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有關董明珠帶領格力進軍家用光伏市場的消息,廣為流傳。
對于其中真偽,新浪財經“能見派”求證了格力集團內部人士,對方給出的回應是:似是而非。
格力內部人士對“能見派”表示:
“格力最近幾年一直在和光伏行業進行密切接觸,也在做一些準備,包括之前收購銀隆,但這個報道來的很突然,到現在都沒搞清楚,這些消息是誰放出來的。至今為止,公司沒有發布任何相關信息”。
“數據基本上都錯了,有些數據甚至完全是常識性錯誤”。
“這個報道對格力有不利影響,這些數據的虛假性,可能會給行業嚴重的誤導”。
聽格力內部人士一條一條駁斥:
“董明珠祭出價格殺器,以每瓦不高于5.8元的全服務安裝到位的價格,將其他中小企業排斥出市場”。
——格力從來沒有說過這個價格。
目前階段這個報價偏低,實際估算的價格應該在6元/瓦左右。
“格力電器空調一年買1千多萬臺,年產值達3000多億元,2000多個銷售渠道”。
——這些數據完全是無稽之談。
格力空調2016年的銷售量是4000多萬臺套,年產值是1100億元,銷售渠道也不止2000多個,而是全國有30000多家專賣店,海外還有180個國家的經銷商。
“董明珠的另一殺手锏是配套金融措施,客戶只要交20%,其它提供按揭,也就是用戶只需花三千多元,就擁有一套會賺錢的家用電器”。
——這種模式現階段是不可能的。
“格力做空調,至今為止都是先款后貨的模式。雖然現在格力有自己的財務公司,有1000多億的現金流,也有信貸資質,但有一個原則是不做信用貸,抵押貸款可以,信用貸款不行”。
格力的風險控制非常嚴格,可以不貸,但不做沒把握的貸款,目前這個原則沒有變。
未來格力進入光伏行業,會不會打破常規?
——未來不排除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的可能,風險共擔。
對于其中真偽,新浪財經“能見派”求證了格力集團內部人士,對方給出的回應是:似是而非。
格力內部人士對“能見派”表示:
“格力最近幾年一直在和光伏行業進行密切接觸,也在做一些準備,包括之前收購銀隆,但這個報道來的很突然,到現在都沒搞清楚,這些消息是誰放出來的。至今為止,公司沒有發布任何相關信息”。
“數據基本上都錯了,有些數據甚至完全是常識性錯誤”。
“這個報道對格力有不利影響,這些數據的虛假性,可能會給行業嚴重的誤導”。
聽格力內部人士一條一條駁斥:
“董明珠祭出價格殺器,以每瓦不高于5.8元的全服務安裝到位的價格,將其他中小企業排斥出市場”。
——格力從來沒有說過這個價格。
目前階段這個報價偏低,實際估算的價格應該在6元/瓦左右。
“格力電器空調一年買1千多萬臺,年產值達3000多億元,2000多個銷售渠道”。
——這些數據完全是無稽之談。
格力空調2016年的銷售量是4000多萬臺套,年產值是1100億元,銷售渠道也不止2000多個,而是全國有30000多家專賣店,海外還有180個國家的經銷商。
“董明珠的另一殺手锏是配套金融措施,客戶只要交20%,其它提供按揭,也就是用戶只需花三千多元,就擁有一套會賺錢的家用電器”。
——這種模式現階段是不可能的。
“格力做空調,至今為止都是先款后貨的模式。雖然現在格力有自己的財務公司,有1000多億的現金流,也有信貸資質,但有一個原則是不做信用貸,抵押貸款可以,信用貸款不行”。
格力的風險控制非常嚴格,可以不貸,但不做沒把握的貸款,目前這個原則沒有變。
未來格力進入光伏行業,會不會打破常規?
——未來不排除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的可能,風險共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