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未來學家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預言,在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互聯網對能源行業帶來的沖擊。即把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在能源開采、配送和利用上從傳統的集中式轉變為智能化的分散式,從而將全球的電網變為能源共享網絡。
預言即將成為現實。把夢想照進現實的“主角”就是中國新能源行業龍頭企業——江蘇愛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代表“中國智造”的新能源企業,愛康僅用十年就完成了華麗“蛻變”:從產品結構單一的光伏鋁制品配件公司到A股首家光伏配件上市公司;從光伏配件制造商轉型成為光伏電站綜合運營商;如今,站在能源互聯時代的潮頭,愛康破門而入。
縱觀愛康的發展軌跡,一個醒目的特點在于,每當整個行業陷入危機或低谷期時,愛康總能逆勢而進,實現重大突破。“秘訣在于,我們總能嗅出先機,適時進行關鍵的戰略轉型。”愛康集團董事局主席鄒承慧說。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致辭
第一次跨欄:從光伏鋁制品配件公司到A股首家光伏配件上市公司
2006年,愛康集團誕生,以光伏配件制造切入新能源領域,迅速成為業界關注的“黑馬”。
為了盡快駛入新能源發展的“快車道”。2008年,鄒承慧希望借力當時的PE(私募股權投資)風潮,引入資本的“翅膀”。然而,愛康和雷曼兄弟公司代表會面一周后,雷曼就突然宣布破產。敏銳的鄒承慧對身邊人說:“雷曼倒閉是個大事件,我們明天召開緊急會議。”
會上,鄒承慧做出了兩個重要決定:其一,金融危機來了,愛康要尋找“棉被”越冬,引入強勢資本助力;其二,要防范風險,對所有的跨國生意進行更細致的風險管控。一個月后,金融危機爆發。
隨后,愛康拿下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7800萬元的投資。披著這條“棉被”,愛康上演了精彩的“寒冬突圍”:從單一的太陽能鋁邊框投資布局其他太陽能配件,瞬時成為一站式光伏配件供應商。
得益于當年全速開拓的海內外市場布局,愛康的太陽能配件業務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如今,其太陽能電池板鋁合金邊框銷售量全球第一,占國際市場份額20%以上;光伏安裝支架的業務量也位居全國首位,年產能可達4GW。
2009年,全球經濟回暖,鄒承慧又召開了一次會議。他分析說:“眼下全國有這么多資金涌來救市,2012年極大可能會爆發債務危機。”會上,鄒承慧明確了全新的戰略目標——愛康在2011年必須上市!他說:“必須上市拿到投資,準備好足夠的棉被食物儲存過冬。”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12月31日下午4點30分,愛康作為當天最后一個叩響證監會大門的企業,如期提交了申報材料。2011年8月15日,愛康集團旗下江蘇愛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002610),成為A股首家光伏配件上市公司。
2012年,債務危機“如約而至”。愛康再次化危為機,平順度過了那段令許多同行舉步維艱的日子。“那一年,很多公司倒閉。如果愛康沒有在2011年上市,2012年我們肯定也扛不過去。”他說。
第二次跨欄:從光伏配件制造商轉型成為光伏電站綜合運營商
手握上市募集的8.7億元現金,鄒承慧開始思忖集團的戰略轉型。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他意識到僅僅依賴鋁邊框、光伏支架等太陽能配件制造,集團的業務模式過于單薄,抗風險能力有限,應該向下游進行電站投資開發。
2011年下半年,愛康收購了青海蓓翔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80%的股權,宣告進軍發電市場。作為愛康開拓光伏太陽能終端應用領域的嘗試,這次收購讓愛康從“配件制造商”一躍成為國內首家民營“電站投資運營商”,打開了一條全新的產業通路。
“發電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鄒承慧說。投身光伏產業多年,他一直憂心于中國部分偏遠地區的“用電難”狀況。蓓翔公司所在的青海省,許多以畜牧業為生的少數民族群眾,因為缺電,生活與現代都市隔著難以逾越的高墻。鄒承慧記得,當地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里,幾塊簡易的太陽能電池板,只能支持最高5瓦的照明,遇到陰雨天,整個村子晚上一片漆黑。
“如果愛康深耕光伏發電產業,將成熟的電站系統植入偏遠地區,不僅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可以變革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懷揣強烈的使命感,鄒承慧帶領集團在光伏電站開發領域“排兵布陣”。至2013年,愛康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非公有電力企業之一,地面電站及分布式電站業務覆蓋華東、華中、西南、西北、東北等區域。
隨著集團在電站領域的持續布局,善于價值整合的鄒承慧又有了新的計劃。“電站需要日夜不停的運營維護。這些工作原來被愛康‘外包’,如今該‘自力更生’了。同時,電站所轄土地面積固定,電站投入運營后,我們應努力拓展土地范圍內的其它附加投資,實現增值效益最大化。”
2014年,愛康擺脫單純的電站投資,建立起以電站為核心,兼具投資、運營及總包服務的業務集成模式,并衍生出農業種植、畜牧飼養等一系列附加產業。由此,鄒承慧帶領集團全面深耕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強化行業競爭力。
目前,愛康在全國已經持有39座太陽能發電站,累計并網約1GW,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同行業第八名,民營企業前三名。
愛康集團總裁鄒承慧致辭
第三次跨欄:“能源+互聯網+金融”撬開能源互聯網時代大門
“愛康的使命是,引領能源新生態,創享綠色新生活。未來,我們會持續放大主業規模,并致力于打造新能源產業生態圈,讓光伏太陽能緊跟時代趨勢,與更多產業接軌,實現共贏。”鄒承慧說。
在鄒承慧看來,愛康的第三次戰略轉型就是要圍繞能源互聯,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變革,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和普惠新金融服務,打通能源生產端和能源消費端,為社會、企業和終端用戶提供創新的新能源解決方案,打造智能的綠色能源生態系統,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2015年,永遠走在最前沿的鄒承慧率領愛康啟動了聚焦“能源+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次重大戰略轉型。
愛康開啟的全新商業模式,將重點投資領域定位為能源服務和金融服務,其中,能源服務包括光伏產品制造、光伏電站解決方案、充電樁、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和售電業務等。2015年,愛康集團成立上海金控管理中心,專注于為新能源行業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并在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新能源基金及資產管理上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愛康的金融服務致力于把各金融環節打通,實現產業鏈條上的成本最低化。
“如果國家政策允許配售電分離,愛康下一步的規劃,還包括開發智能化的儲電系統和售電系統,建立從電站開發、建設和運維管理,到儲電、售電、直至互聯網金融投資的一體化戰略布局。目前,愛康已經就投資設立售電公司進行了公告,擬自籌資金16億元人民幣分別在上海、青海、甘肅、內蒙古設立4家售電公司。”鄒承慧說。
光伏產業在未來30年內會高速增長,特別是“十三五”完成時,非石化能源比例將占據中國電力能源比例的15%。中國正迎來全民參與的‘能源互聯時代’,新能源與互聯網、金融的深度融合,正爆發出無可限量的潛能。
截至目前,愛康集團資產突破200億元,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主營業務涵蓋新能源、新金融、新農業和現代服務業。集團下轄200多家子公司,員工近5000名,在江蘇、北京、青海、新疆、遼寧、日本等國內外城市均設有業務分支機構,客戶遍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