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元: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
關鍵詞:光伏補貼拖欠稅費沉重
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光伏行業因補貼拖欠、稅費沉重等問題而負重前行。本屆“兩會”中,連續8年關注光伏行業健康發展的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重點介紹了對光伏補貼、光伏稅費的提案。
提案一:強化政府信用建設加快落實光伏補貼發放
劉漢元在提案中表示,“作為關乎我國當前及未來經濟發展轉型和能源安全及霧霾問題解決出路的光伏產業的財政補貼問題,經過多年不斷累積,已事實上成為了一個和拖欠農民工工資同樣嚴重的現實難題,如長期拖延下去并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僅嚴重沖擊我國光伏產業的健康、穩定和持續發展,還將嚴重損害我國政府的誠信形象和支付信用問題。”
從表面上看,補貼發放的對象看似光伏電站環節,實則在為整個光伏產業鏈“回血”。若光伏電站拿不到補貼,就必定會拖欠上游組件廠商貨款,組件廠商又會進一步拖欠更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的款項,從而引起連鎖拖欠,形成大量的呆賬、壞賬和“三角債”,不僅導致整個光伏產業處于資金吃緊的狀況,還將嚴重沖擊投資者對光伏產業投入的信心和決心,甚至可能導致光伏行業面臨更大、災難性的斷崖式下滑,影響我國經濟總體運行。
劉漢元認為,國家政策規定之下的財政補貼的拖欠,已對我國光伏產業正常支付、對政府支付信用和誠信社會的建設造成了明顯損害。
對此,劉漢元委員建議:1、強化政府誠信建設,完善基本支付規則;2、盡量簡化補貼資金征收和撥付程序。
提案二:關于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減免光伏行業稅費的提案建議
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產業鏈個環節都是全額全稅征收。涉及的主要稅費包括:企業所得稅25%及其附加、增值稅17%,此外還有海域使用費、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房產稅等其他稅費種類,如再考慮社保因素,稅費將更加驚人。根據光伏項目數據平均測算,實際繳納的度電增值稅平均是運維成本的1.8倍,度電增值稅平均是凈利潤的30%。獲得貸款后,光伏企業不僅要支付較高的銀行利息,而且資金成本中6%的增值稅還不能抵扣,作為成本很大占比的利息還要全額征收17%增值稅,進一步加重了企業的稅費負擔。此外,新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已高達600億,前期項目補貼收入占全部電價收入的50%以上,且一拖再拖,加劇了企業的經營壓力。
劉漢元認為,唯有大力發展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實現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當前的霧霾之困。但目前,光伏行業這個與我們的空氣、環境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息息相關的綠色戰略新興產業,卻承受著高額的稅費,事實上,已經嚴重抑制了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此,劉漢元委員建議:1、清理并改革不合理的稅制;2、減免光伏行業的全部稅費。
李河君: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關鍵詞:太陽能汽車
發展新能源汽車對于我國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習總書記曾明確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在國家產業政策引導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保有量達100萬輛。
李河君認為,太陽能汽車是面向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創新應用形式,建議國家給予大力扶持。
一、鼓勵新能源汽車動力更加清潔化
制定相關政策,引導企業以“清潔了多少”作為提升新能源汽車效能的主要方向,降低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的電能消耗,真正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清潔化可持續發展。
二、確立太陽能汽車方向
明確太陽能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試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三、納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管理
通過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對太陽能汽車制造項目給予專項支持;參考純電動汽車鋰電池補貼方案對太陽能汽車給予補貼,補貼力度不小于鋰電池補貼方案。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
中海陽等光熱企業聯名提出《關于加快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的提案》,并由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代為提交。
關鍵詞:光熱產業
在眾多清潔能源品種中,光熱發電最有條件逐步替代火電擔當基礎電力負荷的新能源之一,甚至有望成為主流新能源之一,在我國新能源戰略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十三五”是光熱產業發展的重要時期,產業對國內經濟產值的貢獻將接近萬億。但國內光熱產業仍面臨初始投資成本高,運營經驗缺乏等諸多挑戰。對此,提案建議:
一、立足“十三五”規劃目標,盡快啟動4GW光熱示范項目申報工作
2016年12月,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太陽能光熱發電裝機達到5GW的發展目標。考慮到單個光熱發電項目投資大,建設周期較長;而且,首批1GW示范項目從申報到電價出臺也曾歷時一年。為如期完成“十三五”5GW的規劃目標,迅速提高國內光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議盡快啟動剩余4GW項目的申報工作,鼓勵企業多方參與,合理進行項目布局,組織專家嚴格篩選。同時,建議國家“十三五”期間電價政策保持穩定,盡量不要下調。此外,光熱發電行業還未進入商業化發展階段,為確保行業的有序競爭,不建議國家在這一期間采用類似光伏發電招標競價的方式來確定電價。
二、從國家戰略層面做好產業用地規劃,優先做好西部輻照資源優質區光熱項目建設,并在此基礎上加快建設大型可調配、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
光熱發電單機規模與占地面積較大,年運行小時較長,項目選址時對太陽直射輻射DNI資源要求較高,建議政府部門在制定新能源項目規劃時,將具有較好廠址條件的區域預留給光熱發電項目建設,并從國家戰略層面對光熱用地給予傾斜,做好戰略產業用地規劃,完善用地政策。同時,為更好地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鼓勵企業在現有示范項目基礎上開發大型光熱發電基地,以形成規模效應。尤其是在我國首批光熱示范項目建成之后,更應加快多能互補的新能源基地規劃和建設,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供給側改革。盡快明確光熱發電與光伏、風電多能互補模式中各種能源的電價計算方法與標準,便于企業實踐。
三、大力統籌實施各項新能源政策落地
建議國家統籌參照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行業支持政策,對光熱發電國產裝備生產制造企業給予相應的土地、財政和稅收支持,明確稅收減免目錄清單,實現新能源支持政策的統一化。此外,光熱發電屬于高投資和技術密集型產業,50兆瓦光熱電站投資額一般為10億-20億元,資金不足已成為光熱民營企業乃至國有企業發展的一大痛點。為支持光熱產業健康成長,建議國家應在新常態下堅持綠色經濟發展的宏觀背景下,充分發揮國有商業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的的融資引導作用,把光熱產業列入融資綠色通道,包括綠色債券、信貸、政策銀行、低息貸款、PPP等,尤其是要大力促進和推動“兩個不低于”等現有政策的落地實施,切實解決融資難問題。
四、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扶持政策,支持企業技術優化升級
加大對光熱發電的科普及媒體宣傳力度,積極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尤其是在反射鏡、汽輪機等核心裝備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議國家對相關企業參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政策予以扶持,如有必要還可以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從整體上提升裝備水平和技術競爭力,使中國光熱發電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最終引領全球。同時,建議還加大國家層面對光熱技術、標準、檢測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制定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和項目考核驗收標準,為光熱發電項目建設保駕護航,現階段尤其是要使示范項目真正發揮應有的示范效應。
五、盡快出臺結合供暖的光熱發電項目支持政策
針對當前蔓延中東部地區的“霧霾”頑疾,中央已明確要推動北方清潔采暖,盡可能用清潔能源解決環境問題。建議將結合采暖的光熱發電項目列為特殊民生項目對待,盡快出臺針對性的電價與熱價政策,啟動一批示范項目。同時,支持利用峰谷電差價實現熔鹽儲熱供暖的項目建設,出臺針對性政策,推動將“棄風棄光”電量以熱能儲存的形式實現有效采暖利用,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關鍵詞:光伏補貼拖欠稅費沉重
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光伏行業因補貼拖欠、稅費沉重等問題而負重前行。本屆“兩會”中,連續8年關注光伏行業健康發展的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重點介紹了對光伏補貼、光伏稅費的提案。
提案一:強化政府信用建設加快落實光伏補貼發放
劉漢元在提案中表示,“作為關乎我國當前及未來經濟發展轉型和能源安全及霧霾問題解決出路的光伏產業的財政補貼問題,經過多年不斷累積,已事實上成為了一個和拖欠農民工工資同樣嚴重的現實難題,如長期拖延下去并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僅嚴重沖擊我國光伏產業的健康、穩定和持續發展,還將嚴重損害我國政府的誠信形象和支付信用問題。”
從表面上看,補貼發放的對象看似光伏電站環節,實則在為整個光伏產業鏈“回血”。若光伏電站拿不到補貼,就必定會拖欠上游組件廠商貨款,組件廠商又會進一步拖欠更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的款項,從而引起連鎖拖欠,形成大量的呆賬、壞賬和“三角債”,不僅導致整個光伏產業處于資金吃緊的狀況,還將嚴重沖擊投資者對光伏產業投入的信心和決心,甚至可能導致光伏行業面臨更大、災難性的斷崖式下滑,影響我國經濟總體運行。
劉漢元認為,國家政策規定之下的財政補貼的拖欠,已對我國光伏產業正常支付、對政府支付信用和誠信社會的建設造成了明顯損害。
對此,劉漢元委員建議:1、強化政府誠信建設,完善基本支付規則;2、盡量簡化補貼資金征收和撥付程序。
提案二:關于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減免光伏行業稅費的提案建議
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產業鏈個環節都是全額全稅征收。涉及的主要稅費包括:企業所得稅25%及其附加、增值稅17%,此外還有海域使用費、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房產稅等其他稅費種類,如再考慮社保因素,稅費將更加驚人。根據光伏項目數據平均測算,實際繳納的度電增值稅平均是運維成本的1.8倍,度電增值稅平均是凈利潤的30%。獲得貸款后,光伏企業不僅要支付較高的銀行利息,而且資金成本中6%的增值稅還不能抵扣,作為成本很大占比的利息還要全額征收17%增值稅,進一步加重了企業的稅費負擔。此外,新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已高達600億,前期項目補貼收入占全部電價收入的50%以上,且一拖再拖,加劇了企業的經營壓力。
劉漢元認為,唯有大力發展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實現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當前的霧霾之困。但目前,光伏行業這個與我們的空氣、環境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息息相關的綠色戰略新興產業,卻承受著高額的稅費,事實上,已經嚴重抑制了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此,劉漢元委員建議:1、清理并改革不合理的稅制;2、減免光伏行業的全部稅費。
李河君: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關鍵詞:太陽能汽車
發展新能源汽車對于我國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習總書記曾明確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在國家產業政策引導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保有量達100萬輛。
李河君認為,太陽能汽車是面向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創新應用形式,建議國家給予大力扶持。
一、鼓勵新能源汽車動力更加清潔化
制定相關政策,引導企業以“清潔了多少”作為提升新能源汽車效能的主要方向,降低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的電能消耗,真正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清潔化可持續發展。
二、確立太陽能汽車方向
明確太陽能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試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三、納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管理
通過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對太陽能汽車制造項目給予專項支持;參考純電動汽車鋰電池補貼方案對太陽能汽車給予補貼,補貼力度不小于鋰電池補貼方案。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
中海陽等光熱企業聯名提出《關于加快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的提案》,并由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代為提交。
關鍵詞:光熱產業
在眾多清潔能源品種中,光熱發電最有條件逐步替代火電擔當基礎電力負荷的新能源之一,甚至有望成為主流新能源之一,在我國新能源戰略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十三五”是光熱產業發展的重要時期,產業對國內經濟產值的貢獻將接近萬億。但國內光熱產業仍面臨初始投資成本高,運營經驗缺乏等諸多挑戰。對此,提案建議:
一、立足“十三五”規劃目標,盡快啟動4GW光熱示范項目申報工作
2016年12月,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太陽能光熱發電裝機達到5GW的發展目標。考慮到單個光熱發電項目投資大,建設周期較長;而且,首批1GW示范項目從申報到電價出臺也曾歷時一年。為如期完成“十三五”5GW的規劃目標,迅速提高國內光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議盡快啟動剩余4GW項目的申報工作,鼓勵企業多方參與,合理進行項目布局,組織專家嚴格篩選。同時,建議國家“十三五”期間電價政策保持穩定,盡量不要下調。此外,光熱發電行業還未進入商業化發展階段,為確保行業的有序競爭,不建議國家在這一期間采用類似光伏發電招標競價的方式來確定電價。
二、從國家戰略層面做好產業用地規劃,優先做好西部輻照資源優質區光熱項目建設,并在此基礎上加快建設大型可調配、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
光熱發電單機規模與占地面積較大,年運行小時較長,項目選址時對太陽直射輻射DNI資源要求較高,建議政府部門在制定新能源項目規劃時,將具有較好廠址條件的區域預留給光熱發電項目建設,并從國家戰略層面對光熱用地給予傾斜,做好戰略產業用地規劃,完善用地政策。同時,為更好地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鼓勵企業在現有示范項目基礎上開發大型光熱發電基地,以形成規模效應。尤其是在我國首批光熱示范項目建成之后,更應加快多能互補的新能源基地規劃和建設,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供給側改革。盡快明確光熱發電與光伏、風電多能互補模式中各種能源的電價計算方法與標準,便于企業實踐。
三、大力統籌實施各項新能源政策落地
建議國家統籌參照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行業支持政策,對光熱發電國產裝備生產制造企業給予相應的土地、財政和稅收支持,明確稅收減免目錄清單,實現新能源支持政策的統一化。此外,光熱發電屬于高投資和技術密集型產業,50兆瓦光熱電站投資額一般為10億-20億元,資金不足已成為光熱民營企業乃至國有企業發展的一大痛點。為支持光熱產業健康成長,建議國家應在新常態下堅持綠色經濟發展的宏觀背景下,充分發揮國有商業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的的融資引導作用,把光熱產業列入融資綠色通道,包括綠色債券、信貸、政策銀行、低息貸款、PPP等,尤其是要大力促進和推動“兩個不低于”等現有政策的落地實施,切實解決融資難問題。
四、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扶持政策,支持企業技術優化升級
加大對光熱發電的科普及媒體宣傳力度,積極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尤其是在反射鏡、汽輪機等核心裝備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議國家對相關企業參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政策予以扶持,如有必要還可以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從整體上提升裝備水平和技術競爭力,使中國光熱發電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最終引領全球。同時,建議還加大國家層面對光熱技術、標準、檢測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制定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和項目考核驗收標準,為光熱發電項目建設保駕護航,現階段尤其是要使示范項目真正發揮應有的示范效應。
五、盡快出臺結合供暖的光熱發電項目支持政策
針對當前蔓延中東部地區的“霧霾”頑疾,中央已明確要推動北方清潔采暖,盡可能用清潔能源解決環境問題。建議將結合采暖的光熱發電項目列為特殊民生項目對待,盡快出臺針對性的電價與熱價政策,啟動一批示范項目。同時,支持利用峰谷電差價實現熔鹽儲熱供暖的項目建設,出臺針對性政策,推動將“棄風棄光”電量以熱能儲存的形式實現有效采暖利用,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