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7日臨近收盤14時57分,億晶光電(600537)出現異動,股價大幅下跌6.56%,創八年以來新低(除權后價格)。再結合億晶光電一季報中慘淡的數據來看,這家公司處境真的不妙。
據悉,億晶光電公司主營業務為晶體硅(單/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片和電池組件的生產和銷售以及光伏發電業務。截至2017年07月17日,該公司股東人數(戶)為77920,較上個統計日減少2675戶。
億晶光電股票持有者心中想必是一片寒涼。這一切開始于2017年4月15日。當日,億晶光電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孫公司億晶能源因存在工期嚴重遲延等問題,被發起反仲裁,涉案金額近3億元。消息一出,股價應聲下挫,十個交易日,跌去近10%。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億晶光電4月29日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僅有7.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5%;凈利潤更是不足去年同期的零頭,從9343萬元,下降至937萬元,暴跌90%。
財務數據的大變臉,換來的自然是股價的再次跳水,又是十個交易日,跌幅超過20%。
事情還沒有結束,從5月4日開始,公司接連收到上交所四張問詢函,內容直指實控人荀建華涉嫌欺瞞監管層,違規進行股權轉讓。而在6月21日,證監會更是下達了立案通知書,將對億晶光電進行信披違規檢查。
上交所四道問詢函、證監會一紙立案書。這一次,來自監管層的怒火直接將億晶光電的股價拍到了地板上。其中,7月17日收報4.56元/股,為近八年來的最低值。
那么,億晶光電主營業務為何會遭遇滑鐵盧呢?
據悉,2003年,荀建華投資成立常州億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09年末,常州億晶實現營業收入19.27億元,實現凈利潤2.39億元,并且在福布斯“2008中國潛力企業榜”中位列第二。同年,常州億晶亦開始了對資本市場的征戰——謀求“借殼”海通集團(即現“億晶光電”600537.SH)。彼時的荀建華躊躇滿志,信心滿滿。
為了順利借殼,荀建華不惜與上市公司簽下了“對賭協議”,承諾2010年至2013年,凈利潤分別達到3.04億元、3.49億元、3.67億元和3.39億元,如果不能完成目標,將以持有的股份進行補償。而依據2009年的凈利潤數據來看,實現上述目標并不算難。
2011年,通過定向增發和資產置換,常州億晶成為海通集團子公司,后者隨即更名“億晶光電”。
在當時光伏行業一片大好的形勢下,荀建華的計劃并非頭腦發熱、空穴來風。2010年,公司即交出了凈利潤7.47億元的靚麗答卷,公司股價也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從8元/股左右,一路飆漲至60元/股。成立8年,億晶光電即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刻。
然而,當初看似并不難達成的對賭協議,成了最令荀建華難受的所在。
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曾有過這樣的表述:“作為創業者,永遠不可能在對賭游戲中獲勝。在對賭協議中,創業者面對投資者就像面對賭場中的莊家,贏的概率早就被算好了。”他還給出過一個更直白的解釋:“創業者值得資本真誠地對待,對賭從根本上是糊弄創業者,讓他在根本不懂的情況下,犧牲自己的未來。”
根據對賭協議,倘若完不成目標,荀建華需要以持有公司股份進行補償,而根據補償公式及實際凈利潤、預測凈利潤的差額,其至少需要將手中80%的股份讓出,這意味著,荀建華將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
2013年4月27日,億晶光電一紙公告宣布,補償方式將由原來的股權,轉變為四種:以股份質押為公司銀行借款提供擔保;無償轉送股份;延長股份鎖定期三年(至2016年下半年),以及不參與利潤分配。
對此,華泰證券相關人士分析稱,補償方式轉變的背后,往往會改變股東對公司的訴求。其分析,根據新的補償協議,荀建華需要其所持全部股權質押給銀行,為公司貸款進行擔保,這就意味著如若公司股價再出現較大跌幅,將發生新的危機。
換句話說,荀建華對維持公司股價的意愿,被迫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以分配利潤補償承諾凈利潤差額,與股權讓渡相比,可實施性將大打折扣,如果出現公司常年虧損,大股東套現走人的現象,原本屬于對賭方應該承擔的責任,將被轉嫁至所有投資者。
對賭協議補償方式的變化,使得荀建華看到了為自己“止損”的曙光,而事實證明,曾經的豪情萬丈,終究經不起現實的考驗。
如果沒有2011年那場劫難,如果沒有簽下一紙對賭協議,今天的荀建華或許是另外一番模樣,今天的億晶光電或許是另外一番模樣。
據悉,億晶光電公司主營業務為晶體硅(單/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片和電池組件的生產和銷售以及光伏發電業務。截至2017年07月17日,該公司股東人數(戶)為77920,較上個統計日減少2675戶。
億晶光電股票持有者心中想必是一片寒涼。這一切開始于2017年4月15日。當日,億晶光電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孫公司億晶能源因存在工期嚴重遲延等問題,被發起反仲裁,涉案金額近3億元。消息一出,股價應聲下挫,十個交易日,跌去近10%。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億晶光電4月29日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僅有7.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5%;凈利潤更是不足去年同期的零頭,從9343萬元,下降至937萬元,暴跌90%。
財務數據的大變臉,換來的自然是股價的再次跳水,又是十個交易日,跌幅超過20%。
事情還沒有結束,從5月4日開始,公司接連收到上交所四張問詢函,內容直指實控人荀建華涉嫌欺瞞監管層,違規進行股權轉讓。而在6月21日,證監會更是下達了立案通知書,將對億晶光電進行信披違規檢查。
上交所四道問詢函、證監會一紙立案書。這一次,來自監管層的怒火直接將億晶光電的股價拍到了地板上。其中,7月17日收報4.56元/股,為近八年來的最低值。
那么,億晶光電主營業務為何會遭遇滑鐵盧呢?
據悉,2003年,荀建華投資成立常州億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09年末,常州億晶實現營業收入19.27億元,實現凈利潤2.39億元,并且在福布斯“2008中國潛力企業榜”中位列第二。同年,常州億晶亦開始了對資本市場的征戰——謀求“借殼”海通集團(即現“億晶光電”600537.SH)。彼時的荀建華躊躇滿志,信心滿滿。
為了順利借殼,荀建華不惜與上市公司簽下了“對賭協議”,承諾2010年至2013年,凈利潤分別達到3.04億元、3.49億元、3.67億元和3.39億元,如果不能完成目標,將以持有的股份進行補償。而依據2009年的凈利潤數據來看,實現上述目標并不算難。
2011年,通過定向增發和資產置換,常州億晶成為海通集團子公司,后者隨即更名“億晶光電”。
在當時光伏行業一片大好的形勢下,荀建華的計劃并非頭腦發熱、空穴來風。2010年,公司即交出了凈利潤7.47億元的靚麗答卷,公司股價也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從8元/股左右,一路飆漲至60元/股。成立8年,億晶光電即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刻。
然而,當初看似并不難達成的對賭協議,成了最令荀建華難受的所在。
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曾有過這樣的表述:“作為創業者,永遠不可能在對賭游戲中獲勝。在對賭協議中,創業者面對投資者就像面對賭場中的莊家,贏的概率早就被算好了。”他還給出過一個更直白的解釋:“創業者值得資本真誠地對待,對賭從根本上是糊弄創業者,讓他在根本不懂的情況下,犧牲自己的未來。”
根據對賭協議,倘若完不成目標,荀建華需要以持有公司股份進行補償,而根據補償公式及實際凈利潤、預測凈利潤的差額,其至少需要將手中80%的股份讓出,這意味著,荀建華將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
2013年4月27日,億晶光電一紙公告宣布,補償方式將由原來的股權,轉變為四種:以股份質押為公司銀行借款提供擔保;無償轉送股份;延長股份鎖定期三年(至2016年下半年),以及不參與利潤分配。
對此,華泰證券相關人士分析稱,補償方式轉變的背后,往往會改變股東對公司的訴求。其分析,根據新的補償協議,荀建華需要其所持全部股權質押給銀行,為公司貸款進行擔保,這就意味著如若公司股價再出現較大跌幅,將發生新的危機。
換句話說,荀建華對維持公司股價的意愿,被迫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以分配利潤補償承諾凈利潤差額,與股權讓渡相比,可實施性將大打折扣,如果出現公司常年虧損,大股東套現走人的現象,原本屬于對賭方應該承擔的責任,將被轉嫁至所有投資者。
對賭協議補償方式的變化,使得荀建華看到了為自己“止損”的曙光,而事實證明,曾經的豪情萬丈,終究經不起現實的考驗。
如果沒有2011年那場劫難,如果沒有簽下一紙對賭協議,今天的荀建華或許是另外一番模樣,今天的億晶光電或許是另外一番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