建+并購”兩手抓,重點建設分布式電站,拓展生物質(垃圾)發電項目,繼續加大光伏新能源業務拓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