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走進河北平泉市黃土梁子鎮梁后村光伏農業扶貧示范園區,一眼望去,一排排泛著藍光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從南向北依次鋪開,板下建有現代化食用菌棚,菇農們正忙著采摘香菇。
2014年,該市在黃土梁子鎮梁后村率先建成了投資3億元、占地1236畝的“綠色光伏+食用菌”農業扶貧示范園區。2015年,園區吸納35個農戶從事食用菌生產,為降低農戶生產投入成本和經營風險,該園區與農戶簽訂合同,按成本價提供菌袋,負責技術指導,回收產品,讓農戶實現效益最大化。
今年39歲的農民鄒德富就是入駐這個光伏農業扶貧示范園區的貧困戶。2015年他把8畝地以每畝每年1000元的價格流轉給園區,加之在園區打工,一年純收入3萬余元。2016年,他又按照“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的“三零”扶貧模式在園區領種兩個大棚,開始種植香菇,一年下來純收入竟然超過了5萬元。鄒德富家昔日破舊的土坯房,如今已經翻建成寬敞明亮的大瓦房,他徹底脫貧奔小康了。
“梁后村是全市84個貧困村之一,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0戶,其中230戶入駐到園區。他們根據自身條件,分別獲得租金、股金、薪金和現金收入。去年,我們全村提前脫貧出列,今年,我們還將以優惠的政策讓他們不光脫貧而且能真正過上好日子。”村主任楊海玉說。
在扶貧攻堅戰中,平泉將光伏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食用菌、設施蔬菜等特色主導產業相結合,實現“光農互補”。他們積極探索推進“光伏+現代農業”扶貧模式,利用光伏發電板下面閑置土地建設農業大棚,無償提供給貧困戶使用,實現了“企業有效益、貧困戶有收益”。目前,3家光伏扶貧企業已建成裝機總容量100MW的3座光伏扶貧電站,同步配套建設設施農業大棚1800個,吸納187戶貧困戶發展產業,戶均年增收4萬元左右。此外,平泉發達小寺溝35兆瓦光伏扶貧項目和平泉慶達道虎溝35MW光伏扶貧項目已全部并網發電,設施農業項目正在建設中,兩個項目可建農業大棚1300座,提供就業崗位3100個。
平泉市副市長胡維民介紹,平泉與中石大科技園有限公司簽訂了《共建平泉縣能源互聯網國家試點示范合作協議》,明確了建設分布式智能微網電站等六大合作領域,由中石大全資建設所有貧困村的村級電站及所有貧困戶的戶用光伏系統,既幫助貧困戶穩定脫貧,又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今年計劃實施的15個光伏扶貧電站已完成前期工作,124戶戶用光伏扶貧系統全部竣工。據統計,到今年年底,平泉市將通過光伏扶貧使3000多戶貧困群眾受益。
2014年,該市在黃土梁子鎮梁后村率先建成了投資3億元、占地1236畝的“綠色光伏+食用菌”農業扶貧示范園區。2015年,園區吸納35個農戶從事食用菌生產,為降低農戶生產投入成本和經營風險,該園區與農戶簽訂合同,按成本價提供菌袋,負責技術指導,回收產品,讓農戶實現效益最大化。
今年39歲的農民鄒德富就是入駐這個光伏農業扶貧示范園區的貧困戶。2015年他把8畝地以每畝每年1000元的價格流轉給園區,加之在園區打工,一年純收入3萬余元。2016年,他又按照“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的“三零”扶貧模式在園區領種兩個大棚,開始種植香菇,一年下來純收入竟然超過了5萬元。鄒德富家昔日破舊的土坯房,如今已經翻建成寬敞明亮的大瓦房,他徹底脫貧奔小康了。
“梁后村是全市84個貧困村之一,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0戶,其中230戶入駐到園區。他們根據自身條件,分別獲得租金、股金、薪金和現金收入。去年,我們全村提前脫貧出列,今年,我們還將以優惠的政策讓他們不光脫貧而且能真正過上好日子。”村主任楊海玉說。
在扶貧攻堅戰中,平泉將光伏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食用菌、設施蔬菜等特色主導產業相結合,實現“光農互補”。他們積極探索推進“光伏+現代農業”扶貧模式,利用光伏發電板下面閑置土地建設農業大棚,無償提供給貧困戶使用,實現了“企業有效益、貧困戶有收益”。目前,3家光伏扶貧企業已建成裝機總容量100MW的3座光伏扶貧電站,同步配套建設設施農業大棚1800個,吸納187戶貧困戶發展產業,戶均年增收4萬元左右。此外,平泉發達小寺溝35兆瓦光伏扶貧項目和平泉慶達道虎溝35MW光伏扶貧項目已全部并網發電,設施農業項目正在建設中,兩個項目可建農業大棚1300座,提供就業崗位3100個。
平泉市副市長胡維民介紹,平泉與中石大科技園有限公司簽訂了《共建平泉縣能源互聯網國家試點示范合作協議》,明確了建設分布式智能微網電站等六大合作領域,由中石大全資建設所有貧困村的村級電站及所有貧困戶的戶用光伏系統,既幫助貧困戶穩定脫貧,又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今年計劃實施的15個光伏扶貧電站已完成前期工作,124戶戶用光伏扶貧系統全部竣工。據統計,到今年年底,平泉市將通過光伏扶貧使3000多戶貧困群眾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