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黔江區地處渝東南武陵山區,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性氣候,全年無霜期平均273.5天,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數約為1087小時,輻射強,水平面年總輻射量約為3913.6MJ/㎡,相當于1087KWh/㎡·a,太陽能資源豐富,適合發展光伏發電產業。
為充分發揮黔江區的資源優勢,加快黔江區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優化能源供給結構,黔江區政府引進了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光伏發電基地,擬在黔江區建成大型光伏發電站。
為保障此光伏項目盡快落地建成,黔江區國土房管局加強用地選址指導,利用3S技術疊加分析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和林地調查數據,在數據庫中初選滿足項目需求規模的未利用地基礎上,實地踏勘擬用地現狀,確定既符合國家政策又滿足項目業主需求的理想用地,達到保護資源又保障發展的雙贏目標。
3S技術是遙感技術(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的統稱,是空間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相結合,多學科高度集成的對空間信息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分析、表達、傳播和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
2017年初,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分別與黔江區麒麟村、青龍村、南溪村、石柱村四個村委會簽訂了土地租賃合同,共租賃土地1831.29畝,用地類型為裸地、其他草地等未利用地。土地租金按年計算,租金標準為一類地(熟地)500元/畝、二類地(半坡地)300元/畝、三類地(荒地)500元/畝。企業通過租賃方式取得土地,為企業減少了大量前期資金投入,有利于企業降低投入成本,促進開發建設。

光伏電站遠景圖

光伏電站近景圖
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工程靜態總投資50843萬元,單位千瓦靜態投資6002元/千瓦,工程動態總投資51708萬元,單位千瓦動態投資6104元/千瓦。項目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案,安裝18°、11°、5°固定傾斜面31萬塊單體功率為270Wp組件,安裝總容量為84.7MWp。
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是通威集團進軍新能源領域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作為光伏終端投資平臺,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依托農業的深厚積淀以及光伏全產業鏈的優質資源,積極發展以“漁光一體”模式、分布式光伏電站、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等太陽能的綜合應用。
為充分發揮黔江區的資源優勢,加快黔江區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優化能源供給結構,黔江區政府引進了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光伏發電基地,擬在黔江區建成大型光伏發電站。
為保障此光伏項目盡快落地建成,黔江區國土房管局加強用地選址指導,利用3S技術疊加分析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和林地調查數據,在數據庫中初選滿足項目需求規模的未利用地基礎上,實地踏勘擬用地現狀,確定既符合國家政策又滿足項目業主需求的理想用地,達到保護資源又保障發展的雙贏目標。
3S技術是遙感技術(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的統稱,是空間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相結合,多學科高度集成的對空間信息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分析、表達、傳播和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
2017年初,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分別與黔江區麒麟村、青龍村、南溪村、石柱村四個村委會簽訂了土地租賃合同,共租賃土地1831.29畝,用地類型為裸地、其他草地等未利用地。土地租金按年計算,租金標準為一類地(熟地)500元/畝、二類地(半坡地)300元/畝、三類地(荒地)500元/畝。企業通過租賃方式取得土地,為企業減少了大量前期資金投入,有利于企業降低投入成本,促進開發建設。

光伏電站遠景圖

光伏電站近景圖
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工程靜態總投資50843萬元,單位千瓦靜態投資6002元/千瓦,工程動態總投資51708萬元,單位千瓦動態投資6104元/千瓦。項目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案,安裝18°、11°、5°固定傾斜面31萬塊單體功率為270Wp組件,安裝總容量為84.7MWp。
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是通威集團進軍新能源領域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作為光伏終端投資平臺,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依托農業的深厚積淀以及光伏全產業鏈的優質資源,積極發展以“漁光一體”模式、分布式光伏電站、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等太陽能的綜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