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南方已立冬。清晨,家里已無農活要做的毛大叔早早來到了正泰江山林農光互補地面電站項目基地,著手培育白芨幼苗。白芨是蘭科白芨屬的一種名貴中藥材,旁邊的鐵皮石斛等長勢喜人,山坡下還有大片杭白菊,潔白如玉,點綴著熠熠生輝的光伏板。
“前不久我們還收割了100畝山稻,500畝番薯,板上板下都有收益,真的是變荒山為寶地呀!”據了解,毛大叔所在的浙江江山約6300畝的荒山被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建設成了200兆瓦林農光互補大型地面電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林農光互補地面電站項目,也是華東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中草藥種植基地。
江郎山下一片藍海
浙江衢州江郎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嘆為觀止。江郎山下,大片荒山被光伏發電板覆蓋,遠遠望去,就像一片藍海,并創下了農林光互補地面電站規模第一、建設速度第一、自動化程度第一等記錄。
據正泰新能源總裁陸川介紹,“項目采用土地租賃形式,總投資20億人民幣,橫跨鳳林、石門及峽口三個鎮,整個項目未來25年發電總量約為49億度,可望創稅收8億元,同時還可節約標準煤1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53萬噸、節約用水912萬噸,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應!”
記者了解到,在整體建設過程中,項目組克服了南方多雨、荒山施工等諸多困難,采用了新型安裝模式,不破壞土地耕作層,不改變土地性質,充分發揮了正泰全產業鏈優勢,因地制宜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過綜合分析項目所在地緯度、光照等情況,采用了最佳固定傾角安裝高效太陽能電池板;根據電站內不同地塊的地形地貌特點,采用了組串式逆變器與集中式逆變器相結合的高效逆變解決方案及正泰全套智能型匯流箱,實現對每串光伏回路的數據采集與實時監控。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步行一個半小時都走不完的電站,全區僅有17名全職員工。該電站站長高哲向我們解釋,這是因為項目采用了光伏云數據接入,員工在主控室就可對電站進行監控管理,數據還納入了正泰新能源國內電站綜合監控管理平臺,在杭州總部也可對整個電站從并網柜到各個光伏組串回路進行實時監控及部分操作,對電站運營效率進行全面分析和故障預警,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智慧電站”。
從并網發電至今年10月底,正泰江山項目已累計發電達1.83億度,為當地政府創造了4200萬稅收、為所在村集體繳納了300萬土地租金。
華東最大中藥材基地
事實上,光伏應用只是正泰江山項目的一方面,該項目最大的特點是開創了集光伏發電、中草藥種植、生態旅游為一體的新型開發建設模式。
據該項目的主要實施者、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崇衛介紹,通過實地考察和反復認證,公司確立了“板上發電、板下農業,農光互補、立體發展”的思路。
電站啟動建設后不久,正泰專門成立了江山隆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規范化農業運作。公司聘請了專業技師,在安裝光伏板的同時對土地進行系統整理(挖機翻耕、清溝排水等)。根據農業種植需求,提升了支架的離地高度,實現了最低不低于1.4米,最高超過3米的棚下種植空間,為作物提供必需的遮陽條件。此外,項目還放大了光伏前后陣列的距離,為種植需要更多光照的農作物留出了空間。如此做法不僅實現了框架上清潔發電、框架下高效種植的“互補”模式,同時,農作物溫潤的土地環境還可大大改善光伏組件的“熱阻效應”,真正實現了“農林光互補”。
白芨(上圖)、鐵皮石斛(下圖)等名貴藥材
“在相關部門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我們因地制宜,一期種植了鐵皮石斛50畝、芍藥500畝、覆盤子500畝等藥材。并在今年1月試種了白芍、白術、玄參、杭白菊等浙八味,培育了白芨組50萬株。從2月份開始,種植了江山特產水果——200畝、約800株徐香獼猴桃。目前看來,這些農作物的長勢都非常好。”據江山隆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技師徐啟陸介紹,“由于土壤貧瘠,為改良土壤,我們在光伏板下還種了1000畝旱稻和1000畝黃豆,作物成熟后直接翻耕爛在土壤中當作有機綠肥,為后續中藥材的種植打好基礎。”
據了解,正泰在該項目的農業投資已超過1500萬,僅支付給包括毛大叔等在內的當地農戶臨時勞力的工資就達397萬。
“平均每天來我們這兼職做農活的農民有100多人,最高峰的時候有180多人。今后我們還將繼續加大農業方面的投入,為當地老百姓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正泰新能源東部事業部區域公司總經理徐素祥說,農業是個慢熱型的行業,特別是一些中草藥的種植生長周期普遍較長,現在看來是工業反哺農業,但3-4年進入成熟期后,正泰江山項目的農林業一定會厚積薄發。
正泰江山模式叫響“光谷小鎮”
正泰江山模式已成為一項典型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俱佳的新型能源示范基地。項目建成后,原本偏遠的小鎮逐漸變得熱鬧起來,每天前來參觀考察的政府官員、行業人士、高校教授、研究院所專家等絡繹不絕。這種多方共贏的農林光互補模式正在逐步顯現可借鑒、可復制的獨特魅力。
在柯城,由正泰承建的160MW的光伏生態公園項目,正是借鑒了江山項目堅持光伏發電、農林業、旅游業同步發展的理念和做法,預計明年并網發電;在金華,占地1500畝的光伏項目同樣借鑒了很多江山項目的經驗……
“前不久,江西一家從事新能源的同行還專程過來取經,回去就把自己的光伏板支架高度和角度進行了調整,還邀請我們過去進行現場指導呢!”徐素祥笑著說,我們的發展心態很開放,希望正泰的探索能對整個光伏行業起到示范借鑒作用。
記者還從江山市特色小鎮規劃中得知,該市將依托正泰光伏項目,形成以光伏發電為主脈,以產業創新、創意、創變為手段,以光伏產業應用環節拓展培訓為目標,以光伏發電、光伏應用設備制造、光伏產品研究為主導功能,兼具特色旅游業與特色農業的大型光伏環保產業的光谷小鎮,據此樹立“光谷小鎮、智造未來”的區域品牌形象。
“正泰江山項目毗鄰江郎山景區,項目被整體納入到景區觀光旅游線中,創新發展工業旅游,成為江郎山景區的有益補充。”相關工作人員稱,未來大面積的中草藥進入成熟期后,將形成花開四季、五彩繽紛的視覺效果,游人可以身臨其境,感受兩種綠色、自然與工業的完美結合,并可適當發展現場采摘。按照當地旅游規劃,圍繞光谷小鎮,未來將在當地推出5大系列旅游項目,真正將“農光互補、特色旅游”發揮到極致。
據悉,該項目還與教育部門,浙江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相關高校院所展開合作洽談,將成為綠色能源發展、中醫藥材研究的科普基地。
“將光伏發電、高效農業、工業旅游和生態觀光結合起來,開創了‘三產融合、三位一體’的創新發展模式,讓原來貧瘠的土地實現了綜合、立體、多層次開發和高效利用。”談及項目產生的多方收益,李崇衛表示,正泰江山農林光互補電站在建成華東地區大型綠色能源基地的同時,原有土地性質得到完整保留,農業產出大幅提高,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業的轉型升級,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和周邊農戶的增收致富,同時為建設綠色現代新農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也起到了顯著的示范作用,實現了“土地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環境增美、政府增稅”的五增效益!
“前不久我們還收割了100畝山稻,500畝番薯,板上板下都有收益,真的是變荒山為寶地呀!”據了解,毛大叔所在的浙江江山約6300畝的荒山被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建設成了200兆瓦林農光互補大型地面電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林農光互補地面電站項目,也是華東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中草藥種植基地。


江郎山下一片藍海
浙江衢州江郎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嘆為觀止。江郎山下,大片荒山被光伏發電板覆蓋,遠遠望去,就像一片藍海,并創下了農林光互補地面電站規模第一、建設速度第一、自動化程度第一等記錄。

據正泰新能源總裁陸川介紹,“項目采用土地租賃形式,總投資20億人民幣,橫跨鳳林、石門及峽口三個鎮,整個項目未來25年發電總量約為49億度,可望創稅收8億元,同時還可節約標準煤1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53萬噸、節約用水912萬噸,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應!”

記者了解到,在整體建設過程中,項目組克服了南方多雨、荒山施工等諸多困難,采用了新型安裝模式,不破壞土地耕作層,不改變土地性質,充分發揮了正泰全產業鏈優勢,因地制宜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過綜合分析項目所在地緯度、光照等情況,采用了最佳固定傾角安裝高效太陽能電池板;根據電站內不同地塊的地形地貌特點,采用了組串式逆變器與集中式逆變器相結合的高效逆變解決方案及正泰全套智能型匯流箱,實現對每串光伏回路的數據采集與實時監控。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步行一個半小時都走不完的電站,全區僅有17名全職員工。該電站站長高哲向我們解釋,這是因為項目采用了光伏云數據接入,員工在主控室就可對電站進行監控管理,數據還納入了正泰新能源國內電站綜合監控管理平臺,在杭州總部也可對整個電站從并網柜到各個光伏組串回路進行實時監控及部分操作,對電站運營效率進行全面分析和故障預警,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智慧電站”。
從并網發電至今年10月底,正泰江山項目已累計發電達1.83億度,為當地政府創造了4200萬稅收、為所在村集體繳納了300萬土地租金。
華東最大中藥材基地
事實上,光伏應用只是正泰江山項目的一方面,該項目最大的特點是開創了集光伏發電、中草藥種植、生態旅游為一體的新型開發建設模式。

據該項目的主要實施者、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崇衛介紹,通過實地考察和反復認證,公司確立了“板上發電、板下農業,農光互補、立體發展”的思路。
電站啟動建設后不久,正泰專門成立了江山隆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規范化農業運作。公司聘請了專業技師,在安裝光伏板的同時對土地進行系統整理(挖機翻耕、清溝排水等)。根據農業種植需求,提升了支架的離地高度,實現了最低不低于1.4米,最高超過3米的棚下種植空間,為作物提供必需的遮陽條件。此外,項目還放大了光伏前后陣列的距離,為種植需要更多光照的農作物留出了空間。如此做法不僅實現了框架上清潔發電、框架下高效種植的“互補”模式,同時,農作物溫潤的土地環境還可大大改善光伏組件的“熱阻效應”,真正實現了“農林光互補”。


白芨(上圖)、鐵皮石斛(下圖)等名貴藥材
“在相關部門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我們因地制宜,一期種植了鐵皮石斛50畝、芍藥500畝、覆盤子500畝等藥材。并在今年1月試種了白芍、白術、玄參、杭白菊等浙八味,培育了白芨組50萬株。從2月份開始,種植了江山特產水果——200畝、約800株徐香獼猴桃。目前看來,這些農作物的長勢都非常好。”據江山隆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技師徐啟陸介紹,“由于土壤貧瘠,為改良土壤,我們在光伏板下還種了1000畝旱稻和1000畝黃豆,作物成熟后直接翻耕爛在土壤中當作有機綠肥,為后續中藥材的種植打好基礎。”
據了解,正泰在該項目的農業投資已超過1500萬,僅支付給包括毛大叔等在內的當地農戶臨時勞力的工資就達397萬。

“平均每天來我們這兼職做農活的農民有100多人,最高峰的時候有180多人。今后我們還將繼續加大農業方面的投入,為當地老百姓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正泰新能源東部事業部區域公司總經理徐素祥說,農業是個慢熱型的行業,特別是一些中草藥的種植生長周期普遍較長,現在看來是工業反哺農業,但3-4年進入成熟期后,正泰江山項目的農林業一定會厚積薄發。
正泰江山模式叫響“光谷小鎮”
正泰江山模式已成為一項典型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俱佳的新型能源示范基地。項目建成后,原本偏遠的小鎮逐漸變得熱鬧起來,每天前來參觀考察的政府官員、行業人士、高校教授、研究院所專家等絡繹不絕。這種多方共贏的農林光互補模式正在逐步顯現可借鑒、可復制的獨特魅力。

在柯城,由正泰承建的160MW的光伏生態公園項目,正是借鑒了江山項目堅持光伏發電、農林業、旅游業同步發展的理念和做法,預計明年并網發電;在金華,占地1500畝的光伏項目同樣借鑒了很多江山項目的經驗……
“前不久,江西一家從事新能源的同行還專程過來取經,回去就把自己的光伏板支架高度和角度進行了調整,還邀請我們過去進行現場指導呢!”徐素祥笑著說,我們的發展心態很開放,希望正泰的探索能對整個光伏行業起到示范借鑒作用。
記者還從江山市特色小鎮規劃中得知,該市將依托正泰光伏項目,形成以光伏發電為主脈,以產業創新、創意、創變為手段,以光伏產業應用環節拓展培訓為目標,以光伏發電、光伏應用設備制造、光伏產品研究為主導功能,兼具特色旅游業與特色農業的大型光伏環保產業的光谷小鎮,據此樹立“光谷小鎮、智造未來”的區域品牌形象。
“正泰江山項目毗鄰江郎山景區,項目被整體納入到景區觀光旅游線中,創新發展工業旅游,成為江郎山景區的有益補充。”相關工作人員稱,未來大面積的中草藥進入成熟期后,將形成花開四季、五彩繽紛的視覺效果,游人可以身臨其境,感受兩種綠色、自然與工業的完美結合,并可適當發展現場采摘。按照當地旅游規劃,圍繞光谷小鎮,未來將在當地推出5大系列旅游項目,真正將“農光互補、特色旅游”發揮到極致。

據悉,該項目還與教育部門,浙江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相關高校院所展開合作洽談,將成為綠色能源發展、中醫藥材研究的科普基地。

“將光伏發電、高效農業、工業旅游和生態觀光結合起來,開創了‘三產融合、三位一體’的創新發展模式,讓原來貧瘠的土地實現了綜合、立體、多層次開發和高效利用。”談及項目產生的多方收益,李崇衛表示,正泰江山農林光互補電站在建成華東地區大型綠色能源基地的同時,原有土地性質得到完整保留,農業產出大幅提高,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業的轉型升級,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和周邊農戶的增收致富,同時為建設綠色現代新農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也起到了顯著的示范作用,實現了“土地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環境增美、政府增稅”的五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