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活動開展以來,吉林市把光伏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和重要目標,鎖定并全力實施以光伏扶貧為主導的新能源產業項目,項目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科學設計,鎖定項目模式。吉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領相關部門多次對光伏扶貧項目進行實地調研論證,在省級貧困村舒蘭市天德鄉新河村建設了251千瓦的村級分布式小電站,作為全市光伏扶貧村級電站的試點。經過綜合論證,在光照條件、投資收益、籌資能力、安裝要素、電網承受及消納能力等方面積累數據,最終確定了全市村級電站總裝機容量124.8兆瓦的建設規模。以行政村為單位,建設村級電站,實行“市帶村、村帶戶、整村推進”,有效解決戶用電站資產權屬不清、貧困戶籌資難度大等問題,更有利于對貧困戶進行動態調整,持續扶貧。在收益分配上,按照國務院扶貧辦的意見,采取光伏電站收入統一管理、集中分配的辦法,合理利用扶貧項目收益。
(二)創新舉措,破解制約瓶頸。為高效完成國家批復的光伏扶貧124.8兆瓦配額的建設任務,確保光伏扶貧項目快速推進,在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出臺后,吉林市第一時間組織專家編制了《吉林市光伏扶貧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逐一解決資金、用地和電網接入等難題。在光伏建設資金上,分別采取政府投資、民營資本、政策貸款、商業銀行融資等方式,保障項目建設需要。通過引進合作企業,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用于項目實施,從而解決資金瓶頸。在電網接入上,針對電網接入政策性強、資金投入大的實際,吉林市有關行業部門統計了大量數據,編制光伏扶貧項目接入電網方案和規劃,積極與國家和省電網公司溝通協調,對現有的農村電網接入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在建設用地上,針對農業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無法滿足村級電站建設需要的實際,采取“光伏+”模式,即建設農光互補和牧光互補村級電站,有效利用設施農用地建設光伏電站,在有效解決用地難題的同時,引導村和貧困戶依托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實施棚膜經濟、畜禽養殖等項目,實現特色產業增收。對于已建成的農業設施,采取打捆招商或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等方式進行經營管理。
(三)精準發力,項目成效初顯。吉林市以搶先抓早,乘勢快上的工作方略,由市脫貧辦牽頭相關行業部門成立光伏扶貧項目指揮部,強力推進項目選址、工程建設、電網接入、農業開發等工作,對光伏扶貧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各項任務進行了梳理,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實行周調度、月檢查、季匯報、半年拉練的推進機制,確保每天有進度、每周有成效,確保早建設、早并網、早發電、早收益。截止到6月30日,舒蘭市、蛟河市和磐石市光伏扶貧村級電站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0.33億元,已建成村級分布式光伏電站344個,總裝機容量111.8兆瓦,全部實現了并網發電,每年可實現售電收入約1.7億元。這個項目持續運營期可達25年,可帶動12000余戶貧困戶實現穩定收益。
(一)科學設計,鎖定項目模式。吉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領相關部門多次對光伏扶貧項目進行實地調研論證,在省級貧困村舒蘭市天德鄉新河村建設了251千瓦的村級分布式小電站,作為全市光伏扶貧村級電站的試點。經過綜合論證,在光照條件、投資收益、籌資能力、安裝要素、電網承受及消納能力等方面積累數據,最終確定了全市村級電站總裝機容量124.8兆瓦的建設規模。以行政村為單位,建設村級電站,實行“市帶村、村帶戶、整村推進”,有效解決戶用電站資產權屬不清、貧困戶籌資難度大等問題,更有利于對貧困戶進行動態調整,持續扶貧。在收益分配上,按照國務院扶貧辦的意見,采取光伏電站收入統一管理、集中分配的辦法,合理利用扶貧項目收益。
(二)創新舉措,破解制約瓶頸。為高效完成國家批復的光伏扶貧124.8兆瓦配額的建設任務,確保光伏扶貧項目快速推進,在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出臺后,吉林市第一時間組織專家編制了《吉林市光伏扶貧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逐一解決資金、用地和電網接入等難題。在光伏建設資金上,分別采取政府投資、民營資本、政策貸款、商業銀行融資等方式,保障項目建設需要。通過引進合作企業,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用于項目實施,從而解決資金瓶頸。在電網接入上,針對電網接入政策性強、資金投入大的實際,吉林市有關行業部門統計了大量數據,編制光伏扶貧項目接入電網方案和規劃,積極與國家和省電網公司溝通協調,對現有的農村電網接入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在建設用地上,針對農業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無法滿足村級電站建設需要的實際,采取“光伏+”模式,即建設農光互補和牧光互補村級電站,有效利用設施農用地建設光伏電站,在有效解決用地難題的同時,引導村和貧困戶依托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實施棚膜經濟、畜禽養殖等項目,實現特色產業增收。對于已建成的農業設施,采取打捆招商或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等方式進行經營管理。
(三)精準發力,項目成效初顯。吉林市以搶先抓早,乘勢快上的工作方略,由市脫貧辦牽頭相關行業部門成立光伏扶貧項目指揮部,強力推進項目選址、工程建設、電網接入、農業開發等工作,對光伏扶貧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各項任務進行了梳理,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實行周調度、月檢查、季匯報、半年拉練的推進機制,確保每天有進度、每周有成效,確保早建設、早并網、早發電、早收益。截止到6月30日,舒蘭市、蛟河市和磐石市光伏扶貧村級電站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0.33億元,已建成村級分布式光伏電站344個,總裝機容量111.8兆瓦,全部實現了并網發電,每年可實現售電收入約1.7億元。這個項目持續運營期可達25年,可帶動12000余戶貧困戶實現穩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