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太陽能業界又一掛牌上市業者!聚焦于太陽能組件生產以及電廠開發業務的安集宣布將于今年六月底掛牌上市,興柜價位預估約為新臺幣25元,目前正在詢價圈購階段。
由董事長黃國棟領軍的安集科技來自臺南,太陽能組件生產占公司九成業務,其余則屬太陽能電廠經營。就毛利潤來看,太陽能發電的電費收益毛利潤超過70%,組件的毛利潤則約為10%。
黃國棟表示,公司去年在臺已并網的太陽能電廠共有24MW,今年底將增至50MW,已是臺灣本地主要的電廠持有者之一。雖然臺灣產業練本身在組件端的表現相對硅片、電池而言較弱,但安集整合本土電池產能、組件組裝、下游系統需求,使公司已連續第三年獲利。
目前,安集在臺灣有170MW的組件產能。安集評估,若能將產能提高到300MW以上,搭配在地供應鏈與政府政策馳援,供應臺灣本地需求時,組件在成本上將能與越南、中國大陸的組件相抗衡。
年至2015年,安集EPS分別是新臺幣1.52、2.1、1.3元;今年第一季因中南部降雨較多,加上電池價格上揚,使EPS調至0.06元的低點,但隨著時序進入夏季,日照數增加,電池價格也開始走跌,組件成本降低,毛利潤也會增加。加上今年電費預計將收入大增,全年EPS會超過去年的1.3元新臺幣。
目前安集股本為新臺幣7.37億元,掛牌后預計會提高到8.12億元。
而針對海外電站業務,《經濟日報》引述黃國棟的說法指出,安集已評估過進軍日本電站之事,雖然日本電站的投資報酬率高,但資金匯回臺灣也會被課重稅,且會有跨海運維方面的需求;考量臺灣新政府宣示推動新能源發展,安集目前仍將以臺灣本地電站市場為主要發展方向。
由董事長黃國棟領軍的安集科技來自臺南,太陽能組件生產占公司九成業務,其余則屬太陽能電廠經營。就毛利潤來看,太陽能發電的電費收益毛利潤超過70%,組件的毛利潤則約為10%。
黃國棟表示,公司去年在臺已并網的太陽能電廠共有24MW,今年底將增至50MW,已是臺灣本地主要的電廠持有者之一。雖然臺灣產業練本身在組件端的表現相對硅片、電池而言較弱,但安集整合本土電池產能、組件組裝、下游系統需求,使公司已連續第三年獲利。
目前,安集在臺灣有170MW的組件產能。安集評估,若能將產能提高到300MW以上,搭配在地供應鏈與政府政策馳援,供應臺灣本地需求時,組件在成本上將能與越南、中國大陸的組件相抗衡。
年至2015年,安集EPS分別是新臺幣1.52、2.1、1.3元;今年第一季因中南部降雨較多,加上電池價格上揚,使EPS調至0.06元的低點,但隨著時序進入夏季,日照數增加,電池價格也開始走跌,組件成本降低,毛利潤也會增加。加上今年電費預計將收入大增,全年EPS會超過去年的1.3元新臺幣。
目前安集股本為新臺幣7.37億元,掛牌后預計會提高到8.12億元。
而針對海外電站業務,《經濟日報》引述黃國棟的說法指出,安集已評估過進軍日本電站之事,雖然日本電站的投資報酬率高,但資金匯回臺灣也會被課重稅,且會有跨海運維方面的需求;考量臺灣新政府宣示推動新能源發展,安集目前仍將以臺灣本地電站市場為主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