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首次以“科技創新”命名的規劃,《規劃》提出了12項指標,是我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行動指南,其中多個專項規劃涉及能源。
“十三五”期間,世界科技創新呈現新趨勢,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力。在此背景下,《規劃》指出,我國科技創新正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差距進一步拉大的風險。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將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強能源領域一體化部署,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加速引領產業變革。
其中,大型油氣及煤層氣開發和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被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十三五”期間,將重點攻克陸上深層、海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和裝備并實現推廣應用,攻克頁巖氣、煤層氣經濟有效開發的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以及提高復雜油氣田采收率的新技術,提升關鍵技術開發、工業裝備制造能力,為保障我國油氣安全提供技術支撐。《規劃》提出,到2017年,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實現并網發電;2020年,CAP1400示范工程力爭建設完成。并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電技術研發、試驗驗證、關鍵設備設計制造、標準和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電設計、建設和服務全產業鏈。
與此同時,將部署啟動新的重大科技項目。《規劃》列出了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要求在能源領域形成涵蓋能源多元供給、高效清潔利用和前沿技術突破的整體布局,力爭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等重點方向率先取得突破。
為保障能源安全,推進能源革命,“十三五”期間將大力發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技術。
《規劃》對煤炭安全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與新型節能、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核安全和先進核能、智能電網、建筑節能五個領域給出具體行動目標:
突破燃煤發電技術,實現火電廠平均供電煤耗每千瓦時305克標煤,煤制清潔燃氣關鍵技術和裝備的國產化水平達到90%以上;突破煤炭污染控制技術,常規污染物在現有水平上減排50%;開展燃燒后二氧化碳捕集實現百萬噸/年的規模化示范。開展太陽能光伏、太陽能熱利用、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等技術方向的系統、部件、裝備、材料和平臺的研究。開展先進核燃料、乏燃料后處理、放射性廢物處理、嚴重事故、風險管理、數值反應堆、電站老化與延壽、超高溫氣冷堆、先進快堆、超臨界水冷堆、新型模塊化小堆等研究。研制±1100千伏直流和柔性直流輸電成套裝備,建成±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實現2.5億千瓦風電、1.5億千瓦光伏的并網消納,建成百萬用戶級供需互動用電系統等。突破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標準和建筑能耗評價體系,研究節能集成技術、高效冷卻技術等基礎性技術,研發主動式/被動式多能源協調高效利用系統、新型采光與高效照明等應用關鍵技術,降低能源消耗。
對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產業,《規劃》提出,將實施“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完善新能源汽車能耗與安全性相關標準體系,形成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技術體系和產業鏈,實現各類電動汽車產業化。
此外,為保障資源安全供給和促進資源型行業綠色轉型,將大力發展水資源、礦產資源的高效開發和節約利用技術,在煤炭資源綠色開發、天然氣水合物探采、油氣與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廢物循環利用等方面,集中突破一批基礎性理論與核心關鍵技術,重點研發一批重大關鍵裝備。
“十三五”期間,世界科技創新呈現新趨勢,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力。在此背景下,《規劃》指出,我國科技創新正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差距進一步拉大的風險。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將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強能源領域一體化部署,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加速引領產業變革。
其中,大型油氣及煤層氣開發和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被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十三五”期間,將重點攻克陸上深層、海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和裝備并實現推廣應用,攻克頁巖氣、煤層氣經濟有效開發的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以及提高復雜油氣田采收率的新技術,提升關鍵技術開發、工業裝備制造能力,為保障我國油氣安全提供技術支撐。《規劃》提出,到2017年,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實現并網發電;2020年,CAP1400示范工程力爭建設完成。并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電技術研發、試驗驗證、關鍵設備設計制造、標準和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電設計、建設和服務全產業鏈。
與此同時,將部署啟動新的重大科技項目。《規劃》列出了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要求在能源領域形成涵蓋能源多元供給、高效清潔利用和前沿技術突破的整體布局,力爭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等重點方向率先取得突破。
為保障能源安全,推進能源革命,“十三五”期間將大力發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技術。
《規劃》對煤炭安全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與新型節能、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核安全和先進核能、智能電網、建筑節能五個領域給出具體行動目標:
突破燃煤發電技術,實現火電廠平均供電煤耗每千瓦時305克標煤,煤制清潔燃氣關鍵技術和裝備的國產化水平達到90%以上;突破煤炭污染控制技術,常規污染物在現有水平上減排50%;開展燃燒后二氧化碳捕集實現百萬噸/年的規模化示范。開展太陽能光伏、太陽能熱利用、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等技術方向的系統、部件、裝備、材料和平臺的研究。開展先進核燃料、乏燃料后處理、放射性廢物處理、嚴重事故、風險管理、數值反應堆、電站老化與延壽、超高溫氣冷堆、先進快堆、超臨界水冷堆、新型模塊化小堆等研究。研制±1100千伏直流和柔性直流輸電成套裝備,建成±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實現2.5億千瓦風電、1.5億千瓦光伏的并網消納,建成百萬用戶級供需互動用電系統等。突破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標準和建筑能耗評價體系,研究節能集成技術、高效冷卻技術等基礎性技術,研發主動式/被動式多能源協調高效利用系統、新型采光與高效照明等應用關鍵技術,降低能源消耗。
對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產業,《規劃》提出,將實施“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完善新能源汽車能耗與安全性相關標準體系,形成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技術體系和產業鏈,實現各類電動汽車產業化。
此外,為保障資源安全供給和促進資源型行業綠色轉型,將大力發展水資源、礦產資源的高效開發和節約利用技術,在煤炭資源綠色開發、天然氣水合物探采、油氣與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廢物循環利用等方面,集中突破一批基礎性理論與核心關鍵技術,重點研發一批重大關鍵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