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領域,在堅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市場運作、安全發展、綠色發展的原則下,“一帶一路”框架下能源合作也取得豐碩成果。能源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國際能源合作逐步深化。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一帶一路”能源建設必將在基礎設施、合作模式等方面創新推進,為我國進口能源拓展多元化渠道,并且擴大“一帶一路”沿線能源出口國的國際市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能源共同體逐漸形成。
能源合作大有可為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的石油數量不斷創歷史新高,占到我國石油進口的65%左右,成為我國石油進口的最主要來源。同時,我國不斷加大成品油出口市場開拓力度,2016年成品油出口額達193億美元,70%左右出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對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成品油出口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滿足了這些國家快速增長的成品油需求。
具體到2016年,我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石油進口43430.62萬噸,同比增長11.9%;出口5600.76萬噸,同比增長27.9%。進口天然氣736億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氣進口總額380億立方米,全部來自于中亞國家和緬甸;液化天然氣進口量355.69億立方米,主要來源于澳大利亞、卡塔爾和印尼。
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斐然。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在緬甸實施的先導項目,并已投產使用。中緬油氣管道將來自中東地區的油氣避開馬六甲海峽,從緬甸經陸路直接輸送到中國。目前,中國和中亞天然氣管道建設打造了綿延上萬公里的“能源絲路”,保證了沿線4億人口的生活燃料供應。
中俄原油管道改變了過去中國主要靠鐵路運輸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歷史,不僅輸送量大幅提高,運輸成本也大大降低。中巴經濟走廊在能源領域規劃了17個優先實施的項目,目前11個項目已經陸續開工建設,絕大多數項目將于2019年底前完工,屆時將極大地緩解巴基斯坦國內能源短缺的現狀,造福巴基斯坦廣大民眾。
在能源合作方面,“一帶一路”還秉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積極利用開發清潔能源。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的,“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開幕致辭時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提高互聯互通和國際產能合作的綠色化水平,并共同為沿線國家的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提升沿線各國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環境目標的能力。優先發展綠色能源與綠色基礎設施的倡議,將會對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乃至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沿線國家人民帶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福祉。
能源合作四大著力點
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的國際共識為契機,下一步推進能源合作應在以下方面重點著力。
一是構建有效多邊融資平臺,能源合作離不開金融支持。從前期勘探、采購設備、到后期以能源質押換取流動性,金融的支持貫穿了能源行業的整個流程。因此,提升國際石油合作質量和效益,優化投資節奏和資產結構,要積極探索境外投資領域、投資主體多元化和合作方式多樣化,加強能源與金融的深度合作。
二是雙邊和多邊合作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構建雙多邊合作機制,以支持“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推動建立區域能源市場。在雙多邊的能源合作中,提高我國在全球能源治理上的話語權,提升區域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區域能源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實現區域能源市場深度融合,促進區域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以滿足各國能源消費增長需求,推動各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三是加強綠色清潔能源合作。隨著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時代到來,如何進行能源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是“一帶一路”需要重點推進的領域,成為下一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應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規劃和建設需求,適時啟動一批標志性合作項目,帶動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咨詢、設計、承包、裝備、運營等企業共同走出去。以推進可再生能源產業鏈全面國際化發展,提升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國際競爭水平,積極參與并推動全球能源轉型。
四是推動產業合作。在“一帶一路”能源硬件的聯通方面,項目很多、合作順暢有基礎。但是,設施的聯通僅僅是“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一小步。未來要深入開展產業合作,推動各國產業發展規劃相互兼容、相互促進,抓好大項目建設,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抓住新工業革命的發展新機遇,培育新業態,保持經濟增長活力。
能源合作大有可為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的石油數量不斷創歷史新高,占到我國石油進口的65%左右,成為我國石油進口的最主要來源。同時,我國不斷加大成品油出口市場開拓力度,2016年成品油出口額達193億美元,70%左右出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對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成品油出口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滿足了這些國家快速增長的成品油需求。
具體到2016年,我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石油進口43430.62萬噸,同比增長11.9%;出口5600.76萬噸,同比增長27.9%。進口天然氣736億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氣進口總額380億立方米,全部來自于中亞國家和緬甸;液化天然氣進口量355.69億立方米,主要來源于澳大利亞、卡塔爾和印尼。
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斐然。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在緬甸實施的先導項目,并已投產使用。中緬油氣管道將來自中東地區的油氣避開馬六甲海峽,從緬甸經陸路直接輸送到中國。目前,中國和中亞天然氣管道建設打造了綿延上萬公里的“能源絲路”,保證了沿線4億人口的生活燃料供應。
中俄原油管道改變了過去中國主要靠鐵路運輸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歷史,不僅輸送量大幅提高,運輸成本也大大降低。中巴經濟走廊在能源領域規劃了17個優先實施的項目,目前11個項目已經陸續開工建設,絕大多數項目將于2019年底前完工,屆時將極大地緩解巴基斯坦國內能源短缺的現狀,造福巴基斯坦廣大民眾。
在能源合作方面,“一帶一路”還秉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積極利用開發清潔能源。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的,“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開幕致辭時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提高互聯互通和國際產能合作的綠色化水平,并共同為沿線國家的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提升沿線各國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環境目標的能力。優先發展綠色能源與綠色基礎設施的倡議,將會對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乃至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沿線國家人民帶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福祉。
能源合作四大著力點
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的國際共識為契機,下一步推進能源合作應在以下方面重點著力。
一是構建有效多邊融資平臺,能源合作離不開金融支持。從前期勘探、采購設備、到后期以能源質押換取流動性,金融的支持貫穿了能源行業的整個流程。因此,提升國際石油合作質量和效益,優化投資節奏和資產結構,要積極探索境外投資領域、投資主體多元化和合作方式多樣化,加強能源與金融的深度合作。
二是雙邊和多邊合作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構建雙多邊合作機制,以支持“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推動建立區域能源市場。在雙多邊的能源合作中,提高我國在全球能源治理上的話語權,提升區域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區域能源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實現區域能源市場深度融合,促進區域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以滿足各國能源消費增長需求,推動各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三是加強綠色清潔能源合作。隨著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時代到來,如何進行能源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是“一帶一路”需要重點推進的領域,成為下一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應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規劃和建設需求,適時啟動一批標志性合作項目,帶動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咨詢、設計、承包、裝備、運營等企業共同走出去。以推進可再生能源產業鏈全面國際化發展,提升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國際競爭水平,積極參與并推動全球能源轉型。
四是推動產業合作。在“一帶一路”能源硬件的聯通方面,項目很多、合作順暢有基礎。但是,設施的聯通僅僅是“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一小步。未來要深入開展產業合作,推動各國產業發展規劃相互兼容、相互促進,抓好大項目建設,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抓住新工業革命的發展新機遇,培育新業態,保持經濟增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