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外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上饒經濟開發區能否把握市場機會,發展光伏硅材料產業,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為此,我們集中半個月的時間,通過座談、考察、網絡等方式對開發區內硅材料企業進行了全面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開發區內現有太陽能電池及硅材料加工企業共三家,分別是上饒市德晟實業有限公司、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江西加威實業有限公司。
上饒市德晟實業有限公司于2006年6月簽約入區,固定資產總投資6000萬元,總占地面積30余畝。主要產品為單晶硅、多晶硅、IC單晶硅碎片、太陽能電池片等太陽能電子配件。公司6月份注冊選址,8月份建廠并租賃生產,到年底僅僅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實現100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完成了7200平方米的廠房和2400平方米的宿舍樓的一期建設工程,2006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15億元,實現稅金370萬元,安置就業人員600人。預計在2007年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上交稅金2000萬元,安置就業人員1000余人。
江西加威實業有限公司由加拿大聯合材料有限公司投資興建,于2005年6月簽約入區,投資總額200萬美元,占地11畝。2006年7月竣工投產,主營業務是太陽能及電子行業原材料和產品的清洗加工,當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15萬元,稅收387萬元。預計2007年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00萬元,稅收600萬元左右。
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位于上饒經濟開發區工業大道東部,是許潤生先生于2006年12月投資5000萬港幣興建的。公司專業從事太陽能電池、硅材料及相關配套產品制造、銷售。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港幣,是上饒地區獨家最具規模的專業化生產太陽能電池的企業。目前公司在職人數達700人,新廠區也正在加速地建設中,廠區占地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新廠區在建成投入使用后,預計2007年公司的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將達4億元人民幣,2010年公司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將高達20億元人民幣。
德晟實業和加威實業2家企業2006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上交稅金760萬元,安排就業600多人。這2家企業均是投產僅僅半年時間就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而且德晟實業還處于邊建設邊生產的情況。(新余市的賽維LDK項目經濟效益也非常好,2006年投產半年實現銷售額過1億美元,毛利4150萬美元。)由此可見,光伏硅材料加工是高產值、高利稅的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新興行業。
二、發展趨勢
近10多年來,太陽能發電(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太陽能發電相關設備的生產也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2000年產值是20億美元,2004年就達65億美元,2006年已達100億美元,預計2007年將逼近150億美元,2010年的保守估計為186億美元。如此強勁的增長勢頭為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依托全球范圍內光伏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結合調查過程中了解到的區內企業發展計劃,初步預計,2007年開發區內光伏硅材料產業能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利稅1000萬元以上;如果資本運作和政策支持到位的情況下,到2010年,光伏硅材料產業將成為開發區內第一大產業,保守估計可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億元左右,利稅6億元以上。
三、存在問題
通過對開發區內三家硅材料加工企業的調查,結合對比國內光伏產業同類企業的發展情況,現將開發區內硅材料加工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分析如下:
1、規模偏小。硅材料加工企業都是去年才開始進區,不僅總體數量很少,而且單個企業的規模也都偏小。開發區目前僅有相關企業3家,規模較大的江西德晟實業有限公司和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但是與省內同類企業江西賽維LDK相比,產業帶動力不強,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2、資金不足。在我國,原材料多晶硅供需差距表現最為突出,多晶硅已經出現了嚴重短缺。太陽能級多晶硅價格已經從最初的每千克30美元左右,上漲到現今的每千克300美元以上,進而也帶動了電子級多晶硅價格的上漲。受原材料多晶硅價格的不斷上漲的影響,硅材料加工企業的資金需求量非常大,企業反映在上饒貸款融資很難,資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企業快速發展。
3、市場風險。在整個光伏產業鏈條中,硅片清洗、加工以及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的技術門檻較低。依靠國內大量低廉的勞動力,這個環節的產業發展最為迅速,中國已經有各種光伏企業超過500家,其中6家公司先后在海外上市。然而,在生產企業和生產規模繼續強勁增長的勢頭下,海外市場卻并不理想。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