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召開前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工信部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描繪出中國能源互聯網未來十年發展的基本雛形。
頂層設計出臺
能源互聯網是推動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戰略支撐,也被業界視為下一個“風口” ,從“互聯網+”國家戰略制定到頂層設計出臺僅用時一年,更加印證了能源互聯網的無限前景。《指導意見》的出臺給國內能源行業變革帶來巨大想象空間,而能源互聯網的市場空間也將逐漸明朗。
此次《指導意見》首次明確提出了“互聯網+”智慧能源(以下簡稱能源互聯網)的定義,即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征。對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綜合效率,推動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能源國際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微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多強調的是一種互聯網的思維,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共享經濟時代的到來,從之前單一的“一對多”逐漸轉變為“多對多”的能源消費結構。
十大任務齊推進
能源互聯網將有效推動能源市場的開放和能源產業的升級。根據《指導意見》,能源互聯網未來十年規劃,將先重點推行試點示范項目,在此基礎上,逐漸推動能源互聯網的規模化應用,初步建成能源互聯網產業體系。
整套能源互聯網產業體系的建立,需要從能源行業、通信行業、互聯網行業、法律、金融、資本等各方打破壟斷,重造能源市場格局。其中包括互聯網售電,可再生能源交易,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統,包括工廠能量管理系統、建筑樓宇能量管理系統、家庭能量管理系統,以及區域能量管理系統、社區能量管理系統等內容。
此次《指導意見》中,明確了能源互聯網建設目標和產業發展中的十大重點任務,涉及能源互聯網產業鏈全部內容。包括推動建設智能化能源生產消費基礎設施;加強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絡建設;推動能源與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深度融合;營造開放共享的能源互聯網生態體系,培育售電商、綜合能源運營商和第三方增值服務供應商等新型市場主體;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新模式;發展智慧用能新模式;培育綠色能源靈活交易市場模式;發展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推動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攻關;建設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標準體系。
“這意味著能源互聯網相關技術、裝備、管理將同步配套發展,這樣能源互聯網才能完善,而分布式能源就是協同這些重要發展內容的‘粘合劑’。”黃微說。
主管部門需協同發力
《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給能源互聯網發展指明了方向,但如何讓能源互聯網示范工程真正落地才是業內最為關注的熱點。《指導意見》指出,“2016-2018年,著力推進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工作,建成一批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試點示范項目。”
但據記者了解,在業內人士看來,之前提出的智慧能源系統、能源公社、泛能網理念和相關項目實踐,都可以稱為是能源互聯網的組成單位和雛形,《指導意見》則更進一步用互聯網思維引導提升了分布式能源的技術理念。
“未來互聯網與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和實踐將為分布式能源項目發展打開新的、更大的市場空間。” 黃微說,“今年即使在現有政策下,分布式能源項目也會成級數增長,產業鏈也會吸收更多的工種出現。”
能源互聯網前景向好,但缺乏相應主管部門的參與則略顯舉步維艱。2012年,住建部辦公廳曾發布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并印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兩個文件,開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無論分布式能源還是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均應屬于城市能源范疇,但遺憾的是,多年來,主管部門與國家能源相關職能部門未形成很好銜接,一些示范項目始終推進緩慢。
“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的開展離不開住建部的參與和主導。住建部及各地建設部門也應該一起牽頭,加速具體示范項目的落地。”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委會主任徐曉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
他說,包括分布式源在內的能源互聯網發展應實現多方共嬴,通過市場機制調節,國家政策提供路徑和導向,但具體路線應交給實踐者去探索。
頂層設計出臺
能源互聯網是推動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戰略支撐,也被業界視為下一個“風口” ,從“互聯網+”國家戰略制定到頂層設計出臺僅用時一年,更加印證了能源互聯網的無限前景。《指導意見》的出臺給國內能源行業變革帶來巨大想象空間,而能源互聯網的市場空間也將逐漸明朗。
此次《指導意見》首次明確提出了“互聯網+”智慧能源(以下簡稱能源互聯網)的定義,即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征。對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綜合效率,推動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能源國際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微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多強調的是一種互聯網的思維,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共享經濟時代的到來,從之前單一的“一對多”逐漸轉變為“多對多”的能源消費結構。
十大任務齊推進
能源互聯網將有效推動能源市場的開放和能源產業的升級。根據《指導意見》,能源互聯網未來十年規劃,將先重點推行試點示范項目,在此基礎上,逐漸推動能源互聯網的規模化應用,初步建成能源互聯網產業體系。
整套能源互聯網產業體系的建立,需要從能源行業、通信行業、互聯網行業、法律、金融、資本等各方打破壟斷,重造能源市場格局。其中包括互聯網售電,可再生能源交易,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統,包括工廠能量管理系統、建筑樓宇能量管理系統、家庭能量管理系統,以及區域能量管理系統、社區能量管理系統等內容。
此次《指導意見》中,明確了能源互聯網建設目標和產業發展中的十大重點任務,涉及能源互聯網產業鏈全部內容。包括推動建設智能化能源生產消費基礎設施;加強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絡建設;推動能源與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深度融合;營造開放共享的能源互聯網生態體系,培育售電商、綜合能源運營商和第三方增值服務供應商等新型市場主體;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新模式;發展智慧用能新模式;培育綠色能源靈活交易市場模式;發展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推動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攻關;建設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標準體系。
“這意味著能源互聯網相關技術、裝備、管理將同步配套發展,這樣能源互聯網才能完善,而分布式能源就是協同這些重要發展內容的‘粘合劑’。”黃微說。
主管部門需協同發力
《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給能源互聯網發展指明了方向,但如何讓能源互聯網示范工程真正落地才是業內最為關注的熱點。《指導意見》指出,“2016-2018年,著力推進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工作,建成一批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試點示范項目。”
但據記者了解,在業內人士看來,之前提出的智慧能源系統、能源公社、泛能網理念和相關項目實踐,都可以稱為是能源互聯網的組成單位和雛形,《指導意見》則更進一步用互聯網思維引導提升了分布式能源的技術理念。
“未來互聯網與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和實踐將為分布式能源項目發展打開新的、更大的市場空間。” 黃微說,“今年即使在現有政策下,分布式能源項目也會成級數增長,產業鏈也會吸收更多的工種出現。”
能源互聯網前景向好,但缺乏相應主管部門的參與則略顯舉步維艱。2012年,住建部辦公廳曾發布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并印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兩個文件,開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無論分布式能源還是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均應屬于城市能源范疇,但遺憾的是,多年來,主管部門與國家能源相關職能部門未形成很好銜接,一些示范項目始終推進緩慢。
“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的開展離不開住建部的參與和主導。住建部及各地建設部門也應該一起牽頭,加速具體示范項目的落地。”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委會主任徐曉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
他說,包括分布式源在內的能源互聯網發展應實現多方共嬴,通過市場機制調節,國家政策提供路徑和導向,但具體路線應交給實踐者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