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硅酸鹽所主辦的第137期東方科技論壇“我國人工晶體生長技術的發展現狀和挑戰”近日舉行。來自相關領域的精英專家,圍繞晶體生長的各個重要環節:原輔料制備、生長工藝設計、后續產品加工、配套設備研制、生長方法創新等進行深入探討和研判,可以推動相關產業更健全地發展,有利于提升該學科的整體發展水平。對我國未來高技術產業和國防建設有“不受制于人”的重大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對材料的使用發展史。隨著材料的不斷更新,促進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與變革,社會發展已證明,一些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無一不和晶體材料密切相關:1)用壓電水晶制作的諧振器應用于發報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已出現,二戰時被普遍采用,它開創了現代通訊新時代;2)硅單晶及集成技術的成功,把人類帶入方興未艾的現代計算機時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越來越快,并將會出現量子計算機、光子計算機等采用新運算方式的計算機,但硅單晶在計算機中的重大貢獻卻不容置疑;3)1960年,紅寶石晶體中首次實現激光輸出,標志著光電子時代的來臨¼¼。可以預計,在21世紀中,由于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會促使人們采用不同理論方法與技術途徑來設計、合成與生長各種新型的功能晶體材料,從而將更加促使晶體生長科學與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我國人工晶體材料的生長研究,開創于上世紀50年代中期。回顧50多年來,該領域內的研究從無到有,從零星的實驗室研究發展到現在初具規模的產業,進展是相當迅速的:1)現在我國的人工水晶、單晶硅、人造金剛石、鐵電壓電LN和LT晶體和各類寶石等晶體已成為一個高技術產業;2)KTP,BBO,LBO,BGO,YVO4,PbWO4等晶體已達到了國際先進和領先水平,且均已進入國際市場的競爭行列;3)在助溶劑法、多坩堝下降法等生長技術和工藝方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已達到了國際先進和領先水平,且已實現產業化¼¼。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國際市場上都為國家爭得了榮譽。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市場上最廣泛應用的一些晶體如單晶硅、藍寶石、GaAs、Nd:YAG等,晶體質量和穩定性與國外有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人工晶體生長方法和工藝發展不平衡,如提拉法、泡生法、導模法、區熔法等與國外差距大。長期以來,在生長方法創新、配套設備研制、原輔料處理、后加工制備技術等方面都比較薄弱,整個產業鏈還不夠完善。
近年來,隨著光伏產業、綠色照明產業的迅猛發展,國內多晶硅、藍寶石等相關投資項目呈爆發式增長的勢頭,全國各地興起形形色色的“光伏產業園”“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光谷”等。這股表面繁榮背后實際隱藏著巨大的風險:這些產業都是兩頭在外,如硅原料是整個光伏產業進入壁壘最高的環節,最上游提供太陽能電池級硅材料的專業生產廠商僅有幾家歐美公司;另外如藍寶石襯底的加工及LED器件的制備技術也都掌握在國外大公司手里。因此要突破技術貿易壁壘和政治訛詐,就必須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晶體生長和制備技術,形成產業鏈。
晶體生長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多學科交叉的學科,它的發展需要在物理學、化學、晶體學、晶體生長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工作的專家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做到物理與化學,理論與實踐,結構與性能,研究與開發等多方面的密切結合,才能保證該學科的全面而持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