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省宜城市的王集農場同景光伏電站基地,太陽能板下面種植的蔬菜被來自黑龍江的客商搶購一空,一畝地蔬菜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這種“光伏板上部利用陽光進行光伏發電,光伏板下部進行喜陰農作物種植”的土地立體開發利用模式,使一畝地的年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農田產出效益成倍增長。這種“王集模式”是在湖北省的首次成功應用,效果得到湖北省能源局專家的充分肯定。
王集農場同景農光互補設施農業光伏地面電站位于王集農場觀音大隊,是全省“農光互補”光伏示范電站,由浙江同景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控股,項目總投資10億元,總占地3000畝。此次并網發電的一期農業光伏電站項目,投資2億元,占地800畝,采用跟蹤式光伏方陣及壓定式支架,架高3米以上,既可以發電也可以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繼續發展農業生產,同時還不影響土地開展現代化機械作業,可實現真正的農光互補。光伏地面電站項目運行后,不僅解決了1000多名當地農民的就業,而且帶動了周邊500余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實現每畝純收入1.5萬元以上,極大地提高了土地資源綜合利用的經濟價值和產出率。
走進項目區,一眼望不到頭的光伏陣容美麗壯觀,一塊塊排列整齊、“跟著太陽走”的光伏板,盡情地吸收著陽光并轉化為電能輸出;光伏板下的立柱支架高大寬敞,近處蔬菜已綠滿田地,遠處十幾臺拖拉機來往穿梭,正在搶季節耕田和旋田,還有七八十名農工在除草、挖溝,忙而有序;公路上可見一群觀光的人們在盡情拍照……
宜城同景農業公司總經理鄭小明介紹,此前王集農場觀音大隊的這650畝地,以種植大白菜、油菜、花生及小麥為主,一畝地的年收入僅在3000多元。光伏電站建成后,這些土地的農業種植只需按同景總部提供的甘藍、花卉、名貴中藥材及大棚果蔬等種植計劃實施,一畝地的年收入將達到1.5萬元以上;光伏板在空中發電的收入,一畝地的年收入可達4萬多元。這種空中種“太陽”,地上種“喜陰”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的收益相加,一畝地一年的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農場黨委書記張小艷介紹,同景為其吸納50名“精準扶貧”對象和100多名土地流轉大戶長年務工,人均年收入可達2.5萬元以上,還有季節性用工,每年可達8000個之多,真正實現了土地“立體產出”,創出了“精準扶貧”新路,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王集農場同景農光互補設施農業光伏地面電站位于王集農場觀音大隊,是全省“農光互補”光伏示范電站,由浙江同景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控股,項目總投資10億元,總占地3000畝。此次并網發電的一期農業光伏電站項目,投資2億元,占地800畝,采用跟蹤式光伏方陣及壓定式支架,架高3米以上,既可以發電也可以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繼續發展農業生產,同時還不影響土地開展現代化機械作業,可實現真正的農光互補。光伏地面電站項目運行后,不僅解決了1000多名當地農民的就業,而且帶動了周邊500余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實現每畝純收入1.5萬元以上,極大地提高了土地資源綜合利用的經濟價值和產出率。
走進項目區,一眼望不到頭的光伏陣容美麗壯觀,一塊塊排列整齊、“跟著太陽走”的光伏板,盡情地吸收著陽光并轉化為電能輸出;光伏板下的立柱支架高大寬敞,近處蔬菜已綠滿田地,遠處十幾臺拖拉機來往穿梭,正在搶季節耕田和旋田,還有七八十名農工在除草、挖溝,忙而有序;公路上可見一群觀光的人們在盡情拍照……
宜城同景農業公司總經理鄭小明介紹,此前王集農場觀音大隊的這650畝地,以種植大白菜、油菜、花生及小麥為主,一畝地的年收入僅在3000多元。光伏電站建成后,這些土地的農業種植只需按同景總部提供的甘藍、花卉、名貴中藥材及大棚果蔬等種植計劃實施,一畝地的年收入將達到1.5萬元以上;光伏板在空中發電的收入,一畝地的年收入可達4萬多元。這種空中種“太陽”,地上種“喜陰”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的收益相加,一畝地一年的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農場黨委書記張小艷介紹,同景為其吸納50名“精準扶貧”對象和100多名土地流轉大戶長年務工,人均年收入可達2.5萬元以上,還有季節性用工,每年可達8000個之多,真正實現了土地“立體產出”,創出了“精準扶貧”新路,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