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發展光伏態度積極,2025年全臺安裝目標傳將由原先的13GW向上提高至20GW。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表示,截至2015年10月止,臺灣光伏安裝量累計共728MW,若以線性成長且在2025年達到20GW,年安裝量的復合成長率需維持28%長達10年,且末2至3年需安裝超過3GW至4GW,比照過去兩年安裝量各約220MW出頭,需配合完善配套措施才可望達成。
林建翰指出,光伏的發電成本已可與多數發電競爭,且對環境的副作用也較其他能源低。臺灣光伏發電新目標雖仍存在不少困難,但日、美、韓、菲、泰、印等不論國家均收或土地面積的差異,光伏發電在眾多國家能源組成中已越發重要。
臺灣新政府能源新政挑戰如下:
優先解決土地問題、松綁地面電站限制
臺灣電費遠低于全球水平、標竿電價下滑速度快,民眾對安裝小系統之意愿低,分布式系統成長幅度有限。此外,臺灣系統用地不足、城市地區因日照時數、遮陰及地價等問題,導致都會區不易成長。農業棚架則因官方對農用地審核嚴謹,不易通過。2015年臺灣光伏安裝量為222MW,且增加的多為畜棚、公有建筑及鄉村地區獨棟屋頂小系統,因此年安裝量難以大幅度成長。
林建翰表示,臺灣如欲成長為GW級市場,需仰賴大型以及商用系統安裝,因此法規對用地問題以及地面型大型系統之限制須優先松綁。解除后臺灣方可仿照海外做法,由中央規劃各地方政府可再生能源目標、開放公共事業級電站建置許可,供資金方建設大型電力系統、提供減稅補貼誘因、開放電業自由化競爭,以要求地方政府大量設置大型示范電站、誘使工業區廠房設置屋頂型系統,供區域電力使用。
擴張財務規劃,加快電網發展速度
目前再生能源發展標竿電價(FIT)規劃總量為6.5~10GW,若依照現有目標,必須擴張財務規劃。EnergyTrend預估,臺灣光伏發電新目標在10年間提供民眾的標竿金額,將需要超過新臺幣2,000億元的財務支撐,尚不包括新電網布建、配電系統成本等。新政府應加快腳步,以現有立院優勢在執政前即通過補貼、電網、相關基礎建設之經費增編,避免未來財政不足之窘境。同時,中央還需要求臺電加快電網布建,減少地方系統與基礎建設步調不一而影響并網進度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