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國家能源局公示了2017年13個光伏領跑者基地優選結果,包括10個應用領跑基地和3個技術領跑基地。其中大同、壽陽、渭南、滄州、白城、泗洪、格爾木、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德令哈、寶應入圍應用領跑基地;上饒、長治、銅川入圍技術領跑基地。
此前,國家能源局下達了《關于推進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實施和2017年領跑基地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每期領跑基地控制規模為8GW,其中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規模分別不超過6.5GW和1.5GW。
自國家能源局提出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以來,已組織開展了兩期共9個領跑基地建設,總規模6.5GW。包括2015年山西大同1GW的首個領跑基地,以及2016年總規模為5.5GW的第二期8個領跑基地。其中,大同領跑基地已于2016年6月全部建成并網發電,并完成驗收;第二期8個基地已全面完成競爭選擇投資主體,目前正在抓緊建設實施。
在此次第三批領跑者計劃中,技術領跑者基地被首次提出。技術領跑者基地每期的規劃規模為1.5GW,根據此次公示結果,上饒、長治、銅川3個基地分別對應1個技術領跑者基地,每個基地規劃規模為500MW,共6個項目。
據了解,技術領跑基地使用的是自主研發、市場尚未應用的前沿技術或突破性技術產品,采用的是目前尚未建成生產線、形成產能的產品,對于已有生產線、形成產能的先進技術產品,不得申報和競爭入選技術領跑基地。那么哪些技術可以滿足技術領跑者標準呢?
在技術指標上,《通知》要求2017年應用領跑基地采用的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應分別達到17%和17.8%以上;技術領跑基地采用的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應分別達到18%和18.9%以上。對應的電池效率和組件功率要求如下表所示。(見配圖)
領跑者前沿技術應用基地的企業評選標準項目與配分為:投資能力(10分)、業績水平(10分)、技術與產業先進性(55分)、技術方案(25分)。而技術與產業先進性又細分為:先進技術指標(35分)、核心技術專利及產能建設(10分)、技術管理能力先進性(10分)。可見,先進技術指標是影響前沿技術應用基地的主要競爭條件。
縱觀目前行業內的先進光伏制造技術,以N型硅片為基底的高效電池,例如N-PERT電池、HJT電池、IBC電池等無疑是前沿技術應用基地的強勁競爭者。在N-PERT電池方面,英利、中來、林洋等在積極布局并已量產,據中來透露,其有望在今年底將N-PERT電池量產平均效率提升至22%,并計劃在2018年量產效率達23%的N-TOPcon電池;在HJT電池上,晉能、中智、漢能、福建鈞石、新奧等紛紛通過新建或改造建設異質結電池產線,據了解,晉能已建成100MW異質結電池組件生產線,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已達22.3%;在IBC電池上,天合IBC電池中試示范線電池平均效率已達23-23.5%,中來在浙江衢州布局了10GW IBC電池產能,電池轉換效率已突破23%。
亞化咨詢認為,此次1.5GW技術領跑者指標規模的下達,將加速N型高效電池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帶動和引領光伏發電的技術進步和市場應用。隨著高效電池技術規模的不斷擴大及持續的降本提效,在2020年實現用電側平價上網將指日可待。
由亞化咨詢主辦的第二屆N型晶硅電池與雙面發電論壇將于2017年12月12日在江蘇常州召開。來自天合、晶科、阿特斯、中來、林洋、晉能、中智、漢能、隆基、中科院電工所、中科院微系統所、中科院微電子所、SCHMID、Semco、Meco、Von Ardenne等的專家將參會并作重要報告,充分探討N型高效電池技術的產業化進展。
由于日期臨近,如有意向參會或者贊助,歡迎您和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