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甘肅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將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和智能制造、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九方面列為重點領域,并劃定產業發展路線,著力增強新興產業整體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新能源方面,甘肅依托資源稟賦,結合發展需要,堅持穩增風光電裝機,強化新能源消納和轉化利用,加大電力外送,穩步開發生物質能,有序發展核應用產業,不斷提升新能源開發利用水平,推進新能源裝備集成化發展。同時,開展“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發展智能電網,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培育新能源關聯產業,實現新能源優勢資源有效轉化。
(一)風力發電。積極推進酒泉向特大型風電基地邁進,建成白銀、武威民勤、慶陽環縣、定西通渭等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推動平涼、天水等地分散式風場開發建設,在金昌武威地區布局建設千萬千瓦級風光互補發電基地。通過大規模開發建設風電,促進風電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發展,建設大型風機研發平臺,實現大型風電技術裝備成套化、集成化、規模化。到2020年,風電裝機達到2500萬千瓦。
(二)太陽能發電。積極推進敦煌、金塔、肅州、嘉峪關、金川、涼州、民勤、高臺等8個百萬千瓦級大型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在敦煌、金塔、玉門、金昌等光熱條件較好的地區開展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工程。推動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裝備研制和產業化,由光伏發電組件向發電成套設備延伸。加大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構件、分布式光伏發電技術及太陽熱能民用新產品的研發應用,提高光伏產業市場競爭力。到2020年,全省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990萬千瓦、光熱發電110萬千瓦。
(三)生物質能。以生物質氣體燃料和液體燃料綜合利用為重點,研發高效的生物質能轉化技術,開發多聯產技術,重點發展生物質發電、沼氣和生物質液體燃料等,推動生物燃料產品高值利用和生物質全鏈條綜合利用。加強生物質能技術原料供應從以傳統廢棄物為主向利用新型資源轉化。科學開發、引進、種植與當地環境條件相適宜的能源作物,適度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質直燃發電。
(四)核燃料及核技術應用。依托核工業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進一步提高核燃料轉化分離生產能力,擴大核燃料生產和儲備能力,建設大型商用核乏燃料后處理項目,建成中核甘肅核技術產業園,打造國家核燃料循環基地。開發低溫核供熱堆技術,探索核熱能城市集中供熱,積極推動核電裝備的研制和產業化,推動民用核技術成套關鍵設備產業化。
新能源方面,甘肅依托資源稟賦,結合發展需要,堅持穩增風光電裝機,強化新能源消納和轉化利用,加大電力外送,穩步開發生物質能,有序發展核應用產業,不斷提升新能源開發利用水平,推進新能源裝備集成化發展。同時,開展“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發展智能電網,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培育新能源關聯產業,實現新能源優勢資源有效轉化。
(一)風力發電。積極推進酒泉向特大型風電基地邁進,建成白銀、武威民勤、慶陽環縣、定西通渭等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推動平涼、天水等地分散式風場開發建設,在金昌武威地區布局建設千萬千瓦級風光互補發電基地。通過大規模開發建設風電,促進風電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發展,建設大型風機研發平臺,實現大型風電技術裝備成套化、集成化、規模化。到2020年,風電裝機達到2500萬千瓦。
(二)太陽能發電。積極推進敦煌、金塔、肅州、嘉峪關、金川、涼州、民勤、高臺等8個百萬千瓦級大型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在敦煌、金塔、玉門、金昌等光熱條件較好的地區開展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工程。推動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裝備研制和產業化,由光伏發電組件向發電成套設備延伸。加大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構件、分布式光伏發電技術及太陽熱能民用新產品的研發應用,提高光伏產業市場競爭力。到2020年,全省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990萬千瓦、光熱發電110萬千瓦。
(三)生物質能。以生物質氣體燃料和液體燃料綜合利用為重點,研發高效的生物質能轉化技術,開發多聯產技術,重點發展生物質發電、沼氣和生物質液體燃料等,推動生物燃料產品高值利用和生物質全鏈條綜合利用。加強生物質能技術原料供應從以傳統廢棄物為主向利用新型資源轉化。科學開發、引進、種植與當地環境條件相適宜的能源作物,適度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質直燃發電。
(四)核燃料及核技術應用。依托核工業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進一步提高核燃料轉化分離生產能力,擴大核燃料生產和儲備能力,建設大型商用核乏燃料后處理項目,建成中核甘肅核技術產業園,打造國家核燃料循環基地。開發低溫核供熱堆技術,探索核熱能城市集中供熱,積極推動核電裝備的研制和產業化,推動民用核技術成套關鍵設備產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