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名為《國家發改委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意見稿)》文件在社交媒體微信上熱傳。根據該文件規定,I類、II類、III類資源區的光伏上網電價將由2016年的0.8元、0.88元、0.98元分別下調至0.55元、0.65元、0.75元,分別跌幅31.25%、26.14%和23.47%。
光伏產業再起風波2017年電價下調幅度逾30%
光伏上網電價會不會下調?這只光伏人最關注的“靴子”可能很快就將落地!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擬下調補貼力度。業內人士稱,新政對光伏企業盈利提出了挑戰。
來自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這份關于新能源電價調整的“征求意見稿”,重點提到了三類新能源上網電價的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是光伏電價。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專家李鵬解釋稱,現行的光伏上網標桿電價已經執行了兩年多了,到期時間應是今年6月30日。此次“征求意見稿”對上網電價大幅下調順應了光伏行業發展變化。
“征求意見稿”指出,我國將繼續實行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退坡機制,根據當前新能源產業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情況,適當降低保障性收購范圍內2018年新建陸上風電和2017年新建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光伏發電、陸上風電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電價加1分錢/千瓦時的超低排放加價)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結算;高出部分通過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明確要求,要適當降低分布式光伏補貼標準,利用建筑物屋頂及附屬場所建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項目備案時可以選擇“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或“全額上網”中的一種模式。對“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模式,補貼標準分別為:一類資源區0.2元/千瓦時、二類資源區0.25元/千瓦時、三類資源區0.3元/千瓦時,上述補貼資金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支付,由電網企業轉付;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自用有余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收購。“全額上網”模式執行光伏電站價格,具體補貼發放審批程序按照光伏電站的方式執行。
而近期隨著630裝機潮落幕,各地光伏市場需求出現明顯的回落,由此也導致了光伏招標價格出現激烈競爭。在8月份山西陽泉的領跑者招標中,協鑫新能源創下了0.61元/瓦的低價記錄,而不到1個月,9月22日包頭領跑者招標中,昌盛日電和華電就報出了0.52元的驚爆價。
另一方面,光伏組件價格在630之后已下降了30%左右,光伏電站總體建設成本亦下降了15%以上。對于光伏招標中的超低價,業內人士稱依然有利潤空間,此前某光伏企業內部高層人士也透露,主流大廠的組件價格已經做到了2.6元左右。
從各方面情況來看,2017年光伏標桿上網電價下調已是大勢所趨。對比去年發改委發布光伏電價通知的時點,最新的光伏上網電價政策很可能會在下個月對外公布。
事實上,自2009年國家首次公布光伏上網標桿電價以來,光伏行業經過了近七年的發展,當前光伏行業“上網電價補貼”和“競爭機制電價補貼”雙軌并行,但隨著引入競爭機制的條件逐漸成熟,市場競爭補貼機制將是未來的必然選擇。上述專家表示,國家下發的1163號文件以及“領跑者”計劃,都是對光伏競爭機制補貼的進一步細化、落實和實踐,“三個步驟”最終目標都是促進電價和補貼的下降,一脈相承。
另有行業權威專家指出,無論市場,亦或政府調低電價,其結果都是降價,但兩者有本質區別。經過市場競爭,優勢企業將獲得市場,符合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理念;而通過政府調低電價實際上是市場資源的平均化分配,其結果是所有企業都有市場或者都沒有市場,這其實仍是政府在起決定性作用。未來一段時間,兩種補貼機制仍將并行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會交給市場。
光伏電價大幅下調后,企業還有盈利嗎?2016年一些省份光伏電站在招標時,企業報價就到了每度0.52元。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企業盈利的潛力。不過,李鵬對于這個報價下企業能否盈利存疑:“可能有收益,但不排除部分企業以劣充好,導致光伏電站發電效率衰減。”

光伏產業再起風波2017年電價下調幅度逾30%
光伏上網電價會不會下調?這只光伏人最關注的“靴子”可能很快就將落地!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擬下調補貼力度。業內人士稱,新政對光伏企業盈利提出了挑戰。
來自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這份關于新能源電價調整的“征求意見稿”,重點提到了三類新能源上網電價的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是光伏電價。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專家李鵬解釋稱,現行的光伏上網標桿電價已經執行了兩年多了,到期時間應是今年6月30日。此次“征求意見稿”對上網電價大幅下調順應了光伏行業發展變化。
“征求意見稿”指出,我國將繼續實行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退坡機制,根據當前新能源產業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情況,適當降低保障性收購范圍內2018年新建陸上風電和2017年新建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光伏發電、陸上風電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電價加1分錢/千瓦時的超低排放加價)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結算;高出部分通過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明確要求,要適當降低分布式光伏補貼標準,利用建筑物屋頂及附屬場所建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項目備案時可以選擇“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或“全額上網”中的一種模式。對“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模式,補貼標準分別為:一類資源區0.2元/千瓦時、二類資源區0.25元/千瓦時、三類資源區0.3元/千瓦時,上述補貼資金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支付,由電網企業轉付;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自用有余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收購。“全額上網”模式執行光伏電站價格,具體補貼發放審批程序按照光伏電站的方式執行。
而近期隨著630裝機潮落幕,各地光伏市場需求出現明顯的回落,由此也導致了光伏招標價格出現激烈競爭。在8月份山西陽泉的領跑者招標中,協鑫新能源創下了0.61元/瓦的低價記錄,而不到1個月,9月22日包頭領跑者招標中,昌盛日電和華電就報出了0.52元的驚爆價。
另一方面,光伏組件價格在630之后已下降了30%左右,光伏電站總體建設成本亦下降了15%以上。對于光伏招標中的超低價,業內人士稱依然有利潤空間,此前某光伏企業內部高層人士也透露,主流大廠的組件價格已經做到了2.6元左右。
從各方面情況來看,2017年光伏標桿上網電價下調已是大勢所趨。對比去年發改委發布光伏電價通知的時點,最新的光伏上網電價政策很可能會在下個月對外公布。
事實上,自2009年國家首次公布光伏上網標桿電價以來,光伏行業經過了近七年的發展,當前光伏行業“上網電價補貼”和“競爭機制電價補貼”雙軌并行,但隨著引入競爭機制的條件逐漸成熟,市場競爭補貼機制將是未來的必然選擇。上述專家表示,國家下發的1163號文件以及“領跑者”計劃,都是對光伏競爭機制補貼的進一步細化、落實和實踐,“三個步驟”最終目標都是促進電價和補貼的下降,一脈相承。
另有行業權威專家指出,無論市場,亦或政府調低電價,其結果都是降價,但兩者有本質區別。經過市場競爭,優勢企業將獲得市場,符合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理念;而通過政府調低電價實際上是市場資源的平均化分配,其結果是所有企業都有市場或者都沒有市場,這其實仍是政府在起決定性作用。未來一段時間,兩種補貼機制仍將并行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會交給市場。
光伏電價大幅下調后,企業還有盈利嗎?2016年一些省份光伏電站在招標時,企業報價就到了每度0.52元。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企業盈利的潛力。不過,李鵬對于這個報價下企業能否盈利存疑:“可能有收益,但不排除部分企業以劣充好,導致光伏電站發電效率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