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紅利持續加碼、企業競逐高效發電技術的大背景下,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項目總裝機規模再度創下新高。據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6全年的光伏新增裝機量達34.7GW,全國累計光伏并網量突破77GW大關,繼續穩坐全球第一。
步入2017年,分布式光伏發電則有望迎來全新的發展風口。根據最新印發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分布式光伏裝機量將實現60GW以上的目標,即每年需完成約10GW。A股光伏龍頭企業東方日升總裁王洪表示:“在西部集中式光伏發電站快速發展的同時,棄光現象也比較嚴重,而中東部等人口稠密的地方非常適合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同時這也是改變西部棄光現象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十三五規劃將分布式光伏作為發展重點無可厚非。與此同時,光伏標桿上網電價下調,但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不做調整,這無疑會讓更多的企業轉向發展分布式光伏。”
為了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開發與建設進程,東方日升專門設立了分布式業務部門,并為業內客戶提供項目開發一條龍服務。王洪表示:“在項目開工前,我們會為客戶提供專業光伏知識的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光伏發電的工作原理以及屋頂分布式的好處;隨后,工程技術人員會到項目現場進行實地勘測,選擇最佳的位置安裝電站;在安裝完成后,我們還會為客戶統一申請并網,并做好周到的售后服務。”
然而,屋頂分布式資源分布零散、屋頂產權歸屬不明、項目融資貸款受阻等諸多問題依然制約著分布式項目的長遠健康發展,其中融資問題尤為凸顯,原因之一便在于投資商對用電企業主體資質及其用電水平存在不信任。
針對這一問題,此次印發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提出,鼓勵金融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實施促進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發展的綠色信貸政策,探索售電收益權和項目資產作為抵押的貸款機制;完善分布式光伏發電創新金融支持機制,積極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融資服務平臺。
王洪指出:“在探索創新互聯網融資模式方面,東方日升已搶先布局,并設立了相應的融資租賃公司與互聯網平臺。在打好基礎的情況下,我們將逐步加快分布式電站的建設步伐,相信所有的困難在大家團結一致的情況下都會得到解決。”
邁入“十三五”,除了積極布局以分布式發電為代表的下游電站領域,我國光伏企業也競相推行技術創新,以此實現產業鏈降本增效。王洪對此表示:“一直以來,東方日升專注于不斷提升光伏組件在產品效率、環境適應性及耐久性等各方面的指標,并恪守著質量第一的原則嚴格按照標準生產,為客戶提供一流的組件產品。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制造成本的進一步下滑以及市場對高效產品的巨大需求,我們計劃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SNEC展會上推出重磅技術新品,屆時這一新技術或將大大助推產業可持續發展。”
步入2017年,分布式光伏發電則有望迎來全新的發展風口。根據最新印發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分布式光伏裝機量將實現60GW以上的目標,即每年需完成約10GW。A股光伏龍頭企業東方日升總裁王洪表示:“在西部集中式光伏發電站快速發展的同時,棄光現象也比較嚴重,而中東部等人口稠密的地方非常適合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同時這也是改變西部棄光現象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十三五規劃將分布式光伏作為發展重點無可厚非。與此同時,光伏標桿上網電價下調,但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不做調整,這無疑會讓更多的企業轉向發展分布式光伏。”
為了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開發與建設進程,東方日升專門設立了分布式業務部門,并為業內客戶提供項目開發一條龍服務。王洪表示:“在項目開工前,我們會為客戶提供專業光伏知識的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光伏發電的工作原理以及屋頂分布式的好處;隨后,工程技術人員會到項目現場進行實地勘測,選擇最佳的位置安裝電站;在安裝完成后,我們還會為客戶統一申請并網,并做好周到的售后服務。”
然而,屋頂分布式資源分布零散、屋頂產權歸屬不明、項目融資貸款受阻等諸多問題依然制約著分布式項目的長遠健康發展,其中融資問題尤為凸顯,原因之一便在于投資商對用電企業主體資質及其用電水平存在不信任。
針對這一問題,此次印發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提出,鼓勵金融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實施促進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發展的綠色信貸政策,探索售電收益權和項目資產作為抵押的貸款機制;完善分布式光伏發電創新金融支持機制,積極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融資服務平臺。
王洪指出:“在探索創新互聯網融資模式方面,東方日升已搶先布局,并設立了相應的融資租賃公司與互聯網平臺。在打好基礎的情況下,我們將逐步加快分布式電站的建設步伐,相信所有的困難在大家團結一致的情況下都會得到解決。”
邁入“十三五”,除了積極布局以分布式發電為代表的下游電站領域,我國光伏企業也競相推行技術創新,以此實現產業鏈降本增效。王洪對此表示:“一直以來,東方日升專注于不斷提升光伏組件在產品效率、環境適應性及耐久性等各方面的指標,并恪守著質量第一的原則嚴格按照標準生產,為客戶提供一流的組件產品。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制造成本的進一步下滑以及市場對高效產品的巨大需求,我們計劃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SNEC展會上推出重磅技術新品,屆時這一新技術或將大大助推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