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光伏領跑者項目首期100萬千瓦于6月30日并網之后,9月30日,陽泉光伏產業將迎來又一次“大考”。按照國家能源局2016年6月下發的文件要求,涉及5省、8基地、總規模5.5吉瓦光伏領跑基地項目,須在今年9月30日前完成并網。
限期將近,陽泉的光伏領跑基地建設則稍顯從容,這份從容來自于陽泉市自上而下對光伏領跑基地建設的重視和決心。
目前在光伏項目推進中,最難協調的土地問題已基本理順,13家光伏項目建設企業的集電線路已經并網完成80%以上。
領跑者基地落戶山城
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早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發展新能源已是必然趨勢,也是國家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太陽能作為無污染、不枯竭的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科技和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具有光明前景的朝陽產業。
自2014年起,陽泉市就把轉型發展的目光緊緊地盯在新能源發展上。陽泉市采煤沉陷區具備建設大型地面光伏發電站的地形條件,且電力系統接入條件良好。
2015年國家能源局光伏技術領跑基地政策出臺,陽泉市緊抓國家加快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機遇,陽泉示范基地發展計劃應運而生,并在國家能源局相關專家嚴苛的遴選審查下,成為“光伏領跑者計劃”第二批8個項目之一。項目總裝機容量220萬千瓦,分布在盂縣、平定和郊區3個縣區,共劃分13個單體項目,其中公開招標的項目12個,共計95萬千瓦,外加1個5萬千瓦公共平臺項目。其中,第一期項目的100萬千瓦已于今年6月30日完成并網。
新能源領跑城市轉型
項目建設總裝機容量220萬千瓦,220萬千瓦意味著什么?目前陽泉市發電總裝機容量約300萬千瓦,其中火力發電總裝機容量28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約20萬千瓦,其中包括了已建成并網的風能發電和光伏發電。待光伏領跑者項目的220萬千瓦建成并網后,新能源發電的裝機容量將達到近250萬千瓦,屆時,陽泉市的新能源發電規模將同舊能源發電規模“平分秋色”。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領跑者基地項目對于地區的經濟轉型有著更深遠的帶動意義。作為一個傳統的資源型老工礦城市,陽泉市面臨著“一煤獨大、一企獨大、一股獨大”的結構性問題,在本輪供給側結構性調整中,煤炭、冶金、電力、化工等全市的主要產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煤炭電力行業所受沖擊尤為突出,也反映了陽泉傳統能源產業面臨的嚴峻趨勢。同時,越來越嚴峻的環保問題也倒逼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因此調整產業結構、緩解能源壓力,由“黑”轉“綠”就成了陽泉市的當務之急。
于陽泉市而言,太陽能資源屬于“資源豐富地區”,同時由于近百年的煤炭開采歷史,導致陽泉境地部分地區地面變形、沉降,致使難以開發利用,在采煤沉陷區內開發光伏產業,可以將采煤沉陷區治理、矸石山生態恢復等有機結合,解決光伏用地的同時,逐步改善這些區域的生態景觀,可謂一舉多得。
項目建設打造標桿工程
在“光伏領跑者計劃”中,國家能源局每年對效率最高的項目、企業或單位,給予激勵政策,旨在鼓勵其進一步研發新技術、擴大產業規模。而“光伏領跑者計劃”的意義也正在于此,通過先進技術和產品的應用競爭,帶動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打造高素質產業鏈條。由此,光伏項目無論是招投標過程,還是建設推進,競爭的味道都更加濃厚。
為此,陽泉市在項目招標上“優中選優”的同時,對涉及的土地、規劃、環保、林業、水利、安監、電力接入等專業服務機構,陽泉市采取了打捆招標的方式與投資商選優工作同步進行,并統籌考慮電力接入及外送通道建設;對基地項目實行用地價格標準統一的補償政策;基地110KV、220KV匯集站以及連接線路、交通道路、供水供電、信息管理系統等公共基礎設施外送通道也由市屬國企代建,費用由投資商按權屬和容量分攤,最大限度地消除投資商的后顧之憂。
在采用先進技術上,嚴格按照國家能源局的有關規定,陽泉光伏基地采用了最先進的光伏發電技術和模式,企業普遍使用單晶硅和跟蹤式的方式進行建設,并在招標文件技術方案中特別指出,要求單晶硅組件光電轉換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同時對方陣效率、逆變器效率、交流并網效率等方面均提出了要求。
黨政齊抓建出陽泉模式
為確保光伏基地項目“早建成、早并網、早見效”,陽泉市高度重視項目推進工作。市委書記陳永奇、市長董一兵多次前往工地開展調研,現場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陳永奇要求各參建企業要將生態修復工作放在首位,堅決打贏“如期并網”和“生態修復”兩場攻堅戰。同時,在項目推進中陽泉市再出新招,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出“把支部建在項目上,把黨旗插在重點工程上”的“項目黨建”新模式,在項目伊始就在各光伏建設單位設立了臨時黨支部,有力地保障了光伏基地建設的順利實施。
按照規劃,9月30日光伏領跑者項目將如期并網。屆時,陽泉新增光伏發電平均每年可節約標煤43.34萬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2.8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94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0.55萬噸。
同時,光伏基地建設還帶動投資和產業發展,提供就業崗位,提振地方經濟。“光伏項目重新利用了很多難以利用的土地,僅按一期100萬千瓦規模用地3萬畝測算,每年陽泉市土地租金收益將增加1800萬元,相當于每個農民每年固定增收360元。”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
限期將近,陽泉的光伏領跑基地建設則稍顯從容,這份從容來自于陽泉市自上而下對光伏領跑基地建設的重視和決心。
目前在光伏項目推進中,最難協調的土地問題已基本理順,13家光伏項目建設企業的集電線路已經并網完成80%以上。
領跑者基地落戶山城
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早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發展新能源已是必然趨勢,也是國家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太陽能作為無污染、不枯竭的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科技和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具有光明前景的朝陽產業。
自2014年起,陽泉市就把轉型發展的目光緊緊地盯在新能源發展上。陽泉市采煤沉陷區具備建設大型地面光伏發電站的地形條件,且電力系統接入條件良好。
2015年國家能源局光伏技術領跑基地政策出臺,陽泉市緊抓國家加快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機遇,陽泉示范基地發展計劃應運而生,并在國家能源局相關專家嚴苛的遴選審查下,成為“光伏領跑者計劃”第二批8個項目之一。項目總裝機容量220萬千瓦,分布在盂縣、平定和郊區3個縣區,共劃分13個單體項目,其中公開招標的項目12個,共計95萬千瓦,外加1個5萬千瓦公共平臺項目。其中,第一期項目的100萬千瓦已于今年6月30日完成并網。
新能源領跑城市轉型
項目建設總裝機容量220萬千瓦,220萬千瓦意味著什么?目前陽泉市發電總裝機容量約300萬千瓦,其中火力發電總裝機容量28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約20萬千瓦,其中包括了已建成并網的風能發電和光伏發電。待光伏領跑者項目的220萬千瓦建成并網后,新能源發電的裝機容量將達到近250萬千瓦,屆時,陽泉市的新能源發電規模將同舊能源發電規模“平分秋色”。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領跑者基地項目對于地區的經濟轉型有著更深遠的帶動意義。作為一個傳統的資源型老工礦城市,陽泉市面臨著“一煤獨大、一企獨大、一股獨大”的結構性問題,在本輪供給側結構性調整中,煤炭、冶金、電力、化工等全市的主要產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煤炭電力行業所受沖擊尤為突出,也反映了陽泉傳統能源產業面臨的嚴峻趨勢。同時,越來越嚴峻的環保問題也倒逼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因此調整產業結構、緩解能源壓力,由“黑”轉“綠”就成了陽泉市的當務之急。
于陽泉市而言,太陽能資源屬于“資源豐富地區”,同時由于近百年的煤炭開采歷史,導致陽泉境地部分地區地面變形、沉降,致使難以開發利用,在采煤沉陷區內開發光伏產業,可以將采煤沉陷區治理、矸石山生態恢復等有機結合,解決光伏用地的同時,逐步改善這些區域的生態景觀,可謂一舉多得。
項目建設打造標桿工程
在“光伏領跑者計劃”中,國家能源局每年對效率最高的項目、企業或單位,給予激勵政策,旨在鼓勵其進一步研發新技術、擴大產業規模。而“光伏領跑者計劃”的意義也正在于此,通過先進技術和產品的應用競爭,帶動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打造高素質產業鏈條。由此,光伏項目無論是招投標過程,還是建設推進,競爭的味道都更加濃厚。
為此,陽泉市在項目招標上“優中選優”的同時,對涉及的土地、規劃、環保、林業、水利、安監、電力接入等專業服務機構,陽泉市采取了打捆招標的方式與投資商選優工作同步進行,并統籌考慮電力接入及外送通道建設;對基地項目實行用地價格標準統一的補償政策;基地110KV、220KV匯集站以及連接線路、交通道路、供水供電、信息管理系統等公共基礎設施外送通道也由市屬國企代建,費用由投資商按權屬和容量分攤,最大限度地消除投資商的后顧之憂。
在采用先進技術上,嚴格按照國家能源局的有關規定,陽泉光伏基地采用了最先進的光伏發電技術和模式,企業普遍使用單晶硅和跟蹤式的方式進行建設,并在招標文件技術方案中特別指出,要求單晶硅組件光電轉換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同時對方陣效率、逆變器效率、交流并網效率等方面均提出了要求。
黨政齊抓建出陽泉模式
為確保光伏基地項目“早建成、早并網、早見效”,陽泉市高度重視項目推進工作。市委書記陳永奇、市長董一兵多次前往工地開展調研,現場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陳永奇要求各參建企業要將生態修復工作放在首位,堅決打贏“如期并網”和“生態修復”兩場攻堅戰。同時,在項目推進中陽泉市再出新招,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出“把支部建在項目上,把黨旗插在重點工程上”的“項目黨建”新模式,在項目伊始就在各光伏建設單位設立了臨時黨支部,有力地保障了光伏基地建設的順利實施。
按照規劃,9月30日光伏領跑者項目將如期并網。屆時,陽泉新增光伏發電平均每年可節約標煤43.34萬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2.8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94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0.55萬噸。
同時,光伏基地建設還帶動投資和產業發展,提供就業崗位,提振地方經濟。“光伏項目重新利用了很多難以利用的土地,僅按一期100萬千瓦規模用地3萬畝測算,每年陽泉市土地租金收益將增加1800萬元,相當于每個農民每年固定增收360元。”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