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個寶貝,只要發電,就有收入。除去各種安裝補貼,本來要出6000元,村里出面向銀行貸款后,連這6000元都不用掏了。頭4年的發電收益就能還清貸款,之后發的電全都能變成真金白銀!”在秀洲區油車港鎮錢家橋村,不少農房的屋頂建了光伏電站,村民老徐算起自家這筆賬十分高興。
昨天,記者從秀洲區發改局獲悉,秀洲區探索的統一備案準入、統一劃分片區、統一管理服務“三個統一”秀洲戶用模式,成功破解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難題,并具備了未來大面積推廣的條件,在戶用分布式光伏應用領域樹立了領先標桿。2016年,全區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累計并網1517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16.69%,裝機6.4兆瓦,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據悉,秀洲區明確了各光伏公司的市場準入門檻,在秀洲區推廣家庭屋頂光伏電站的企業,須有一定規模、在嘉興市有固定場所和售后服務,選用的光伏組件和逆變器必須是經過批準的認證機構認證且達標的產品,且質保期不低于10年。這在根源上確保了電站的質量與安全,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同時,各鎮、秀洲國家高新區按照村、社區劃分區域,根據備案準入光伏企業的實力和推進力度,以新農村集聚點為核心,統籌附近的2至3個村、社區劃分給各光伏公司,防止各光伏公司因搶奪市場而出現惡性競爭。此外,建議每個責任主體選擇5家左右光伏公司負責推進,以點帶面輻射各轄區,全區范圍同步推進,已備案準入的光伏公司要在各責任主體劃定的區域內加緊推進,不得隨意跨區域爭奪屋頂資源。
各鎮、秀洲國家高新區對進入本轄區的光伏公司進行實時跟蹤,對已備案準入的光伏公司實行淘汰制,在半月時限內無簽約、無新開工或進度較慢的光伏企業,取消備案準入,重新選擇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從而加快戶用項目整體推進速度。對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2016年度并網發電的,經認定后,按裝機容量給予一次性3元/瓦的補助(封頂6000元)。截至目前,全區已發放戶用補貼1124戶,共710萬元。
如今,隨著秀洲戶用模式的成熟和完善,光伏發電應用也以各種方式進村入戶。這些農民屋頂建起的“發電站”,也成為了農戶增收的新渠道,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方式。以錢家橋村為例,該村66戶安裝屋頂光伏發電的村民,除了自己要求出資的16戶農戶外,其余50戶村民均采用了禾城農商銀行推出的“光伏貸”,在建設過程中未出一分錢。建成后,每座電站一年的發電收益約1800元,4年時間就能還清貸款及利息,按照20年的使用壽命算,后16年的發電收益就成了農戶的純利潤。
而在勝豐村,屋頂電站項目裝機容量0.052兆瓦,利用了750平方米標準廠房,總投資49.2萬元。“這筆費用上級補助了70%,村里只承擔了10萬元。”村委會相關負責人說,電站前3年的電費收入每年約6.5萬元,以后每年約5萬元,給村級集體經濟帶來了新的固定收入。
昨天,記者從秀洲區發改局獲悉,秀洲區探索的統一備案準入、統一劃分片區、統一管理服務“三個統一”秀洲戶用模式,成功破解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難題,并具備了未來大面積推廣的條件,在戶用分布式光伏應用領域樹立了領先標桿。2016年,全區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累計并網1517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16.69%,裝機6.4兆瓦,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據悉,秀洲區明確了各光伏公司的市場準入門檻,在秀洲區推廣家庭屋頂光伏電站的企業,須有一定規模、在嘉興市有固定場所和售后服務,選用的光伏組件和逆變器必須是經過批準的認證機構認證且達標的產品,且質保期不低于10年。這在根源上確保了電站的質量與安全,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同時,各鎮、秀洲國家高新區按照村、社區劃分區域,根據備案準入光伏企業的實力和推進力度,以新農村集聚點為核心,統籌附近的2至3個村、社區劃分給各光伏公司,防止各光伏公司因搶奪市場而出現惡性競爭。此外,建議每個責任主體選擇5家左右光伏公司負責推進,以點帶面輻射各轄區,全區范圍同步推進,已備案準入的光伏公司要在各責任主體劃定的區域內加緊推進,不得隨意跨區域爭奪屋頂資源。
各鎮、秀洲國家高新區對進入本轄區的光伏公司進行實時跟蹤,對已備案準入的光伏公司實行淘汰制,在半月時限內無簽約、無新開工或進度較慢的光伏企業,取消備案準入,重新選擇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從而加快戶用項目整體推進速度。對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2016年度并網發電的,經認定后,按裝機容量給予一次性3元/瓦的補助(封頂6000元)。截至目前,全區已發放戶用補貼1124戶,共710萬元。
如今,隨著秀洲戶用模式的成熟和完善,光伏發電應用也以各種方式進村入戶。這些農民屋頂建起的“發電站”,也成為了農戶增收的新渠道,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方式。以錢家橋村為例,該村66戶安裝屋頂光伏發電的村民,除了自己要求出資的16戶農戶外,其余50戶村民均采用了禾城農商銀行推出的“光伏貸”,在建設過程中未出一分錢。建成后,每座電站一年的發電收益約1800元,4年時間就能還清貸款及利息,按照20年的使用壽命算,后16年的發電收益就成了農戶的純利潤。
而在勝豐村,屋頂電站項目裝機容量0.052兆瓦,利用了750平方米標準廠房,總投資49.2萬元。“這筆費用上級補助了70%,村里只承擔了10萬元。”村委會相關負責人說,電站前3年的電費收入每年約6.5萬元,以后每年約5萬元,給村級集體經濟帶來了新的固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