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光熱發電目標為500萬千瓦。業內人士稱,“十三五”期間將是太陽能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主要在于推動產業升級、降低成本、擴大應用,實現不依賴補貼的市場化持續發展。隨著政策向分布式光伏傾斜,分布式應用將快速放量,“光伏+”綜合利用工程將成為重要途徑。
降本增效是方向
截至2015年底,中國光伏累計裝機達43GW,2016年預計裝機達30GW左右。若按保底目標測算,未來4年年均裝機目標僅為8GW。這表明發展規模已不再是光伏發展的首要目標,降本增效將是更關鍵的要素。
《規劃》提出,到2020年,光伏發電電價水平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50%以上(即達到0.4-0.5元/千瓦時以下),在用電側實現平價上網目標。這表明“十三五”期間將是企業拼研發實力、降成本的重要階段。
在技術層面,“十三五”期間先進晶體硅光伏電池產業轉化效率達到23%以上。而現有單晶硅、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平均分別是19.5%和18.3%。薄膜光伏電池產業轉化效率顯著提高,若干新型光伏電池初步實現產業化。
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光伏產業技術升級將是大勢所趨。過去產業發展主要依靠需求拉動,今后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開拓市場。在行業面臨發展拐點的情況下,更需要在技術創新上不斷下功夫。
申萬宏源(000166,股吧)認為,2016年光伏上網電價大幅下調,政策不斷利好分布式光伏,未來光伏降本增效將更加受到重視。由于單晶高效組件能夠從整體上降低光伏電站成本,單晶替代將不可逆轉。目前,產業上、中游已明顯加速單晶產能擴張,對單晶認可度不斷提升。隨著單晶組件的成本進一步下降,后續將有更多運營商考慮選用單晶組件,單晶的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提高。
推進“光伏+”工程
分析人士指出,分布式光伏發電是太陽能利用的重要方式,具有可就近消納的優點。若光伏成本在“十三五”期間快速下降,并實現平價上網,則分布式應用將快速放量,規模將趕超地面集中式電站。
《規劃》提出,繼續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到2020年建成100個分布式光伏應用示范區,園區內80%的新建建筑屋頂、50%的已有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發電;鼓勵結合荒山荒地和沿海灘涂綜合利用、采煤沉陷區等廢棄土地治理、設施農業、漁業養殖等方式,因地制宜開展各類“光伏+”應用工程。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在“光伏+”綜合利用工程方面,要促進光伏發電與其他產業的有機結合,通過光伏發電為土地增值利用開拓新途徑。在地面集中式電站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充分利用閑置廠房、建筑屋頂等資源建設分布式光伏可進一步拓展光伏裝機規模。
在此背景下,不少光伏制造企業瞄準分布式光伏發電領域。據了解,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不少此前專注集中式電站的企業開始了“搶屋頂”行動。業內專家預計,在2017年新增裝機量中,分布式項目占比有望大幅提升至30%以上,分布式光伏將迎來良好發展時期。
東興證券認為,隨著國家政策向分布式光伏的不斷傾斜,分布式光伏將開啟穩定的發展周期,屋頂分布式龍頭企業京運通(601908,股吧)、快速拓展分布式光伏系統工程的雅百特(002323,股吧)等公司值得關注。
此外,儲能是分布式發電的關鍵環節,能夠穩定電力輸出、加強系統調控、保證電能質量,對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微網負荷的平衡調節具有重要作用。“分布式光伏+儲能”的商業模式作為未來能源建設的發力點,可以實現居民和商業用戶側電力自發自用、多余電力上網的經濟運作,并有效解決西北地區大型集中光伏電站的消納難題。在相對穩定和合理的政策補貼下,未來“光儲一體化”的分布式發展模式大有可為。
降本增效是方向
截至2015年底,中國光伏累計裝機達43GW,2016年預計裝機達30GW左右。若按保底目標測算,未來4年年均裝機目標僅為8GW。這表明發展規模已不再是光伏發展的首要目標,降本增效將是更關鍵的要素。
《規劃》提出,到2020年,光伏發電電價水平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50%以上(即達到0.4-0.5元/千瓦時以下),在用電側實現平價上網目標。這表明“十三五”期間將是企業拼研發實力、降成本的重要階段。
在技術層面,“十三五”期間先進晶體硅光伏電池產業轉化效率達到23%以上。而現有單晶硅、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平均分別是19.5%和18.3%。薄膜光伏電池產業轉化效率顯著提高,若干新型光伏電池初步實現產業化。
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光伏產業技術升級將是大勢所趨。過去產業發展主要依靠需求拉動,今后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開拓市場。在行業面臨發展拐點的情況下,更需要在技術創新上不斷下功夫。
申萬宏源(000166,股吧)認為,2016年光伏上網電價大幅下調,政策不斷利好分布式光伏,未來光伏降本增效將更加受到重視。由于單晶高效組件能夠從整體上降低光伏電站成本,單晶替代將不可逆轉。目前,產業上、中游已明顯加速單晶產能擴張,對單晶認可度不斷提升。隨著單晶組件的成本進一步下降,后續將有更多運營商考慮選用單晶組件,單晶的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提高。
推進“光伏+”工程
分析人士指出,分布式光伏發電是太陽能利用的重要方式,具有可就近消納的優點。若光伏成本在“十三五”期間快速下降,并實現平價上網,則分布式應用將快速放量,規模將趕超地面集中式電站。
《規劃》提出,繼續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到2020年建成100個分布式光伏應用示范區,園區內80%的新建建筑屋頂、50%的已有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發電;鼓勵結合荒山荒地和沿海灘涂綜合利用、采煤沉陷區等廢棄土地治理、設施農業、漁業養殖等方式,因地制宜開展各類“光伏+”應用工程。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在“光伏+”綜合利用工程方面,要促進光伏發電與其他產業的有機結合,通過光伏發電為土地增值利用開拓新途徑。在地面集中式電站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充分利用閑置廠房、建筑屋頂等資源建設分布式光伏可進一步拓展光伏裝機規模。
在此背景下,不少光伏制造企業瞄準分布式光伏發電領域。據了解,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不少此前專注集中式電站的企業開始了“搶屋頂”行動。業內專家預計,在2017年新增裝機量中,分布式項目占比有望大幅提升至30%以上,分布式光伏將迎來良好發展時期。
東興證券認為,隨著國家政策向分布式光伏的不斷傾斜,分布式光伏將開啟穩定的發展周期,屋頂分布式龍頭企業京運通(601908,股吧)、快速拓展分布式光伏系統工程的雅百特(002323,股吧)等公司值得關注。
此外,儲能是分布式發電的關鍵環節,能夠穩定電力輸出、加強系統調控、保證電能質量,對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微網負荷的平衡調節具有重要作用。“分布式光伏+儲能”的商業模式作為未來能源建設的發力點,可以實現居民和商業用戶側電力自發自用、多余電力上網的經濟運作,并有效解決西北地區大型集中光伏電站的消納難題。在相對穩定和合理的政策補貼下,未來“光儲一體化”的分布式發展模式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