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壓降補,還有沒有見到藍天白云的一天?

嚴重的霧霾天氣,已經影響到人類的生活。辦公室里、家里離不開空氣凈化劑。口罩已經變成出行的必需品。霧霾嚴重時,白天的能見度僅僅保持在50米的范圍內。在重度污染的強壓下,清潔能源時代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光伏便是這其中之一。本以為有了清潔能源的替代,重見天日近在咫尺。然而,在近幾年來被稱為朝陽行業的光伏卻持續遭遇國家下調補貼。伏妹兒不僅感慨,有生之年還能不能重新見到太陽?

雖然,光伏能源的發展一直被全世界所看好,但是每個國家的光伏發展,無一例外都離不開政府的補貼扶持。可以說,補貼是光伏事業發展的溫床和基礎。自“十二五”以來,“光伏”這個被“補貼”眷顧的幸運兒的成長之路逐漸變得坎坷。雖然“十三五”計劃以不依賴國家補貼生存為任務,給光伏行業的補貼熱持續降溫。但是許多光伏企業商表示,斷崖式的降補,使光伏投資壓力過重,循序漸進的減少才能得以長足發展。
8月,在山西陽泉“領跑者”基地項目中,協鑫新能源投出了0.61元/kWh的價格后,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華電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又在包頭項目中報出了0.52元/kWh的投標價格。有光伏企業人士透露,表面上企業采用的是低價競爭手段,但實則由于度電成本下滑,光伏企業的上網價格確實有了下探的空間,成本下滑也為企業留出了一定的利潤空間。本以為投資成本的降低會使行業有所緩解,但緊接著,今年10月“天下第一司”(發改委)公示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將I類、II類、III類資源區的光伏上網電價將由2016年的0.8元、0.88元、0.98元分別下調至0.55元、0.65元、0.75元,跌幅分別為31.25%、26.14%和23.47%。此《通知》一出,瞬時間在光伏界掀起了軒然大波,企業紛紛表示:降補、降價過快,幅度過大,許多準備投建的項目和正在建設中的項目被迫喊停。再這樣降下去,就真的要死給你看了!
其實補貼撤銷是我國必行之策,畢竟一個只能依靠補貼生存的行業是沒有未來的。2013年是光伏補貼最為繁盛的一年,許多業內人士嘗到了甜頭,增加了光伏電站的投產,市場份額逐漸增多,集中式光伏電站市場逐漸飽和,補貼份額也逐年增加,正因如此,許多企業靠吃補貼建立了許多“廢物”電站,嚴重浪費了國家的財政資源。據了解,我國新能源的補貼目前已經達到550億元,年底補貼缺口或達600億元,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勢在必行。
另外,隨著市場份額的不斷加大,下達到地方的補貼跟進不及時,短則拖欠一兩個月,長則達到一兩年之久。嚴重的拖欠問題,讓企業不堪重負。換言之,即使補貼不下調,企業若不能“斷奶”自力更生,仍舊是難以生存。
雖然補貼的減少有利于行業的優勝劣汰,幫助行業科技進步。但是這跳樓式的降補是不是太過于極端,“叫我們發展新能源,還要不給錢!”真的是要活不起了!看見藍天的日子是越來越少,京城的霧霾也是一天比一天濃厚,許多專家人士不免對光伏未來的發展表示擔憂。
這霾是好霾,清潔能源正不正經就不知道了!
對于斷崖式的降補業內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一部分人士認為:補貼的大幅度下調,不失為一個促進科技創新,重新規劃整改光伏行業的一個良機。10月19日至21日,中國光伏大會在北京如期舉行,此次會議高度強調了光伏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記錄不斷被刷新,各家都在追逐著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效率。光伏逆變器技術層出不窮,各種創新也非常活躍。能源互聯網、智能電網、智慧能源、微電網等概念層現疊出。隨著能源互聯網等相關技術不斷發展,相信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掣肘會越來越少。2016中國光伏大會傳出的信息顯示,光伏組件度電成本從1.32元降到今年一季度的0.41元,僅僅用了五年,到明年四季度,該成本可能降到0.29元。面臨補貼難的問題,此則消息對光伏企業來說是利好消息。三方人士認為:補貼的跨越式下調,倒逼企業進行了科技創新。只有不斷加強自主研發,降低投資者成本,才能實現企業自主盈利。過分依托補貼,只會讓光伏行業發展越發畸形。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某位官員表示:“斷崖式調價對行業影響過大”。調價對于凈化整個行業的環境和秩序無疑具有好處,可以把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篩選出來。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國內產業的基礎研發還處于嚴重缺失階段,應減緩降補給行業一個休養生息的空間,在一個健康溫和的產業環境下逐步建立起研發基礎,才能保證清潔能源帶有可持續性的健康發展。所以,斷崖式的調價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很可能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亦審慎為之。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仇展煒持有相同意見,他認為,應交給市場去發現價格,最應做到的是全面落實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不該選擇性落實。從政策的全部落實入手,逐步實行補貼的下調機制。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分布式不僅不應降價,還應加大扶持力度。中興能源副總裁崔雅萍表示:分布式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更需要國家政策包括價格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比如要求一定比例的新建建筑能夠加裝分布式光伏發電,就近使用、就近消納等。
補貼下調是一把雙刃劍,只有把持在一個限度范圍內才能對光伏行業起到真正的帶動作用。過盛的給,是資源的浪費,是技術的停滯。而過分的降,無疑讓企業背負巨大的成本壓力下停滯不前,對于國內的光伏行業帶來極大的破壞力。所以張弛有度在降補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