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配電PPP試點項目
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指出,配電網包括了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和220(33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工業園區等局域電網,并且指出除電網企業存量資產外,其他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存量配電網均屬于新增配電網。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就要求各省上報3-5個試點項目,9月全國各省已上報了項目,現在已經確定了約100個試點項目,有望最快在本月公布。增量配電試點項目采用PPP模式,由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從政府角度看,地方政府借助電改降低工商業成本和投資配網拉動GDP意愿強烈;從企業的角度看,配電網是電力市場核心資產,未來可結合分布式能源、微網等,是重大盈利點,各方參與熱情較高。
據了解,目前我國配網投資占電網投資的比重僅為53.55%,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穩定在60%以上。據國家能源局去年發布的《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顯示,2015-2020年,我國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不低于2萬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投資不低于1.7萬億元。按100個試點項目計算,總投資額預計將達到500億-1000億元。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辦法》中明確了增量配電網的內容、配電網運營者的權利與義務。至此,增量配電、售電的政策基本框架已經搭建完畢,社會資本進入配電業務有了可操作依據。
據介紹,增量配網是指滿足電力配送需要和規劃要求的增量配電網投資、建設、運營以及混合所有方式投資增容擴建的配電網,包括除電網企業存量資產外的其他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存量配電網。
三類公司有望得到重點布局:一是擁有地方電網資產或具備提供綜合能源服務能力的公司,如華光股份、涪陵電力;二是具備總包資質的配電設備公司,如積成電子、國電南瑞;三是積極布局用戶資源的公司,如智光電氣、炬華科技等。
PPP模式主導試點
長期以來,配電業務以往只能由電網公司投資運營,自《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文》中明確社會資本可以進入增量配電領域后,增量配電實施細則一直在醞釀中。隨著100多個PPP配電網項目將進入實施階段,社會資本進入配電網的投資熱潮也將啟動,而增量配電網項目將主要集中在全國各地的工業園區,配電網PPP投資大幕即將拉開。
近兩個多月來,企業參與配電網投資動作頻現。
9月26日,中石油旗下的大慶油田售電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根據官方消息,大慶油田電力集團擁有企業電網以及自備電廠,其增量配電網擁有近30萬居民、社會企事業單位和商業用戶,年供電量達13億千瓦時,是全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配電網。經過黑龍江政府審核,大慶油田配電網投資建設運營項目已被推進申報全國試點。
11月3日,吉電股份(000875.SZ)發布公告稱,將與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資委全資設立的龍翔集團合作,建設運營長春新區綜合智慧能源供應以及增量配電網PPP項目。該項目總投資83億元,2016年內開始建設,在未來2-5年內投入完畢。
除了大慶油田、吉電股份這樣的大企業所建設的項目外,一些沒有被推薦入選的工業園區也已經開始行動。位于陜西咸陽市的新興紡織工業園主打紡織產業,該工業園區成立的陜西新興配電售電有限公司,于10月20日獲得工商核準,注冊資本5000萬元。雖然沒有被入圍此次推薦的全國首批試點,但是工業園管委會已經開始相關的探索,計劃引入PPP模式,合資建立了配售電公司,為后期配電業務的實質展開做準備。
工業園區試點先行
關于增量配電試點項目為何在工業園區試點先行?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給我們做出了解釋。他說,首先工業園區電力消耗量大,有大量的電力需求,是拉動各地經濟的增長點;另外,工業園區的用戶用能方式多元化,具備形成綜合用能增值服務的條件。
“工業園區配網范圍清晰,扯皮少,社會資本進入容易。”協鑫南方售電公司總經理張傳名如是說。而且工業園區的電力負荷大,更有可能產生效益。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園區政府可以通過降電價增強招商引資優勢,體現改革成果。
據了解,現在已經建成的“增量配電網”種類較多,從投資主體上看,有地方政府、工業園區、企業等。而對于未建、待建的配電網,誰建設就擁有所有權,現在按照國家的改革要求,政府和社會資本將共同建設運營配電網項目。
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指出,配電網包括了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和220(33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工業園區等局域電網,并且指出除電網企業存量資產外,其他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存量配電網均屬于新增配電網。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就要求各省上報3-5個試點項目,9月全國各省已上報了項目,現在已經確定了約100個試點項目,有望最快在本月公布。增量配電試點項目采用PPP模式,由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從政府角度看,地方政府借助電改降低工商業成本和投資配網拉動GDP意愿強烈;從企業的角度看,配電網是電力市場核心資產,未來可結合分布式能源、微網等,是重大盈利點,各方參與熱情較高。
據了解,目前我國配網投資占電網投資的比重僅為53.55%,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穩定在60%以上。據國家能源局去年發布的《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顯示,2015-2020年,我國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不低于2萬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投資不低于1.7萬億元。按100個試點項目計算,總投資額預計將達到500億-1000億元。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辦法》中明確了增量配電網的內容、配電網運營者的權利與義務。至此,增量配電、售電的政策基本框架已經搭建完畢,社會資本進入配電業務有了可操作依據。
據介紹,增量配網是指滿足電力配送需要和規劃要求的增量配電網投資、建設、運營以及混合所有方式投資增容擴建的配電網,包括除電網企業存量資產外的其他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存量配電網。
三類公司有望得到重點布局:一是擁有地方電網資產或具備提供綜合能源服務能力的公司,如華光股份、涪陵電力;二是具備總包資質的配電設備公司,如積成電子、國電南瑞;三是積極布局用戶資源的公司,如智光電氣、炬華科技等。

PPP模式主導試點
長期以來,配電業務以往只能由電網公司投資運營,自《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文》中明確社會資本可以進入增量配電領域后,增量配電實施細則一直在醞釀中。隨著100多個PPP配電網項目將進入實施階段,社會資本進入配電網的投資熱潮也將啟動,而增量配電網項目將主要集中在全國各地的工業園區,配電網PPP投資大幕即將拉開。
近兩個多月來,企業參與配電網投資動作頻現。
9月26日,中石油旗下的大慶油田售電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根據官方消息,大慶油田電力集團擁有企業電網以及自備電廠,其增量配電網擁有近30萬居民、社會企事業單位和商業用戶,年供電量達13億千瓦時,是全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配電網。經過黑龍江政府審核,大慶油田配電網投資建設運營項目已被推進申報全國試點。
11月3日,吉電股份(000875.SZ)發布公告稱,將與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資委全資設立的龍翔集團合作,建設運營長春新區綜合智慧能源供應以及增量配電網PPP項目。該項目總投資83億元,2016年內開始建設,在未來2-5年內投入完畢。
除了大慶油田、吉電股份這樣的大企業所建設的項目外,一些沒有被推薦入選的工業園區也已經開始行動。位于陜西咸陽市的新興紡織工業園主打紡織產業,該工業園區成立的陜西新興配電售電有限公司,于10月20日獲得工商核準,注冊資本5000萬元。雖然沒有被入圍此次推薦的全國首批試點,但是工業園管委會已經開始相關的探索,計劃引入PPP模式,合資建立了配售電公司,為后期配電業務的實質展開做準備。

工業園區試點先行
關于增量配電試點項目為何在工業園區試點先行?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給我們做出了解釋。他說,首先工業園區電力消耗量大,有大量的電力需求,是拉動各地經濟的增長點;另外,工業園區的用戶用能方式多元化,具備形成綜合用能增值服務的條件。
“工業園區配網范圍清晰,扯皮少,社會資本進入容易。”協鑫南方售電公司總經理張傳名如是說。而且工業園區的電力負荷大,更有可能產生效益。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園區政府可以通過降電價增強招商引資優勢,體現改革成果。
據了解,現在已經建成的“增量配電網”種類較多,從投資主體上看,有地方政府、工業園區、企業等。而對于未建、待建的配電網,誰建設就擁有所有權,現在按照國家的改革要求,政府和社會資本將共同建設運營配電網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