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健全政府定價規則,促進政府價格決策科學公開和透明,近日,國家發改委修訂頒布了《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
新《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是對2006年發布的《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的完善,是成本監管最核心、最重要的制度,更加注重加強壟斷行業監管、規范成本監審行為,標志著政府成本監管進入科學監管、制度監管的新階段。
據統計,2013年至2016年,國家發改委以及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累計開展成本監審項目近24000個,覆蓋電力、天然氣、城市供水、教育、有線數字電視、旅游景點、出租車等壟斷行業和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等20多個行業,核減不應計入定價成本的費用約8000億元。
11月7日,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丁杰表示,近年來,政府的成本監審取得了顯著成效。這個成效用20個字來概括:從淺到深、從粗到細、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在中央層面,電力、天然氣、鐵路等重要自然壟斷領域全面開展了成本監審,也就是說將這些壟斷行業的成本納入了政府監管的范圍,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在推進成本監審新舉措方面,用三句話來概括:第一,立規矩、建機制,構建成本監審制度框架。第二,擠水分、減成本,助力壟斷行業價格改革。第三,強監督、促公開,有效提升定價成本監管公信力。
丁杰表示,輸配電價改革前后,全國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電量從2014年的3000億千瓦時提高到2017年的約1萬億千瓦時,市場化的電量比重從7%提高到25%。應該說市場化的效果十分明顯,在這其中成本監審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天然氣領域,2017年國家發改委對13家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組織開展了成本監審,這個監審也是行業全覆蓋,所有的企業都納入了監審范圍。剔除不相關的資產185億元,核減不應進入定價成本的總額46億元,核減比例達16%。在成本監審基礎上,國家核定的管道運輸價格平均下降幅度15%,并相應下調了非居民用氣的門站基準價格,減輕社會負擔約160億元,為進一步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也奠定了重要基礎。
丁杰表示,綜合以上情況,政府通過成本監審,曬成本、亮底牌、念好壟斷行業成本約束的“緊箍咒”,逐步改變了以前消費者被動接受壟斷行業成本費用的局面,使社會不再為不合理高成本埋單,使成本監管真正取信于民,維護消費者利益。特別是對于被監管對象而言,通過監審,對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的作用也非常明顯。企業逐步從以前的被動接受,甚至還有點不愿意接受,開始轉向主動適應,更加注重內部挖潛,降本增效,提升內生發展動力。
新《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是對2006年發布的《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的完善,是成本監管最核心、最重要的制度,更加注重加強壟斷行業監管、規范成本監審行為,標志著政府成本監管進入科學監管、制度監管的新階段。
據統計,2013年至2016年,國家發改委以及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累計開展成本監審項目近24000個,覆蓋電力、天然氣、城市供水、教育、有線數字電視、旅游景點、出租車等壟斷行業和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等20多個行業,核減不應計入定價成本的費用約8000億元。
11月7日,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丁杰表示,近年來,政府的成本監審取得了顯著成效。這個成效用20個字來概括:從淺到深、從粗到細、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在中央層面,電力、天然氣、鐵路等重要自然壟斷領域全面開展了成本監審,也就是說將這些壟斷行業的成本納入了政府監管的范圍,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在推進成本監審新舉措方面,用三句話來概括:第一,立規矩、建機制,構建成本監審制度框架。第二,擠水分、減成本,助力壟斷行業價格改革。第三,強監督、促公開,有效提升定價成本監管公信力。
丁杰表示,輸配電價改革前后,全國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電量從2014年的3000億千瓦時提高到2017年的約1萬億千瓦時,市場化的電量比重從7%提高到25%。應該說市場化的效果十分明顯,在這其中成本監審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天然氣領域,2017年國家發改委對13家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組織開展了成本監審,這個監審也是行業全覆蓋,所有的企業都納入了監審范圍。剔除不相關的資產185億元,核減不應進入定價成本的總額46億元,核減比例達16%。在成本監審基礎上,國家核定的管道運輸價格平均下降幅度15%,并相應下調了非居民用氣的門站基準價格,減輕社會負擔約160億元,為進一步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也奠定了重要基礎。
丁杰表示,綜合以上情況,政府通過成本監審,曬成本、亮底牌、念好壟斷行業成本約束的“緊箍咒”,逐步改變了以前消費者被動接受壟斷行業成本費用的局面,使社會不再為不合理高成本埋單,使成本監管真正取信于民,維護消費者利益。特別是對于被監管對象而言,通過監審,對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的作用也非常明顯。企業逐步從以前的被動接受,甚至還有點不愿意接受,開始轉向主動適應,更加注重內部挖潛,降本增效,提升內生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