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轉換效率平均高于國家技術標準3個百分點,晶龍博秀高效電池,60片組件量產平均功率超過295瓦,比常規的275瓦單晶組件多出20瓦。而所有不同種類的晶龍組件在市場中平均高于其他企業同類組件5瓦。憑借技術優勢,在日前國內首批以提倡技術領先的山西省大同市“領跑者”示范項目中,晶龍在眾多光伏企業中力拔頭籌。
晶龍為大同市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提供了422兆瓦的光伏組件,其中包含303兆瓦單晶組件(僅PERCIUM高效單晶組件就供應了150兆瓦)。該示范項目一期工程總裝機量為1吉瓦,晶龍組件供貨量占比高達42%,被媒體稱為“單晶帝”。
技術領先是突破市場的“尖刀”
光電轉換效率平均高于國家技術標準3個百分點
最近,晶龍集團銷售員小李正在積極整理材料,競爭國家第二批光伏“領跑者”陽泉項目1吉瓦的市場,他顯得底氣十足。原因是,在日前國家首批以提倡技術領先的山西省大同市“領跑者”示范項目中(已經并網發電),晶龍在眾多光伏企業中力拔頭籌。
晶龍為大同市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提供了422兆瓦的光伏組件,其中包含303兆瓦單晶組件(僅PERCIUM高效單晶組件就供應了150兆瓦)。該示范項目一期工程總裝機量為1吉瓦,晶龍組件供貨量占比高達42%。
國內有眾多的光伏企業,首批具有重要引領性的項目為什么會選擇晶龍這么多的產品?筆者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晶龍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靳保芳。
“好東西誰都想用。晶龍產品技術強、品質高、口碑好,不但能創造高收益,還能降低裝機成本。”靳保芳的回答簡短有力。
市場評價給出了有力地證明。
“晶龍產品同等單位面積發電比其他企業產品高,十分搶眼,很受歡迎。”小李回憶起與大同方談判時的情景驕傲地說。
國家“領跑者”計劃有技術標準,單晶電池效率要大于17%,多晶電池效率要大于16.5%。晶龍單晶電池效率達到了21%,多晶電池效率達到了19%以上,分別高于國家“領跑者”計劃標準4個百分點和2.5個百分點,如此優秀的電池就比其他電池發電多。比如晶龍博秀高效電池,60片組件量產平均功率超過295瓦,比常規的275瓦單晶組件多出20瓦。而所有不同種類的晶龍組件在市場中平均高于其他企業同類組件5瓦。
“這5瓦意味著什么?”
“這是我們強勁的競爭力!比同類產品發電多,成本可以降低0.5%。”小李說,有專家測算,主要光伏電站投資者在270瓦、280瓦組件中進行選擇時,往往會選擇投資收益更高、更高效的“領跑者”組件。相同裝機容量電站,280瓦組件相比270瓦組件可減少組件用量3.7%,節約土地成本、施工成本、物流運輸成本、直流線纜成本、支架、匯流箱成本等達3.7%。尤其是對于山地、采煤沉陷區等復雜地形和水面電站,280瓦組件可大幅降低電站工程成本,提高電站收益,更好地體現高效節約的產品優勢。
相比較280瓦組件的表現,同類類型的晶龍285瓦組件優勢更是十分明顯,節約成本至少在4%以上。
晶龍是全球領先的光伏電池生產商和最大的P型單晶電池制造商,世界一流的電池研發技術讓其得以生產卓越的高轉換效率、高發電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光伏組件。其推出Percium高效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可達21%,72片組件量產平均功率超過345瓦。Percium組件有更卓越的弱光發電性能、更低的溫度系數、更低的光衰減以及更好的抗電勢誘導衰減性能,相比常規單晶組件擁有每瓦2%以上更多的電力產出。
為使客戶在光伏項目上的效益最大化,晶龍鄭重承諾“10年的產品材料和工藝保證、25年線性功率輸出保證”這樣的一流質保諾言,讓企業贏得了高度信譽。
技術強、品質高為晶龍產品贏得了好口碑。晶龍產品自2010年起連續六年出貨量均在全球名列前茅,占生產總量60%以上的產品走上了國際市場。雄厚的技術實力、優質的服務帶來了傲人的出貨量,僅近十年,晶龍單晶光伏產品的出貨量累計達7吉瓦,其光伏產品出貨量占全球市場份額的8%以上,在歐洲市場名列前茅。
大同方對晶龍產品十分滿意。
贏得市場的背后是勠力創新
光電轉換效率每年堅持提高0.5個百分點
按照一般行業發展規律,光伏正在進入產業演進S曲線的集聚階段,“大者恒大、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越發凸顯。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市場,光伏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技術先進、優勢突出的一線廠家。
在我國今年18.1吉瓦的新增光伏電站指標中,光伏領跑技術基地規模為5.5吉瓦,占到了30%以上的份額。市場更加青睞高效率的優質產品。未來,領跑者計劃還將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成為地面電站的主角。
“預計未來五年內,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那些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技術含量低,同質化嚴重的低端產能和品牌將被逐漸淘汰,產業集中度將越來越高,市場將是強者之間的對決。”靳保芳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時時有一種緊迫感,增大了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的動力。
“晶龍利用國際光伏頂尖人才研究和追蹤前沿技術,經過千百次實驗實現大規模量產,每年堅持光電轉換效率提高0.5個百分點,讓技術水平一直處在業界前沿。”靳保芳高興地說。
晶龍集團歷經20年的持續跨越發展,一直以質量和技術創新為發展根基,持續堅持對研發給予投入,終于掌握了多項世界領先的“殺手锏”產品,尤其是在突破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具備強勁優勢。
“因為只有掌握行業核心技術,持有領域內的領先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市場制高點。”靳保芳對技術創新十分看重。提高光電轉換率,一直是光伏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哪怕0.1個百分點的提高,都被視為重大技術突破。如在PERC電池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中,晶龍攻克了PERC電池功損高、光衰大、良品率低等技術上的難點,開發了獨有的RIE技術,為金剛線切割多晶的規模化應用開辟了道路,并且PERCIUM項目已經提前一年完成了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三年目標。在N型電池、組件的開發上同樣處于行業領先地位。N型雙面電池的單面效率已經達到21.2%,組件單面功率突破300W。如今,晶龍量產的高效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1%,多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9%以上,不但符合國家領跑者產品的標準,而且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與之對應的高效單晶組件和高效多晶組件,同樣也是市場上同類產品中最高功率的組件。
“在研發機制方面,我們投入巨資先后建立硅材料、電池、硅片和組件研發中心,通過研發和生產密切配合,長年累月的積累,形成了研發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的技術創新機制。我們的技術水平始終保持業內領先6—12個月。”靳保芳說這得益于企業建立健全了創新投入保障機制。
到目前,晶龍集團的低衰減技術,破解了國內外光伏界多年來未解決的抑制光衰的難題,在國內和美國獲得專利。拉晶單產突破1500公斤,切片每公斤單晶出片數比同行企業多4-5片,電池、組件產品以高轉換效率、高可靠性兩大核心優勢享譽業內。晶龍集團共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及各種重大科學技術攻關項目2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600多項,內部重要科技成果3000多項。
晶龍每年拿出不低于銷售收入5%的資金作為創新投入,進行技術研發、設備技改等,即使在資金最困難的時期,也沒有削減過科技創新投入。注重創新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支由300多名國內外行業技術專家、教授、博士等高級技術人才組建的科研團隊,并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員工,形成了“專家科研+一線員工創新”的科技創新模式,大力開展全員創新,每年都拿出幾百萬元獎勵創新功臣。堅持“產學研”結合與合作,在國內與河北工業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在國外與澳大利亞、美國、荷蘭等國家重點能源研究機構深入合作,不斷掌握國內外光伏產業最前沿的技術動向,促進最新技術成果的轉化。
如今,集團已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兩個博士后工作站、四個產品研發中心,配備了世界一流的研發設備,從不同的產業環節開展科技創新。“晶龍光伏新能源創新團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20個高層次創新團隊之一,在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受到隆重表彰。
高品質贏得客戶經銷商青睞
在國家電投招標中占比約36%,成最大贏家
晶龍產品的高轉換效率吸引了業界的目光,贏得了客戶和經銷商的青睞,合作者紛至沓來。
國電投2.75GW組件中標結果,晶龍集團晶澳成最大贏家。近日,國家電投集團2016年度第54批集中招標(第二批光伏電池組件設備)招標結果已經出爐,目前正在進行公示。本次國電投組件招標共涉及單晶、多晶、雙玻組件采購總量為2.75GW,分為800MW采購和1.95GW的儲備容量合約。晶澳獲得800MW中的288MW訂單,占比約36%,成為最大贏家。
好事連連。
近日,晶龍集團晶澳太陽能公司與清蕓陽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協同合作提升整體核心競爭力,優勢互補建立共贏戰略合作關系。雙方的合作將建立對接渠道,發揮各自業務資源整體優勢,在大型光伏地面電站項目及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據了解,晶澳后續將在旗下400MW光伏項目中逐漸應用清蕓日衡智能光伏電站運維診斷系統,通過清蕓陽光自主研發的全球監控運維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實現晶澳自有電站大數據整合功能,大量高速、多樣真實地提供高價值的反饋決策依據。
“高品質與先進技術一直是晶龍集團晶澳在市場中巋然屹立的關鍵要素。”靳保芳說。作為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光伏產品制造商的晶澳太陽能公司,利用領先的光伏電池技術的優勢,致力于提供卓越的高轉換效率、高發電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光伏組件,使客戶在光伏項目上的效益最大化,在市場上確立了一流組件供應商的地位,產品應用于住宅、商業和地面光伏電站發電系統。現如今,該公司光伏產品累計出貨量超15吉瓦。
據介紹,清蕓陽光核心團隊由清華大學博士、碩士組成,以自主研發的清蕓日衡智能光伏解決方案(Solarule)為技術支撐,主營業務包括光伏電站設計、EPC建設、電站監控及診斷運行、電站運營及運維托管、電站融資服務等。目前已建設運營全國各地的清華科技園、啟迪科技城、喬波滑雪館等標桿性重點項目20余個,開工的光伏小鎮分布式項目已突破20000戶,在建總裝機規模突破250MW,儲備新增項目多達2GW。
晶龍牽手清蕓陽光推進光伏電站業務,此舉將為晶龍開拓市場加油助力。
觀點
以創新贏得新優勢
用創新開拓新市場
晶龍集團1996年創建至今,已發展成為一家國際化大型集團企業,戰勝了艱難險阻,創造了輝煌歷史,更見證了光伏產業的風雨滄桑。特別是不管市場逆境還是順境,晶龍盈利水平始終保持正數增長,從來沒有出現過虧損,即使在最困難的三年光伏危機時期,也仍然保持了全行業最高盈利水平。這得益于晶龍全力加快了在核心技術上的創新步伐,當前已有5款國家領跑者產品符合并超過了國家光伏領跑者標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尤其是在當前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只有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才能夠有效應對經濟新常態的各種挑戰,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只有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才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成為經濟強國、創新大國。晶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向核心技術研發,集合精銳力量,不斷強化“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晶龍集團的長遠目標是,建設世界級新能源企業,打造晶龍百年品牌。中長期目標是,到“十三五”末銷售收入超過600億元,未來10年內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因此,晶龍將積極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大盤子中,緊緊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經濟戰略,進行產業布局,積極穩妥引領企業發展。
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保障核心技術持續領先。晶龍集團在未來10年將投入50億元以上,組建光伏研究學校,進一步加強上下游研發資源的整合來加快產品開發進度,以使核心技術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水平。同時,我們在鞏固現有高效穩定研發團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外部人才引進力度,通過明細分工持續完備研發團隊的功能。另外,還要積極按照工業4.0設計,在現有企業智慧化生產工廠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快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建設智慧工廠。
滿足客戶品質需求,創新供給引領客戶消費。未來,我們將更加重視對發展趨勢和需求傾向的分析,讓企業去創造有效供給和市場。為此,我們在新產品的開發上不追求產品種類的多而廣,而是力爭少而精,涉及到研發重點項目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技術風險、市場需求、產品的良率、A品率等生產、質量指標以及投資回報周期、利潤率等指標。
創新是產業進步的動力源泉。特別是在當下中國光伏企業要轉型,要做大做強,必須在創新上下苦功,要拿得出超越國際標準的拳頭產品,用創新開拓新市場。
晶龍為大同市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提供了422兆瓦的光伏組件,其中包含303兆瓦單晶組件(僅PERCIUM高效單晶組件就供應了150兆瓦)。該示范項目一期工程總裝機量為1吉瓦,晶龍組件供貨量占比高達42%,被媒體稱為“單晶帝”。
技術領先是突破市場的“尖刀”
光電轉換效率平均高于國家技術標準3個百分點
最近,晶龍集團銷售員小李正在積極整理材料,競爭國家第二批光伏“領跑者”陽泉項目1吉瓦的市場,他顯得底氣十足。原因是,在日前國家首批以提倡技術領先的山西省大同市“領跑者”示范項目中(已經并網發電),晶龍在眾多光伏企業中力拔頭籌。
晶龍為大同市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提供了422兆瓦的光伏組件,其中包含303兆瓦單晶組件(僅PERCIUM高效單晶組件就供應了150兆瓦)。該示范項目一期工程總裝機量為1吉瓦,晶龍組件供貨量占比高達42%。
國內有眾多的光伏企業,首批具有重要引領性的項目為什么會選擇晶龍這么多的產品?筆者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晶龍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靳保芳。
“好東西誰都想用。晶龍產品技術強、品質高、口碑好,不但能創造高收益,還能降低裝機成本。”靳保芳的回答簡短有力。
市場評價給出了有力地證明。
“晶龍產品同等單位面積發電比其他企業產品高,十分搶眼,很受歡迎。”小李回憶起與大同方談判時的情景驕傲地說。
國家“領跑者”計劃有技術標準,單晶電池效率要大于17%,多晶電池效率要大于16.5%。晶龍單晶電池效率達到了21%,多晶電池效率達到了19%以上,分別高于國家“領跑者”計劃標準4個百分點和2.5個百分點,如此優秀的電池就比其他電池發電多。比如晶龍博秀高效電池,60片組件量產平均功率超過295瓦,比常規的275瓦單晶組件多出20瓦。而所有不同種類的晶龍組件在市場中平均高于其他企業同類組件5瓦。
“這5瓦意味著什么?”
“這是我們強勁的競爭力!比同類產品發電多,成本可以降低0.5%。”小李說,有專家測算,主要光伏電站投資者在270瓦、280瓦組件中進行選擇時,往往會選擇投資收益更高、更高效的“領跑者”組件。相同裝機容量電站,280瓦組件相比270瓦組件可減少組件用量3.7%,節約土地成本、施工成本、物流運輸成本、直流線纜成本、支架、匯流箱成本等達3.7%。尤其是對于山地、采煤沉陷區等復雜地形和水面電站,280瓦組件可大幅降低電站工程成本,提高電站收益,更好地體現高效節約的產品優勢。
相比較280瓦組件的表現,同類類型的晶龍285瓦組件優勢更是十分明顯,節約成本至少在4%以上。
晶龍是全球領先的光伏電池生產商和最大的P型單晶電池制造商,世界一流的電池研發技術讓其得以生產卓越的高轉換效率、高發電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光伏組件。其推出Percium高效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可達21%,72片組件量產平均功率超過345瓦。Percium組件有更卓越的弱光發電性能、更低的溫度系數、更低的光衰減以及更好的抗電勢誘導衰減性能,相比常規單晶組件擁有每瓦2%以上更多的電力產出。
為使客戶在光伏項目上的效益最大化,晶龍鄭重承諾“10年的產品材料和工藝保證、25年線性功率輸出保證”這樣的一流質保諾言,讓企業贏得了高度信譽。
技術強、品質高為晶龍產品贏得了好口碑。晶龍產品自2010年起連續六年出貨量均在全球名列前茅,占生產總量60%以上的產品走上了國際市場。雄厚的技術實力、優質的服務帶來了傲人的出貨量,僅近十年,晶龍單晶光伏產品的出貨量累計達7吉瓦,其光伏產品出貨量占全球市場份額的8%以上,在歐洲市場名列前茅。
大同方對晶龍產品十分滿意。
贏得市場的背后是勠力創新
光電轉換效率每年堅持提高0.5個百分點
按照一般行業發展規律,光伏正在進入產業演進S曲線的集聚階段,“大者恒大、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越發凸顯。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市場,光伏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技術先進、優勢突出的一線廠家。
在我國今年18.1吉瓦的新增光伏電站指標中,光伏領跑技術基地規模為5.5吉瓦,占到了30%以上的份額。市場更加青睞高效率的優質產品。未來,領跑者計劃還將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成為地面電站的主角。
“預計未來五年內,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那些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技術含量低,同質化嚴重的低端產能和品牌將被逐漸淘汰,產業集中度將越來越高,市場將是強者之間的對決。”靳保芳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時時有一種緊迫感,增大了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的動力。
“晶龍利用國際光伏頂尖人才研究和追蹤前沿技術,經過千百次實驗實現大規模量產,每年堅持光電轉換效率提高0.5個百分點,讓技術水平一直處在業界前沿。”靳保芳高興地說。
晶龍集團歷經20年的持續跨越發展,一直以質量和技術創新為發展根基,持續堅持對研發給予投入,終于掌握了多項世界領先的“殺手锏”產品,尤其是在突破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具備強勁優勢。
“因為只有掌握行業核心技術,持有領域內的領先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市場制高點。”靳保芳對技術創新十分看重。提高光電轉換率,一直是光伏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哪怕0.1個百分點的提高,都被視為重大技術突破。如在PERC電池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中,晶龍攻克了PERC電池功損高、光衰大、良品率低等技術上的難點,開發了獨有的RIE技術,為金剛線切割多晶的規模化應用開辟了道路,并且PERCIUM項目已經提前一年完成了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三年目標。在N型電池、組件的開發上同樣處于行業領先地位。N型雙面電池的單面效率已經達到21.2%,組件單面功率突破300W。如今,晶龍量產的高效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1%,多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9%以上,不但符合國家領跑者產品的標準,而且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與之對應的高效單晶組件和高效多晶組件,同樣也是市場上同類產品中最高功率的組件。
“在研發機制方面,我們投入巨資先后建立硅材料、電池、硅片和組件研發中心,通過研發和生產密切配合,長年累月的積累,形成了研發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的技術創新機制。我們的技術水平始終保持業內領先6—12個月。”靳保芳說這得益于企業建立健全了創新投入保障機制。
到目前,晶龍集團的低衰減技術,破解了國內外光伏界多年來未解決的抑制光衰的難題,在國內和美國獲得專利。拉晶單產突破1500公斤,切片每公斤單晶出片數比同行企業多4-5片,電池、組件產品以高轉換效率、高可靠性兩大核心優勢享譽業內。晶龍集團共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及各種重大科學技術攻關項目2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600多項,內部重要科技成果3000多項。
晶龍每年拿出不低于銷售收入5%的資金作為創新投入,進行技術研發、設備技改等,即使在資金最困難的時期,也沒有削減過科技創新投入。注重創新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支由300多名國內外行業技術專家、教授、博士等高級技術人才組建的科研團隊,并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員工,形成了“專家科研+一線員工創新”的科技創新模式,大力開展全員創新,每年都拿出幾百萬元獎勵創新功臣。堅持“產學研”結合與合作,在國內與河北工業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在國外與澳大利亞、美國、荷蘭等國家重點能源研究機構深入合作,不斷掌握國內外光伏產業最前沿的技術動向,促進最新技術成果的轉化。
如今,集團已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兩個博士后工作站、四個產品研發中心,配備了世界一流的研發設備,從不同的產業環節開展科技創新。“晶龍光伏新能源創新團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20個高層次創新團隊之一,在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受到隆重表彰。
高品質贏得客戶經銷商青睞
在國家電投招標中占比約36%,成最大贏家
晶龍產品的高轉換效率吸引了業界的目光,贏得了客戶和經銷商的青睞,合作者紛至沓來。
國電投2.75GW組件中標結果,晶龍集團晶澳成最大贏家。近日,國家電投集團2016年度第54批集中招標(第二批光伏電池組件設備)招標結果已經出爐,目前正在進行公示。本次國電投組件招標共涉及單晶、多晶、雙玻組件采購總量為2.75GW,分為800MW采購和1.95GW的儲備容量合約。晶澳獲得800MW中的288MW訂單,占比約36%,成為最大贏家。
好事連連。
近日,晶龍集團晶澳太陽能公司與清蕓陽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協同合作提升整體核心競爭力,優勢互補建立共贏戰略合作關系。雙方的合作將建立對接渠道,發揮各自業務資源整體優勢,在大型光伏地面電站項目及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據了解,晶澳后續將在旗下400MW光伏項目中逐漸應用清蕓日衡智能光伏電站運維診斷系統,通過清蕓陽光自主研發的全球監控運維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實現晶澳自有電站大數據整合功能,大量高速、多樣真實地提供高價值的反饋決策依據。
“高品質與先進技術一直是晶龍集團晶澳在市場中巋然屹立的關鍵要素。”靳保芳說。作為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光伏產品制造商的晶澳太陽能公司,利用領先的光伏電池技術的優勢,致力于提供卓越的高轉換效率、高發電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光伏組件,使客戶在光伏項目上的效益最大化,在市場上確立了一流組件供應商的地位,產品應用于住宅、商業和地面光伏電站發電系統。現如今,該公司光伏產品累計出貨量超15吉瓦。
據介紹,清蕓陽光核心團隊由清華大學博士、碩士組成,以自主研發的清蕓日衡智能光伏解決方案(Solarule)為技術支撐,主營業務包括光伏電站設計、EPC建設、電站監控及診斷運行、電站運營及運維托管、電站融資服務等。目前已建設運營全國各地的清華科技園、啟迪科技城、喬波滑雪館等標桿性重點項目20余個,開工的光伏小鎮分布式項目已突破20000戶,在建總裝機規模突破250MW,儲備新增項目多達2GW。
晶龍牽手清蕓陽光推進光伏電站業務,此舉將為晶龍開拓市場加油助力。
觀點
以創新贏得新優勢
用創新開拓新市場
晶龍集團1996年創建至今,已發展成為一家國際化大型集團企業,戰勝了艱難險阻,創造了輝煌歷史,更見證了光伏產業的風雨滄桑。特別是不管市場逆境還是順境,晶龍盈利水平始終保持正數增長,從來沒有出現過虧損,即使在最困難的三年光伏危機時期,也仍然保持了全行業最高盈利水平。這得益于晶龍全力加快了在核心技術上的創新步伐,當前已有5款國家領跑者產品符合并超過了國家光伏領跑者標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尤其是在當前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只有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才能夠有效應對經濟新常態的各種挑戰,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只有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才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成為經濟強國、創新大國。晶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向核心技術研發,集合精銳力量,不斷強化“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晶龍集團的長遠目標是,建設世界級新能源企業,打造晶龍百年品牌。中長期目標是,到“十三五”末銷售收入超過600億元,未來10年內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因此,晶龍將積極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大盤子中,緊緊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經濟戰略,進行產業布局,積極穩妥引領企業發展。
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保障核心技術持續領先。晶龍集團在未來10年將投入50億元以上,組建光伏研究學校,進一步加強上下游研發資源的整合來加快產品開發進度,以使核心技術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水平。同時,我們在鞏固現有高效穩定研發團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外部人才引進力度,通過明細分工持續完備研發團隊的功能。另外,還要積極按照工業4.0設計,在現有企業智慧化生產工廠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快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建設智慧工廠。
滿足客戶品質需求,創新供給引領客戶消費。未來,我們將更加重視對發展趨勢和需求傾向的分析,讓企業去創造有效供給和市場。為此,我們在新產品的開發上不追求產品種類的多而廣,而是力爭少而精,涉及到研發重點項目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技術風險、市場需求、產品的良率、A品率等生產、質量指標以及投資回報周期、利潤率等指標。
創新是產業進步的動力源泉。特別是在當下中國光伏企業要轉型,要做大做強,必須在創新上下苦功,要拿得出超越國際標準的拳頭產品,用創新開拓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