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新泰市舉行采煤沉陷區光伏領跑技術基地一期項目集中并網儀式。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魏建強,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公室副專員左衛華,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劉冀邱,泰安市委常委、副市長展保衛,新泰市委書記劉欽海,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書剛,市委副書記倪建軍,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馬秀義等市各大班子領導參加。
200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電站一期項目集中并網發電,這標志著全國首個以農光互補模式、利用采煤沉陷區建設的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的實施,使新泰市采煤沉陷區由“包袱”變成“財富”,主導產業布局由“地下”轉到“地上”,發展方式由“黑色”變成“綠色”,實現了資源城市的根本轉型。
新泰市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示范基地規劃建設200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電站,總投資200億元,建設期為2016~2020年,建設光伏電站30個,各類農業大棚4萬余個。2016年6月,一期50萬千瓦項目被列入全國第二批采煤沉陷區光伏領跑技術基地,是全省首批光伏領跑技術基地。
并網儀式上,趙書剛主持儀式并講話指出,200萬千瓦光伏發電示范基地項目產業融合度高,富民增收快,產城融合度強。一產由光伏企業大規模投入建設農業大棚和配套設施,對沉陷區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專業化經營農業大棚,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二產利用棚頂或棚間距建設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25億kw·h,年均實現發電收入20億元。三產配套建設大型綜合蔬菜批發市場3處,帶動物流、金融、信息、技術、餐飲等服務業發展,同步發展觀光旅游,形成三次產業高度融合的新型產業鏈。
并網儀式結束后,與會人員實地查看華能100MW農光互補項目南區、晶科100MW農光互補項目、濱湖新區、濱湖廣場等現場,聽取相關負責同志有關情況介紹,并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200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電站一期項目集中并網發電,這標志著全國首個以農光互補模式、利用采煤沉陷區建設的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的實施,使新泰市采煤沉陷區由“包袱”變成“財富”,主導產業布局由“地下”轉到“地上”,發展方式由“黑色”變成“綠色”,實現了資源城市的根本轉型。
新泰市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示范基地規劃建設200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電站,總投資200億元,建設期為2016~2020年,建設光伏電站30個,各類農業大棚4萬余個。2016年6月,一期50萬千瓦項目被列入全國第二批采煤沉陷區光伏領跑技術基地,是全省首批光伏領跑技術基地。
并網儀式上,趙書剛主持儀式并講話指出,200萬千瓦光伏發電示范基地項目產業融合度高,富民增收快,產城融合度強。一產由光伏企業大規模投入建設農業大棚和配套設施,對沉陷區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專業化經營農業大棚,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二產利用棚頂或棚間距建設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25億kw·h,年均實現發電收入20億元。三產配套建設大型綜合蔬菜批發市場3處,帶動物流、金融、信息、技術、餐飲等服務業發展,同步發展觀光旅游,形成三次產業高度融合的新型產業鏈。
并網儀式結束后,與會人員實地查看華能100MW農光互補項目南區、晶科100MW農光互補項目、濱湖新區、濱湖廣場等現場,聽取相關負責同志有關情況介紹,并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