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公司保定天威連續遭受債券違約之后,旗下子公司天威英利也難獨善其身。昨日,天威英利發布公告稱,將于5月12日到期的一只中票的本息兌付存在不確定性,總額超14億元。這是天威英利的第二起危機公告,也意味著其像母公司保定天威一樣開始了債務滾雪球,天威系六次違約債涉及金額54億元。
保變電氣----同病相憐的“母子”違約
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威英利”)發布公告稱,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中票“11威利MTN1”應于5月12日到期兌付,由于連續虧損,造成到期本息中票償付存在不確定性。應到期兌付本金14億元,利息8610萬元。
這是天威英利第二次踩雷。2015年10月,天威英利宣布,公司發行的201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10英利MTN1”未能按期足額兌付本息,到期本息10.57億元,僅償付7億元。海通證券(600837,股吧)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償付占比64.3%,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自此,天威英利開啟了違約的大門,而此次債券危機在上月已被預告過。上月初,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就曾表示,償還“11威利MTN1”存在困難,目前尚未能通過談判與債權人就延期達成一致。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天威英利的另一個“家長”,也就是英利綠色與保定天威合資成立的天威英利,英利綠色的主營業務是光伏組件生產。2004年,國內外光伏產業炙手可熱,因此,保定天威增持天威英利股份至51%,成為絕對控股股東。
而這一絕對控股股東過去一年的日子過得很艱難。從2015年4月起,保定天威先后發生了四起債券違約,違約總額超過37億元。
母公司“泥菩薩過江”
中信建投債券分析師季偉杰表示,孩子面臨難題,家長自然是不能袖手旁觀的,但是保定天威這位“家長”現在自身難保,已無暇顧及子公司。
事實上,保定天威的困境更令人擔憂。2015年9月,保定天威向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破產重整申請,申請于今年1月8日被裁定受理。這一舉動被業內視為保定天威的緩兵之計,因為在此前,保定天威存放在一家持有債權的銀行賬戶中的部分款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該行直接抵扣債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債券分析師介紹,企業處于破產重整階段時,債權人是不能討債的,因此破產重整也成了保定天威短暫的“避風港”。
但高筑的債臺終歸是不能躲避的。數據顯示,2014年,保定天威資產規模為129.17億元,負債卻高達209.53億元,早已資不抵債。2015年起連續的債券沖擊波又拖垮了保定天威的信用評級,保定天威已危如累卵。
約等于失去了一位“家長”的天威英利,另一位“家長”英利綠色也很難拿出解決方案。一位分析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天威英利屬于中外合資,是個“混血兒”,解決債務危機會很復雜,而且光伏屬于過剩產能行業,情況并不樂觀。
違約陰影逼退信用債發行
受到債券違約拖累的并不只保定天威“母子”,隨著中鋼集團、中煤華昱、中鐵物資、東北特鋼等國企甚至央企相繼踩雷,整個債券市場陷入失控的違約浪潮中。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有37只債券違約,涉資221億元,今年以來又添22只,違約速度明顯加快。
國企、央企“信仰神話”的破滅令投資者驚醒,違約陰影逼退信用債發行。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當月已有超千億元規模的債券發行被推遲或取消。
與此同時,發生債券違約的企業也在努力爬出泥潭,通過依靠政府組建債委會等方式尋求解決方案。
市場亮起紅燈,業內人士也開始呼吁投資者正確認識和了解風險,推動市場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季偉杰表示,“有序打破”是指市場在緩慢的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且二級市場收益率不會大浮動調整的情況下打破剛兌?,F在一些投資者,包括機構和個人都還沒適應剛兌被打破,因為以前幾乎一直都是發行機構“兜底”。有序打破也要依靠政府,全靠市場的力量企業可能活不下去。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選擇項目一定要有獨立的思考,選擇一些行業處于上升期的項目,盡量避免處于低谷期或者減速期的行業項目。
保變電氣----同病相憐的“母子”違約
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威英利”)發布公告稱,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中票“11威利MTN1”應于5月12日到期兌付,由于連續虧損,造成到期本息中票償付存在不確定性。應到期兌付本金14億元,利息8610萬元。
這是天威英利第二次踩雷。2015年10月,天威英利宣布,公司發行的201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10英利MTN1”未能按期足額兌付本息,到期本息10.57億元,僅償付7億元。海通證券(600837,股吧)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償付占比64.3%,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自此,天威英利開啟了違約的大門,而此次債券危機在上月已被預告過。上月初,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就曾表示,償還“11威利MTN1”存在困難,目前尚未能通過談判與債權人就延期達成一致。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天威英利的另一個“家長”,也就是英利綠色與保定天威合資成立的天威英利,英利綠色的主營業務是光伏組件生產。2004年,國內外光伏產業炙手可熱,因此,保定天威增持天威英利股份至51%,成為絕對控股股東。
而這一絕對控股股東過去一年的日子過得很艱難。從2015年4月起,保定天威先后發生了四起債券違約,違約總額超過37億元。
母公司“泥菩薩過江”
中信建投債券分析師季偉杰表示,孩子面臨難題,家長自然是不能袖手旁觀的,但是保定天威這位“家長”現在自身難保,已無暇顧及子公司。
事實上,保定天威的困境更令人擔憂。2015年9月,保定天威向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破產重整申請,申請于今年1月8日被裁定受理。這一舉動被業內視為保定天威的緩兵之計,因為在此前,保定天威存放在一家持有債權的銀行賬戶中的部分款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該行直接抵扣債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債券分析師介紹,企業處于破產重整階段時,債權人是不能討債的,因此破產重整也成了保定天威短暫的“避風港”。
但高筑的債臺終歸是不能躲避的。數據顯示,2014年,保定天威資產規模為129.17億元,負債卻高達209.53億元,早已資不抵債。2015年起連續的債券沖擊波又拖垮了保定天威的信用評級,保定天威已危如累卵。
約等于失去了一位“家長”的天威英利,另一位“家長”英利綠色也很難拿出解決方案。一位分析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天威英利屬于中外合資,是個“混血兒”,解決債務危機會很復雜,而且光伏屬于過剩產能行業,情況并不樂觀。
違約陰影逼退信用債發行
受到債券違約拖累的并不只保定天威“母子”,隨著中鋼集團、中煤華昱、中鐵物資、東北特鋼等國企甚至央企相繼踩雷,整個債券市場陷入失控的違約浪潮中。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有37只債券違約,涉資221億元,今年以來又添22只,違約速度明顯加快。
國企、央企“信仰神話”的破滅令投資者驚醒,違約陰影逼退信用債發行。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當月已有超千億元規模的債券發行被推遲或取消。
與此同時,發生債券違約的企業也在努力爬出泥潭,通過依靠政府組建債委會等方式尋求解決方案。
市場亮起紅燈,業內人士也開始呼吁投資者正確認識和了解風險,推動市場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季偉杰表示,“有序打破”是指市場在緩慢的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且二級市場收益率不會大浮動調整的情況下打破剛兌?,F在一些投資者,包括機構和個人都還沒適應剛兌被打破,因為以前幾乎一直都是發行機構“兜底”。有序打破也要依靠政府,全靠市場的力量企業可能活不下去。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選擇項目一定要有獨立的思考,選擇一些行業處于上升期的項目,盡量避免處于低谷期或者減速期的行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