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在2月底出臺,能源互聯網迎來發展的元年。在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大潮中,民營企業尤其是致力于新能源發展的創新型企業成為重要的推動力量。在3月29日舉行的2016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上,本報記者專訪了陽光電源公司副總裁趙為博士,共同探討光伏電站與能源互聯網以及儲能等時下熱點話題。
相關產業需政策細則支持
中國能源報:陽光電源作為一家專注新能源發電設備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長期致力于逆變器的研發與應用、光伏電站的建設及運維。您認為光伏發電為什么適合與互聯網融合?
趙為:未來光伏接入電網的形式將主要是分布式。在這種拓撲架構下,如何為分散的、遠距離的光伏電站提供更高效、更專業的運維,以及多個分布式電站的運營管理與電力交易,都需獲取和分享大量的運行數據,這與互聯網的屬性非常契合。借助互聯網進行科學智能運維,可以大幅減少業主人工運維成本;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實現遠程診斷,這些都是互聯網非常直觀的運用。所以光伏和互聯網的融合具有很好的基礎,互聯網給光伏電站安上了智慧的腦袋。
中國能源報:如果互聯網和能源行業結合,帶來的業態大概是怎樣的?
趙為:目前我國新能源很多運營、交易還是按照傳統方式來做的,比如新能源發電企業賣電給國家,國家按電量收購并補貼。如果想進一步發展,可以延伸出多種商業模式,比如合同能源管理,異地直供電,主動配電網等。最核心的一點還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如去年的新電改9號文就是從國家層面的調整。只要有政策層面的松綁和支撐,能源和互聯網結合就可以誕生出很多的商業模式。
中國能源報: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政策支撐?
趙為:中國的政策一般是先從宏觀和法律角度給予一些框架性支撐,但真正落地實施時,可能會發現實際操作中的困難和障礙,特別是和現存的法律和政策會有沖突,所以希望國家能夠出臺一些具體的細則作為指導。
積極助推能源互聯網
中國能源報:陽光電源對能源互聯網有具體規劃嗎?
趙為:陽光電源目前投資建設了一些光伏電站,我們想第一步結合安徽周邊的實際需求進行嘗試做一些能源互聯網試驗田,未來結合實際效果可以做得更大,進行更多的嘗試。陽光電源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新能源發電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伴隨著能源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我們積極推進智慧能源的廣泛應用。在去年的四月份發布了iSolar智慧光伏云平臺,經過一年的實際運行,目前已經有超過3GW的客戶在應用該系統,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已經有很多的客戶將電站的設備委托我們進行運維管理,采用iSolar運維系統,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而這僅僅是能源互聯網的一個初級應用。
可以設想,在不久的未來,將光伏,風力,儲能,負載等通過互聯網聯系成一個整體,實現電力的優化配置,調整。電力更清潔,更便宜。供電系統也更加健壯。能源互聯網成為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階段,真正迎來第三次工業革命。陽光以發展新能源為使命,必將積極擁抱變革,投入其中。
中國能源報:除了微電網,您認為能源互聯網還有哪些表現形式?
趙為: 能源互聯網可以考慮模擬現存互聯網的架構。需要有大電網的“主干網”,微電網相當于”局域網“。 微網和大電網的接口,可以采用類似”能源路由器“的電力電子裝置。 同時,針對配電網,未來也會越來越多出現主動配電網,是雙向的,成為能源互聯網的一部分。
中國能源報:您對能源互聯網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趙為:從客戶價值傳遞的角度來說,新能源企業今后的發展目標是要不斷追求更低成本的發電,早日實現平價上網和便利運維,實現真正的能源自由交易市場,這些都離不開互聯網。所以能源互聯網是大趨勢,是分布式能源發展的必經之路。分布式要想大規模發展,肯定要依賴于互聯網的手段。我個人認為,分布式和互聯網具備天然結合的基因。
儲能是戰略前瞻產業
中國能源報:您如何定位儲能?
趙為:儲能和互聯網關系很密切,其實我們看到儲能最大的價值就是為了將來更好地服務于能源互聯網。但儲能的應用范疇非常廣泛,甚至遠遠超過了光伏。以目前中國市場上,儲能可以在很多環節得到應用,如電力調頻、削峰填谷、平滑新能源、主動配電網、偏遠微網等。所以發展儲能是陽光電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舉措,我們的儲能解決方案已在國內外數百個儲能項目中得到實際運用,得到了客戶的廣泛好評。
中國能源報:陽光電源目前在儲能上有何舉措?
趙為:2014年陽光電源牽手三星SDI成立了儲能合資公司陽光三星。雙方利用各自優勢、強強聯合,攜手開展電力儲能相關產品的研制和生產,不斷集中優勢研發力量,加強技術創新。目前我們推出了戶用和電力的多種儲能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相關產業需政策細則支持
中國能源報:陽光電源作為一家專注新能源發電設備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長期致力于逆變器的研發與應用、光伏電站的建設及運維。您認為光伏發電為什么適合與互聯網融合?
趙為:未來光伏接入電網的形式將主要是分布式。在這種拓撲架構下,如何為分散的、遠距離的光伏電站提供更高效、更專業的運維,以及多個分布式電站的運營管理與電力交易,都需獲取和分享大量的運行數據,這與互聯網的屬性非常契合。借助互聯網進行科學智能運維,可以大幅減少業主人工運維成本;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實現遠程診斷,這些都是互聯網非常直觀的運用。所以光伏和互聯網的融合具有很好的基礎,互聯網給光伏電站安上了智慧的腦袋。
中國能源報:如果互聯網和能源行業結合,帶來的業態大概是怎樣的?
趙為:目前我國新能源很多運營、交易還是按照傳統方式來做的,比如新能源發電企業賣電給國家,國家按電量收購并補貼。如果想進一步發展,可以延伸出多種商業模式,比如合同能源管理,異地直供電,主動配電網等。最核心的一點還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如去年的新電改9號文就是從國家層面的調整。只要有政策層面的松綁和支撐,能源和互聯網結合就可以誕生出很多的商業模式。
中國能源報: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政策支撐?
趙為:中國的政策一般是先從宏觀和法律角度給予一些框架性支撐,但真正落地實施時,可能會發現實際操作中的困難和障礙,特別是和現存的法律和政策會有沖突,所以希望國家能夠出臺一些具體的細則作為指導。
積極助推能源互聯網
中國能源報:陽光電源對能源互聯網有具體規劃嗎?
趙為:陽光電源目前投資建設了一些光伏電站,我們想第一步結合安徽周邊的實際需求進行嘗試做一些能源互聯網試驗田,未來結合實際效果可以做得更大,進行更多的嘗試。陽光電源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新能源發電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伴隨著能源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我們積極推進智慧能源的廣泛應用。在去年的四月份發布了iSolar智慧光伏云平臺,經過一年的實際運行,目前已經有超過3GW的客戶在應用該系統,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已經有很多的客戶將電站的設備委托我們進行運維管理,采用iSolar運維系統,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而這僅僅是能源互聯網的一個初級應用。
可以設想,在不久的未來,將光伏,風力,儲能,負載等通過互聯網聯系成一個整體,實現電力的優化配置,調整。電力更清潔,更便宜。供電系統也更加健壯。能源互聯網成為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階段,真正迎來第三次工業革命。陽光以發展新能源為使命,必將積極擁抱變革,投入其中。
中國能源報:除了微電網,您認為能源互聯網還有哪些表現形式?
趙為: 能源互聯網可以考慮模擬現存互聯網的架構。需要有大電網的“主干網”,微電網相當于”局域網“。 微網和大電網的接口,可以采用類似”能源路由器“的電力電子裝置。 同時,針對配電網,未來也會越來越多出現主動配電網,是雙向的,成為能源互聯網的一部分。
中國能源報:您對能源互聯網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趙為:從客戶價值傳遞的角度來說,新能源企業今后的發展目標是要不斷追求更低成本的發電,早日實現平價上網和便利運維,實現真正的能源自由交易市場,這些都離不開互聯網。所以能源互聯網是大趨勢,是分布式能源發展的必經之路。分布式要想大規模發展,肯定要依賴于互聯網的手段。我個人認為,分布式和互聯網具備天然結合的基因。
儲能是戰略前瞻產業
中國能源報:您如何定位儲能?
趙為:儲能和互聯網關系很密切,其實我們看到儲能最大的價值就是為了將來更好地服務于能源互聯網。但儲能的應用范疇非常廣泛,甚至遠遠超過了光伏。以目前中國市場上,儲能可以在很多環節得到應用,如電力調頻、削峰填谷、平滑新能源、主動配電網、偏遠微網等。所以發展儲能是陽光電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舉措,我們的儲能解決方案已在國內外數百個儲能項目中得到實際運用,得到了客戶的廣泛好評。
中國能源報:陽光電源目前在儲能上有何舉措?
趙為:2014年陽光電源牽手三星SDI成立了儲能合資公司陽光三星。雙方利用各自優勢、強強聯合,攜手開展電力儲能相關產品的研制和生產,不斷集中優勢研發力量,加強技術創新。目前我們推出了戶用和電力的多種儲能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