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光”居高不下的同時,國內一些光伏電站的電器設備在經過數年運行后故障不斷發生,當初光伏電站匆匆上馬而帶來的電站設計缺陷、設備質量參差不齊等先天不足開始困擾光伏企業,使光伏企業“雪上加霜”。
設備故障成為電站運行最大隱患
作為甘肅金昌君威新能源公司光伏電站的負責人,岳榮最提心吊膽的就是電站的逆變器,他每天都要對近百臺逆變器進行巡查,因為自2012年以來,一期和三期100兆瓦光伏電站使用的意大利邦飛利公司生產的逆變器不斷發生故障。“要么停機,要么自燃,已經成為電站運行的最大隱患。”岳榮說。
記者了解到,2012年8月和2013年4月,金昌君威新能源公司和意大利邦飛利傳動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分別簽訂了兩份逆變器采購合同,第一份合同中的48臺逆變器已有21臺(10.5兆瓦)完全故障不能運行,其中兩臺自燃,另有27臺時好時壞。第二份合同中采購的24臺逆變器中已有9臺完全故障不能運行,其中4臺自燃,另有15臺時好時壞。
金昌君威新能源公司光伏電站電器設備故障,僅僅是河西走廊眾多光伏電站的縮影。記者了解到,在河西走廊金昌、張掖、武威、嘉峪關和酒泉等地的百余家光伏電站中,電器短路、停機、燃燒等故障不斷發生。此間的光伏電站人士認為,經過五六年的運行后,我國光伏電站設備故障進入多發期,而尤以逆變器故障居多。
逆變器作為整個光伏電站的檢測中心,上對直流組件,下對并網設備,所有的電站參數基本上都可以通過逆變器檢測出來,是光伏電站的關鍵設備。北京鑒衡認證中心、TUV萊茵集團等行業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除卻安裝過程中的可控因素外,光伏電站更多的事故出現在升壓和強電部分,而這其中,逆變器和匯流箱成為事故的高發地。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王斯成曾經調研西部光伏電站,他表示,光伏電站部件質量問題占到整個故障率的50%,逆變器普遍故障率很高。
除此之外,光伏組件中的光伏連接器連接不緊燒壞連接器,匯流箱通信故障無法顯示其電流大小,高壓開關柜起火,接線盒二極管性能出現問題;電纜安裝不按工藝規程操作帶來質量隱患,熔斷器、斷路器選型和安裝不當造成直流拉弧,系統設計缺陷,電纜或者開關載流量偏少造成局部溫度過高等等,可以說光伏電站在設計、施工、關鍵設備(電池組件、匯流箱、逆變器等)等方面都有缺陷。
綜合記者的采訪可以看出,光伏電站目前設備故障多發,主要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間,“井噴式”增長的光伏裝機帶來了光伏組件和光伏電器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許多廠家一哄而上,加之當時缺乏行業標準,導致電器產品良莠不齊。由于市場需求旺盛,“蘿卜快了不洗泥”,先天不足的電器設備在運行數年后開始出現質量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出現的質量問題,反映出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初期規劃的欠缺和行業監管的缺失。
電器質量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業內認為,以下三種原因,決定了我國光伏電站電器質量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一是產品不符合技術規范。我國雖然有《光伏發電并網逆變器技術規范》,但目前一些逆變器產品器件質量和參數不符合規范。一些逆變器生產企業在向業主交貨后沒有建立起電氣周期性巡檢和維護計劃,有些廠家甚至在設備檢測技術與流程都無法順利完成的情況下就開始推向市場。
據了解,去年10月底國家質檢總局的抽查顯示,有14批次光伏并網逆變器產品不符合標準,本次共抽查了北京、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陜西等13個省市55家企業生產的55批次光伏并網逆變器產品,其中14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涉及額定輸入輸出、諧波和波形畸變、功率因數、直流分量、過/欠壓保護項目等,涉及上海穩利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伏新能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風云電源有限公司、蘇州澤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埃菲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博奧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逆變并網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晶福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而這些逆變器已經應用到了一些光伏電站。
采訪中,光伏企業反映,前些年國內新能源市場快速發展的時候,一些電氣企業匆忙上馬逆變器,導致國內逆變器市場良莠不分、魚龍混雜。
二是交流功率以小充大。記者看到,某品牌逆變器柜門的銘牌上標注的交流功率為200KW(千瓦),而在箱體里面的模塊上標注的卻是150千瓦。“這種以小充大、小馬拉大車的設備,不符合電站的設計標準,產品連操作說明書都沒有,故障無法避免。”岳榮說。
華電嘉峪關新能源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偷梁換柱的做法在前幾年的逆變器行業非常普遍,近兩年很多故障出現在電感器性能下降、電容器不穩定、器件絕緣性能下降、散熱性能下降、半導體器件失效等環節,就是前幾年種下的惡果。“這種以小充大的欺騙行為,除非專業技術工程師,否則包括業主在內、甚至一些從業時間稍短的采購人員都發現不了。”
三是售后服務無法進行。光伏企業反映,由于近兩年光伏電站虧損嚴重,前幾年一哄而上的逆變器生產企業,要么轉行,要么停產,導致已經運行的逆變器一旦出現故障,無人進行售后服務。光伏企業反映,我國光伏發電電器質量在國際上一直不被認可,主要是相關職能部門對整個市場的監管不到位,不僅光伏組件過剩造成了低價競爭,逆變器等設備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導致光伏電站事故不斷發生。
由于世界各國電網制式的不同和并網政策的差異,導致并網光伏逆變器等電器設備測試認證標準眾多,要求復雜,周期較長。業界認為,光伏電器行業必須強化準入門檻,進行標準化生產,加強對光伏逆變器等產品質量標準、強制性標準質量要求和相關準入機制的貫徹實施,將標準化貫穿產業發展全過程,這樣才能帶動整個光伏行業及逆變器等光伏電器行業更好更快發展。
設備故障成為電站運行最大隱患
作為甘肅金昌君威新能源公司光伏電站的負責人,岳榮最提心吊膽的就是電站的逆變器,他每天都要對近百臺逆變器進行巡查,因為自2012年以來,一期和三期100兆瓦光伏電站使用的意大利邦飛利公司生產的逆變器不斷發生故障。“要么停機,要么自燃,已經成為電站運行的最大隱患。”岳榮說。
記者了解到,2012年8月和2013年4月,金昌君威新能源公司和意大利邦飛利傳動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分別簽訂了兩份逆變器采購合同,第一份合同中的48臺逆變器已有21臺(10.5兆瓦)完全故障不能運行,其中兩臺自燃,另有27臺時好時壞。第二份合同中采購的24臺逆變器中已有9臺完全故障不能運行,其中4臺自燃,另有15臺時好時壞。
金昌君威新能源公司光伏電站電器設備故障,僅僅是河西走廊眾多光伏電站的縮影。記者了解到,在河西走廊金昌、張掖、武威、嘉峪關和酒泉等地的百余家光伏電站中,電器短路、停機、燃燒等故障不斷發生。此間的光伏電站人士認為,經過五六年的運行后,我國光伏電站設備故障進入多發期,而尤以逆變器故障居多。
逆變器作為整個光伏電站的檢測中心,上對直流組件,下對并網設備,所有的電站參數基本上都可以通過逆變器檢測出來,是光伏電站的關鍵設備。北京鑒衡認證中心、TUV萊茵集團等行業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除卻安裝過程中的可控因素外,光伏電站更多的事故出現在升壓和強電部分,而這其中,逆變器和匯流箱成為事故的高發地。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王斯成曾經調研西部光伏電站,他表示,光伏電站部件質量問題占到整個故障率的50%,逆變器普遍故障率很高。
除此之外,光伏組件中的光伏連接器連接不緊燒壞連接器,匯流箱通信故障無法顯示其電流大小,高壓開關柜起火,接線盒二極管性能出現問題;電纜安裝不按工藝規程操作帶來質量隱患,熔斷器、斷路器選型和安裝不當造成直流拉弧,系統設計缺陷,電纜或者開關載流量偏少造成局部溫度過高等等,可以說光伏電站在設計、施工、關鍵設備(電池組件、匯流箱、逆變器等)等方面都有缺陷。
綜合記者的采訪可以看出,光伏電站目前設備故障多發,主要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間,“井噴式”增長的光伏裝機帶來了光伏組件和光伏電器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許多廠家一哄而上,加之當時缺乏行業標準,導致電器產品良莠不齊。由于市場需求旺盛,“蘿卜快了不洗泥”,先天不足的電器設備在運行數年后開始出現質量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出現的質量問題,反映出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初期規劃的欠缺和行業監管的缺失。
電器質量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業內認為,以下三種原因,決定了我國光伏電站電器質量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一是產品不符合技術規范。我國雖然有《光伏發電并網逆變器技術規范》,但目前一些逆變器產品器件質量和參數不符合規范。一些逆變器生產企業在向業主交貨后沒有建立起電氣周期性巡檢和維護計劃,有些廠家甚至在設備檢測技術與流程都無法順利完成的情況下就開始推向市場。
據了解,去年10月底國家質檢總局的抽查顯示,有14批次光伏并網逆變器產品不符合標準,本次共抽查了北京、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陜西等13個省市55家企業生產的55批次光伏并網逆變器產品,其中14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涉及額定輸入輸出、諧波和波形畸變、功率因數、直流分量、過/欠壓保護項目等,涉及上海穩利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伏新能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風云電源有限公司、蘇州澤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埃菲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博奧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逆變并網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晶福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而這些逆變器已經應用到了一些光伏電站。
采訪中,光伏企業反映,前些年國內新能源市場快速發展的時候,一些電氣企業匆忙上馬逆變器,導致國內逆變器市場良莠不分、魚龍混雜。
二是交流功率以小充大。記者看到,某品牌逆變器柜門的銘牌上標注的交流功率為200KW(千瓦),而在箱體里面的模塊上標注的卻是150千瓦。“這種以小充大、小馬拉大車的設備,不符合電站的設計標準,產品連操作說明書都沒有,故障無法避免。”岳榮說。
華電嘉峪關新能源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偷梁換柱的做法在前幾年的逆變器行業非常普遍,近兩年很多故障出現在電感器性能下降、電容器不穩定、器件絕緣性能下降、散熱性能下降、半導體器件失效等環節,就是前幾年種下的惡果。“這種以小充大的欺騙行為,除非專業技術工程師,否則包括業主在內、甚至一些從業時間稍短的采購人員都發現不了。”
三是售后服務無法進行。光伏企業反映,由于近兩年光伏電站虧損嚴重,前幾年一哄而上的逆變器生產企業,要么轉行,要么停產,導致已經運行的逆變器一旦出現故障,無人進行售后服務。光伏企業反映,我國光伏發電電器質量在國際上一直不被認可,主要是相關職能部門對整個市場的監管不到位,不僅光伏組件過剩造成了低價競爭,逆變器等設備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導致光伏電站事故不斷發生。
由于世界各國電網制式的不同和并網政策的差異,導致并網光伏逆變器等電器設備測試認證標準眾多,要求復雜,周期較長。業界認為,光伏電器行業必須強化準入門檻,進行標準化生產,加強對光伏逆變器等產品質量標準、強制性標準質量要求和相關準入機制的貫徹實施,將標準化貫穿產業發展全過程,這樣才能帶動整個光伏行業及逆變器等光伏電器行業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