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REN21)于今日發布《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現狀報告》。作為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最全面的年度總結,報告中指出,可再生能源目前已在全球許多國家牢固地樹立了其作為具有競爭力的主流能源的地位。
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在2015年創下新紀錄。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約147GW,為歷年最高。同時,現代可再生能源熱容量保持增長態勢,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也在擴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快速進步正在縮短能源富有和能源短缺群體之間的差距。
這些成果受多種影響因素驅動。首先,相較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許多國家已具備成本競爭力。
此外,在拉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增長方面,政府領導力仍繼續扮演著關鍵角色。截至2016年初,全球已有173個國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146個國家出臺了支持政策。多個城市、社區以及企業率先展開迅速壯大的“100%可再生能源”行動,這在推動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他增長因素包括:更便捷的融資獲取,對能源安全、環境問題的關注,以及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對現代能源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REN21執行秘書Christian Lins說:“在這些成果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們是在化石能源價格處于歷史低位、可再生能源在吸引政府補貼方面也一直處于顯著不利地位的一段時期內實現的。相當于每花1美元用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都會有將近4美元用于維系我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不止新增裝機,投資在2015年也創下新紀錄。全球可再生能源電力和燃料總投資額達2860億美元。如果將大型水電項目(>5萬千瓦)和供熱制冷領域的投資考慮進來,這一數字將大大增加。由于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總投資中占據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發展中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總投資首次超過了發達國家。
與投資增長隨之而來的是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更多的就業崗位。當前,共有810萬人工作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可再生能源行業穩定增長的就業率同整體能源行業勞動力市場的蕭條形成了鮮明對比。
REN21的《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現狀報告》在展示2015年間的發展和變化趨勢之外,也注意到了2016年初以來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去年12月《巴黎氣候協議》中所達成的希望促進溫室氣體減排的行動并未反映在這些成果中。
盡管大體上來說可再生能源呈樂觀發展態勢,但報告中也指出,各國政府如要達成其實現全球從化石能源轉型的承諾,仍需解決諸多挑戰。
這些挑戰包括: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有效并網;解決政策和政治的不穩定性、監管障礙,以及財政約束等問題。除此之外,可再生能源在交通,尤其是供熱制冷領域的政策關注遠遠不夠,導致這些領域發展速度緩慢得多。
正如REN21董事ArthourosZervos所言:“可再生能源的列車正沿著軌道飛速駛來,但它是在仍處于20世紀的基礎設施上行駛——一個建立在常規基本負荷由化石能源和核能供給的過時思維基礎上的系統。為加速向更健康、更穩固和氣候安全的未來的轉型,我們要建立一個相當于高速鐵路網絡的、更加智能和靈活的系統,從而最大化對多種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能夠兼容分散式和以社區為單位的發電形式。”
關于REN21《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報告》:
自2005年首次發布以來,《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報告》已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產業、投資和政策發展的現狀及趨勢方面概括最全面和及時的年度報告。依照設計,報告并不進行分析或預測。報告中所含數據由世界各地700多個貢獻者、研究機構和作者所組成的網絡平臺提供。www.ren21.net/gsr
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在2015年創下新紀錄。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約147GW,為歷年最高。同時,現代可再生能源熱容量保持增長態勢,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也在擴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快速進步正在縮短能源富有和能源短缺群體之間的差距。
這些成果受多種影響因素驅動。首先,相較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許多國家已具備成本競爭力。
此外,在拉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增長方面,政府領導力仍繼續扮演著關鍵角色。截至2016年初,全球已有173個國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146個國家出臺了支持政策。多個城市、社區以及企業率先展開迅速壯大的“100%可再生能源”行動,這在推動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他增長因素包括:更便捷的融資獲取,對能源安全、環境問題的關注,以及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對現代能源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REN21執行秘書Christian Lins說:“在這些成果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們是在化石能源價格處于歷史低位、可再生能源在吸引政府補貼方面也一直處于顯著不利地位的一段時期內實現的。相當于每花1美元用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都會有將近4美元用于維系我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不止新增裝機,投資在2015年也創下新紀錄。全球可再生能源電力和燃料總投資額達2860億美元。如果將大型水電項目(>5萬千瓦)和供熱制冷領域的投資考慮進來,這一數字將大大增加。由于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總投資中占據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發展中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總投資首次超過了發達國家。
與投資增長隨之而來的是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更多的就業崗位。當前,共有810萬人工作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可再生能源行業穩定增長的就業率同整體能源行業勞動力市場的蕭條形成了鮮明對比。
REN21的《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現狀報告》在展示2015年間的發展和變化趨勢之外,也注意到了2016年初以來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去年12月《巴黎氣候協議》中所達成的希望促進溫室氣體減排的行動并未反映在這些成果中。
盡管大體上來說可再生能源呈樂觀發展態勢,但報告中也指出,各國政府如要達成其實現全球從化石能源轉型的承諾,仍需解決諸多挑戰。
這些挑戰包括: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有效并網;解決政策和政治的不穩定性、監管障礙,以及財政約束等問題。除此之外,可再生能源在交通,尤其是供熱制冷領域的政策關注遠遠不夠,導致這些領域發展速度緩慢得多。
正如REN21董事ArthourosZervos所言:“可再生能源的列車正沿著軌道飛速駛來,但它是在仍處于20世紀的基礎設施上行駛——一個建立在常規基本負荷由化石能源和核能供給的過時思維基礎上的系統。為加速向更健康、更穩固和氣候安全的未來的轉型,我們要建立一個相當于高速鐵路網絡的、更加智能和靈活的系統,從而最大化對多種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能夠兼容分散式和以社區為單位的發電形式。”
關于REN21《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報告》:
自2005年首次發布以來,《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報告》已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產業、投資和政策發展的現狀及趨勢方面概括最全面和及時的年度報告。依照設計,報告并不進行分析或預測。報告中所含數據由世界各地700多個貢獻者、研究機構和作者所組成的網絡平臺提供。www.ren21.net/g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