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的光伏發電站有集中式、分布式、塔式、屋頂式、農光大棚式等等,可都是一些地面光伏電站。看著最近出臺的一大波光伏土地使用分類,小編表示眼花繚亂,想靜靜。說到底,地球上的土地資源有限,可利用程度也終究有限,讓他們去搶吧,我們去看看開發水上光伏電站情況如何?這十大亮點你可一定要知道哦。
結構構成
水上光伏電站開發主要是光伏+水面模式。其中水面的利用,目前主要利用有水塘、小型湖泊、水庫、蓄水池等。
水面光伏電站的硬件組成部分主要為光伏面板(成本占地面光伏電站的45%)、匯流箱(成本占地面光伏電站的1%)、逆變設備(成本占地面光伏電站的6%)、變壓器(成本占地面光伏電站的2.3%)、集電線路(成本占地面光伏電站的2.5%)、聚乙烯浮體架臺等。相同情況下,光伏面板、逆變器等價格一定,使用聚乙烯浮體架臺成本約為鋼支架成本的1/4(鋼支架成本約占地面光伏電站總成本的5%-6%)。
樹脂制浮體架臺
浮體架臺使太陽能電池板浮在水面
十大亮點:
1、節約土地資源,且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較小。水上光伏發電工程沒有支架基礎和電纜溝的開挖,沒有場內道路的施工,大大減少地面開挖,有利于水土保持。
2、發電效率高。水面地勢相對較為開闊,可以有效避免陰影對光伏組件效率的制約,太陽能照射面積均勻且光照時間長。水對太陽能電池板有冷卻作用,可抑制組件表面溫度上升,據有關測算,電池板的溫度若降低1℃,輸出功率可增加0.5%,獲得比相同地區地面或屋頂電站高出10% ~ 15%的發電量,在夏季高溫時,與地面和屋頂太陽能電池板相比,可以降低發電損失。
3、組件的覆蓋可減少水面蒸發量,節約水資源。
4、太陽能光伏板遮擋一部分陽光射到水面,減少光合作用,對于藻類的繁殖可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5、成本優勢。水面浮動式光伏電站具有整體性,方便太陽能跟蹤系統的安裝和運行,減少了地面光伏電站因每塊電池板均需安裝雙軸跟蹤系統而造成的成本的極大提高。若浮體架臺采用經過特殊防水處理的竹筏材質,還能節約成本,且達到高度回收的環境保護效益。
6、 組件清洗便捷。水上光伏發電所選材質都達必須達到最高防水要求,和地面光伏相比,在清潔時對組件的發電效率損害較小。
7、規避土地限制。在一些土地資源有限、土地開發難度大的國家或地區,發展水上光伏項目是一個好的選擇,給光伏發電的應用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8、免稅水面。2002年1月1日實施的《全國土地分類(試行)》規定,全國土地分為三大類,即“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對“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作出征稅規定,而未涉及對“未利用地”的征稅。免稅水面比征稅地面成本要小的多(土地成本占地面光伏電站3%左右)
9、可同步水產養殖。兼有水產養殖業的水庫或魚塘建水上光伏發電站,還可為魚類創造更好孵化環境,提高水產產量。
10、旅游效益。可以作為一項別具特色的風景區,成為水上景觀的點綴,帶來觀賞和旅游效益。
水上光伏發電站
施工要點:
1、浮體架臺等材料選擇很重要,必須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能、低密度、抗凍脹、抗風浪等特性,要嚴格考量組件長期在潮濕環境中的可靠性、浮臺的承載能力和使用壽命。發電線路與街道配置等基礎建設也需研擬規劃,考慮日照長度。
2、合適的選址很關鍵。比較適宜在面積較廣、徑流穩定、風速低、光照條件較好、水位變化較小、開發條件較好等水域。可選靜風區的湖泊、水庫等,無大規模航運、非生態敏感區。
3、水上不確定因素較多,需加強監控,嚴密監測該系統對水質量、植物和動物的影響。
4、施工過程需考慮更多因素。與地面施工不同,水上安裝目前尚未確立高效率施工的設備和方法,需要今后不斷積累經驗。水上作業很難大量使用重型機械等進行高效率施工,工序和速度會相對要求更多,需要潛水或在船上的作業很多。船上作業要考慮平衡性和安全性,也不能損壞水池堤壩等設施。
5、冬季水面結冰要考量,對組件實施保護措施。水垢清洗也要謹慎處理。
水上光伏電站安裝
水上光伏電站安裝
利用形式
(一)水面浮動式
水上漂浮式就是最水上光伏電站的基本形式。在很多國家,日本、印度、韓國、新加坡、英國、挪威、美國、巴西、澳洲等均有成熟應用,特別是日本,這種形式得到廣泛利用,日本土地資源有限,于是充分開發水上資源,他們的水上光伏技術經過了很多實踐完善,值得我們借鑒。
日本最大水面光伏電站
網狀太陽能電池漂浮電站
(二)水面+漁業
漁光互補是利用養殖場水面和水下資源,進行發電、養殖一體化的水面光伏項目。在魚塘上架設太陽能電池板,并通過高度、空間、密度的合理安置,在進行光伏發電的同時,并不會對養殖產生不利影響。由于電站建在魚塘水上,水面溫度較地面的溫度要低,組件之間的間距較傳統電站也大,因此形成了良好的日照、通風、降溫環境,對延長組件壽命、提高發電效率較為有利。光伏發電可以直接用于養殖用電,也降低了養殖成本。
但是在建設時要合理選擇,由于電池板會遮擋光照,對于養殖喜光魚類的魚塘,建設光伏漁業要慎重可慮和合理規劃。
這種一地兩用的生態產業極大的提高了水域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單位面積水域的產值,并推動了清潔能源的多種利用。
江蘇首個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漁民在電站旁捕魚
(三)水面+采煤沉陷區
多年來,煤炭的大量開采導致地表塌陷,采煤沉陷對生態環境和水文地質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采煤區地勢較低,往往處于積水沉積的狀態,水面光伏電站這種新型利用方式,將光伏電站與采煤沉陷區水面的綜合治理相結合,可以促進生態治理,實現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2015年11月21日,《兩淮采煤沉陷區水面光伏發電規劃報告(2016-2018年)》已經通過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審議,專家組一致認為,利用采煤沉陷區建設水面光伏發電有利于探索光伏發電新模式。梁志鵬副司長指出:“利用兩淮采煤沉陷區建設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意義重大,可為中東部地區利用水面建設大型光伏電站提供示范,有利于采煤沉陷區生態綜合治理和兩淮傳統產業轉型。”
水面光伏電站的建立,利用原礦區電網資源和廢棄的水面資源開發出清潔電力能源,能提高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效益,有效解決煤礦采空區路面沉陷、粉煤灰二次污染問題,是對采煤沉陷區的良好利用方式。
采煤沉陷區
沉陷區改造成果
綜述:
目前,我國已有一些大型水上光伏電站建立起來,但是普及還并不廣泛,相關的政策和制度規范也沒有建立。但是隨著土地利用形勢的緊張,光伏發電轉移到水上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換一個角度,或許可以看到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