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規劃明確,到2020年,太陽能年利用量將達到1.4億噸標準煤以上。“十三五”時期太陽能發展的成本目標為:光伏發電成本持續降低。到2020年,光伏發電電價水平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50%以上。
政策要點如下:
1、大力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
繼續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到2020年建成100個分布式光伏應用示范區,園區內80%的新建建筑屋頂、50%的已有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發電。在具備開發條件的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大型工礦企業以及商場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采取“政府引導、企業自愿、金融支持、社會參與”的方式,統一規劃并組織實施屋頂光伏工程。
2、拓展“光伏+”綜合利用工程
鼓勵結合荒山荒地和沿海灘涂綜合利用、采煤沉陷區等廢棄土地治理、設施農業、漁業養殖等方式,因地制宜開展各類“光伏+”應用工程,促進光伏發電與其他產業有機融合,通過光伏發電為土地增值利用開拓新途徑。
3、創新分布式光伏應用模式
結合電力體制改革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鼓勵光伏發電項目靠近電力負荷建設,接入中低壓配電網實現電力就近消納。
(二)優化光伏電站布局并創新建設方式
1、合理布局光伏電站
在棄光限電嚴重地區,嚴格控制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加快解決已出現的棄光限電問題,采取本地消納和擴大外送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已建成集中式光伏電站的利用率,降低棄光限電比例。
2、結合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太陽能發電基地
按照“多能互補、協調發展、擴大消納、提高效益”的布局思路,在“三北”地區利用現有和規劃建設的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按照優先存量、優化增量的原則,有序建設太陽能發電基地,提高電力外送通道中可再生能源比重,有效擴大“三北”地區太陽能發電消納范圍。
3、實施光伏“領跑者”計劃
設立達到先進技術水平的“領跑者”光伏產品和系統效率標準,建設采用“領跑者”光伏產品的領跑技術基地,為先進技術及產品提供市場支持,引領光伏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三)開展多種方式光伏扶貧
1、創新光伏扶貧模式
以主要解決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目標,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動多種形式的光伏扶貧工程建設,覆蓋已建檔立卡280萬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平均每戶每年增加3000元的現金收入。確保光伏扶貧關鍵設備達到先進技術指標且質量可靠,鼓勵成立專業化平臺公司對光伏扶貧工程實行統一運營和監測,保障光伏扶貧工程長期質量可靠、性能穩定和效益持久。
2、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扶貧
在中東部土地資源匱乏地區,優先采用村級電站(含戶用系統)的光伏扶貧模式,單個戶用系統5千瓦左右,單個村級電站一般不超過300千瓦。村級扶貧電站優先納入光伏發電建設規模,優先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做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與分布式光伏扶貧工程的銜接,確保光伏扶貧項目所發電量就近接入、全部消納。
3、鼓勵建設光伏農業工程
鼓勵各地區結合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光伏扶貧。鼓勵地方政府按PPP模式,由政府投融資主體與商業化投資企業合資建設光伏農業項目,項目資產歸政府投融資主體和商業化投資企業共有,收益按股比分成,政府投融資主體要將所占股份折股量化給符合條件的貧困村、貧困戶,代表扶貧對象參與項目投資經營,按月(或季度)向貧困村、貧困戶分配資產收益。
煩請企業根據以上背景資料作答:
1.在最新的太陽能“十三五”規劃中,分布式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與光伏扶貧項目等被重點提及,企業對此如何看待?規劃的發布對今后我國發展光伏發電將起到怎樣的推進作用?
答:按照最新出臺的“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分布式光伏將達到6000萬千瓦以上,這意味著分布式光伏將迎來新的發展風口,并有望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尤其是擁有良好工商業基礎的中東部城市。同時,隨著未來光伏技術不斷發展、成本進一步下滑,用戶側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將實現真正的平價上網,從而大大提升能源應用效率,助推我國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
2.按照最新的規劃來看,十三五期間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將增長9倍之多。面對這一巨大的市場機遇,企業將如何應對?目前企業在分布式電站項目開發領域取得了哪些成績?
答:聯盛新能源一直都專注于國內的分布式能源的投資,在今后會更加積極的在分布式能源上朝著智能科技化、實踐創新化的方向去推動。運用德國技術理念、管理流程和品質標準,為更多具備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打造綠色制造工廠。
分布式能源供應體系,是全球產業革命的趨勢之一。基于這一時代性的機遇,聯盛新能源圍繞分布式業務打造了涵蓋投資、設計、建設及電站資產托管服務的全業務鏈,歷經多年開拓和創新,聯盛新能源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分布式能源戰略投資商之一,創造了諸多被載入行業發展史冊的優秀業績和案例。例如:中國最大的屋頂分布式電站--河南萬邦物流城60MW分布式電站;中國最大的分布式新能源電力系統改造工程---娃哈哈集團;上海市區首座商業分布式電站—上海世貿商城屋頂分布式電站項目等。
3.此次規劃還提出,鼓勵成立專業化平臺公司對光伏扶貧工程實行統一運營和監測。對此企業如何看待?專業化的運維對光伏扶貧項目的長久運行以及最終的投資收益有著多大的影響?
答:事實上,隨著大數據、云計算與物聯網等新興互聯網技術的逐漸推廣與應用,智能化與信息化管理正影響著各個產業,其中自然包括光伏新能源產業。就光伏扶貧項目而言,如果沒有專業的運維服務,那么電站可能會受到各類客觀因素的影響出現發電量下降,這就無法保證扶貧對象獲得長期且穩定的投資收益。因此,通過智能化的解決手段進行電站優化,最大限度提高電站的運維水平,可有效提高光伏發電項目的效益。
4.企業未來在電站開發、運維等方面有著怎樣的規劃?
答:公司將堅持綠色環保電力供應商的價值定位和發展趨勢,圍繞分布式電站、環保直供
電、售電業務等創新業務模式深耕細作,搭建專業化、市場化、創新化的環保節能服務體系,積極參與更廣泛的電力市場交易,同時運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全球領先的運維技術平臺。促進能源系統的整體優化運行,助力“十三五”能源改革目標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