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工信建材字〔2015〕841號
各設區市工信委、住建局(建委)、景德鎮市城市規劃局、省直管縣市工信委(局)、住建局(城建局):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和《綠色建筑行動方案》,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推動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更好地服務于新型城鎮化和綠色建筑發展,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住建部《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工信部聯原〔2015〕309號)文件要求,我們制定了《江西省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計劃》(2016-2018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江西省工信委 江西省住建廳
2015年12月15日
(此件主動公開)
江西省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計劃(2016—2018年)
綠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期內減少對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為加快我省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根據工信部、住建部《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工信部聯原〔2015〕309號)文件要求,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要求,以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等需求為牽引,以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建設江西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為主要目的,以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突出問題為導向,明確重點任務,實現建材工業和建筑業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和可持續發展,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綠色城市建設。
二、計劃目標
到2018年,綠色建材生產比重明顯提升,發展質量明顯改善。綠色建材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提高到30%,力爭綠色建材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億元。品種質量較好滿足綠色建筑需要,與2015年相比,建材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氮氧化物和粉塵排放總量削減8%;綠色建材應用占比穩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30%,綠色建筑應用比例達到50%,試點示范工程應用比例達到70%。
三、主要任務
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大力實施集聚發展、重點企業培育、科技創新、市場示范推廣、重大項目招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等六大工程,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目標。
一是實施綠色建材產業集聚發展工程。依托優勢企業,整合要素資源,完善研發設計、檢測驗證、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公共服務體系,支持我省高安建筑陶瓷、安義鋁合金塑料型材及制品、上猶、廬山區新型玻纖暨復合材料、玉山新型建材等產業基地以綠色建材為特色的產業基地。產業基地要根據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選擇建筑陶瓷、節能門窗、節能保溫材料和新型墻材、玻纖及新型復合材料等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實行“差別競爭、錯位發展”,完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聚,力爭到2018年基地綠色建材銷售收入分別達到300億元、200億元、1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
二是實施重點企業培育工程。加大對綠色建材重點企業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行業龍頭企業集聚,鼓勵龍頭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并購重組。引導中小企業開展專業化配套、承擔國家和省重點產業化項目、參與制定相關標準。到2018年,重點培育3家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龍頭企業,培育10家具有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支撐、發展潛力大的領軍型企業,培育20家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具有高速成長能力和鮮明專業特色的行業骨干企業。
三是實施科技創新提升工程。引導建材生產企業提高信息化、自動化水平,深化電子商務應用。重點建設各類省級及以上產業公共研發平臺、重點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臺。依托大型企業集團、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構建完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發展創新體系。創建一批以綠色建材為特色的技術中心、工程中心或重點實驗室,完善產業發展所需公共研發、技術轉化、檢驗認證等平臺。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提升綠色建材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建材生產與建筑設計、工程建造等上下游企業互動,組建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推動企業與行業科研機構合作,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2018年新增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10個。
四是實施市場示范推廣工程。建立全省綠色建材產業重點企業目錄和產品庫,定期更新并對外發布。編制綠色建材推廣應用計劃,對確定的推廣應用目標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做到“定項目、定規模、定地點、定時間”。
五是實施重大項目招商工程。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綠色建材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創新招商方式,促進綠色建材產業重大項目向我省綠色建材產業承載地集中。各設區市要實施會展招商,加強與行業協會、建材央企、專業會展機構、科研院所等協作,通過各類建材行業的大型會議、專業協會年會、研討會、鑒定會、展覽會等宣傳推介建材產業承載地硬件和軟件服務水平。開展專題招商,選擇產業優勢明顯、企業集聚度高的地區,舉辦各類專題招商會,加強同省內外協會和商會的聯系和溝通,做好委托招商、以商招商。
六是實施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程。按照《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建立我省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制度,明確承擔省級綠色建材評價標識日常管理工作的機構,組建我省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開展綠色建材星級評價,發布我省綠色建材產品目錄。指導建筑業和消費者選材,促進建設省內統一、開放有序的綠色建材市場。建立綠色建材數據庫和信息采集、共享制度。構建綠色建材選用機制,疏通建筑工程綠色建材選用通道,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圍繞綠色建筑需求和建材工業發展方向,重點開展通用建筑材料、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與建筑室內外環境保護等方面材料和產品的綠色評價工作。在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和開展綠色建筑評價工作中強化對綠色建材應用的相關要求。在省工信委、省住建廳各類試點示范工程和推廣項目中,進一步明確對綠色建材使用的規定。
四、發展重點
(一)建材工業綠色發展
1、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定期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支持現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提高綠色制造水平。推廣應用建材窯爐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煤潔凈氣化以及建材智能制造、資源綜合利用等共性技術。全面推廣無鉻耐火材料,從源頭消減重金屬污染。推廣結構功能一體化、長壽命及施工便利的新型耐火材料和微孔結構高效隔熱材料。
2、強化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支持利用城市周邊現有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險廢物等(今后三年我省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等廢棄物項目見附表一)。支持利用尾礦、產業固體廢棄物,生產新型墻體材料、機制砂石等。以建筑垃圾處理和再利用為重點,加強再生建材生產技術和工藝研發,提高固體廢棄物消納量和產品質量。
3、推進兩化融合,發展智能制造。引導建材生產企業提高信息化、自動化水平,重點在水泥、建筑衛生陶瓷等行業推進智能制造并提升水平。深化電子商務應用,利用二維碼、云計算等技術建立綠色建材可追溯信息系統,提高綠色建材物流信息化和供應鏈協同水平。開發推廣工業機器人,在陶瓷、玻璃、玻纖等行業開展“機器代人”試點。
(二)水泥與制品綠色發展
4、水泥原燃材料的綠色使用。采用先進的礦山安全爆破和均化開采、原料預均化技術和設施。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加強環境保護,及時復墾綠化,嚴防水土流失。積極探索原燃材料的合理使用,拓展低品位原料的使用等。
5、水泥生產過程綠色制造。強化節能減排,降低能耗、物耗、料耗。統籌構建碳減排循環經濟產業鏈。限制使用并加快淘汰含鉻耐火材料和預熱器內筒,積極推進水泥窯無鉻化。統籌消納利用當地適合用作混合材的固體廢物。水泥熟料生產采用抑制氮氧化物產生的工藝和原燃材料,逐步實現把“減碳排放”作為水泥產業綠色發展的主要指標之一。
加快推廣水泥回轉窯控制系統在線仿真技術,重點推廣水泥生產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現場總線技術、窯頭和筒體溫度檢測控制系統、窯尾加料控制技術,實現原料配備、窯爐控制和熟料粉磨的全系統智能優化,并在工業窯爐、投料裝車等危險、重復作業環節應用機器人智能操作。開展具有采購、生產、倉儲、銷售、運輸、質量管理、能源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功能的商業智能系統應用(BI)。2018年我省水泥行業應用優化控制系統的生產線要達到50%以上。
著力提質增效,改變水泥產業發展的傳統觀念,從以往單純追求量的擴張轉變為質的提升。一是充分發揮現有水泥生產能力的經濟效益,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原則上不新上新增水泥產能項目。二是鼓勵水泥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真正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行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三是重點鼓勵支持我省5大水泥企業技術改造,提高裝備技術水平,提升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
6、發展高品質和專用水泥。鼓勵生產和使用高標號水泥。結合江西水利、核電、道路的建設情況,優先發展并規范使用大壩、核電、道路等工程專用水泥。支持延伸產業鏈,完善混凝土摻合料標準,加快機制砂石工業化、標準化和綠色化。
7、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鼓勵使用C35及以上強度等級預拌混凝土,推廣大摻量摻合料及再生骨料應用技術,提升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水平。研究開發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設計和評價技術,延長工程壽命。到2018年,水泥散裝率達到65%,混凝土預拌使用率達到60%,高性能混凝土應用占預拌混凝土比例達到30%;砂漿預拌使用率達到25%。
8、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及構配件。積極推廣成熟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優化完善現有預制框架、剪力墻、框架-剪力墻結構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完善混凝土預制構配件的通用體系,推進疊合樓板、內外墻板、樓梯陽臺、廚衛裝飾等工廠化生產,引導構配件產業系列化開發、規模化生產、配套化供應。
(三)建筑衛生陶瓷綠色發展
9、促進建筑衛生陶瓷結構調整和優化。引導企業由生產拋光瓷質磚向生產陶質磚轉型升級,促進節能減排,重點支持高安建筑陶瓷產業基地綠色發展,優先支持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今后三年我省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項目見附表二),推廣應用陶瓷窯爐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煤潔凈氣化,在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的工作,提高低質原料的使用量。
10、推廣陶瓷薄磚和節水潔具。推廣使用大型化、薄型化的陶瓷磚,節水、輕量的座便器(小便器)。開發新型水龍頭、馬桶蓋等智能衛浴用品,促進衛生陶瓷人性化、智能化生產,更好滿足個性化消費。大力支持我省科技企業發展透水磚等城鎮道路建設材料及集水系統,支撐海綿城市建設。
(四)新型墻體和節能保溫材料革新綠色發展
11、新型墻體材料革新。重點發展本質安全和節能環保、輕質高強的墻體和屋面材料,引導利用可再生資源制備新型墻體材料。依托尾礦、建筑廢棄物等資源建設新型墻體材料、機制砂石生產基地。推廣預拌砂漿,研發推廣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應用的配套墻體材料。到2018年末,全省11個設區市和10個縣級市城市規劃區全部實現“限粘”,有條件地區實現“禁粘”;所有縣城規劃區實現“禁實”;全省墻材革新工作信息化系統一期項目推廣使用,覆蓋省、市、縣、生產企業、應用單位,覆蓋生產、銷售、使用環節,二期項目啟動。推進新型墻體材料在鄉鎮農村的應用。
12、發展高效節能保溫材料。鼓勵發展保溫、隔熱及防火性能良好、施工便利、使用壽命長的外墻保溫材料,開發推廣結構與保溫裝飾一體化外墻板,我省應重點研發和生產保溫性能好、燃燒等級高、力學性能好、吸水率低、使用壽命長的無機保溫板材和復合防火保溫板材,可以與構造部件進行有機結合,更有利于生產標準化、部件化和配套的產品,促進住宅產業化的發展。
(五)鋼結構和木結構建筑推廣
13、發展鋼結構建筑和金屬建材。在文化體育、教育醫療、交通樞紐、商業倉儲等公共建筑中積極采用鋼結構,發展鋼結構住宅。工業建筑和基礎設施大量采用鋼結構。在大跨度工業廠房中全面采用鋼結構。推進輕鋼結構農房建設。鼓勵生產和使用輕型鋁合金模板和彩鋁板以及鋁塑板。
14、發展木結構建筑。促進城鎮木結構建筑應用,推動木結構建筑在政府投資的學校、幼托、敬老院、園林景觀等低層新建公共建筑,以及城鎮平改坡中使用。推進多層木-鋼、木-混凝土混合結構建筑,在以木結構建筑為特色的地區、旅游度假區重點推廣木結構建筑。在較富裕的農村自建住宅、新農村居民點建設中重點推進木結構農房建設。
15、大力發展生物質建材。促進木材加工和保護產業發展,支持利用農作物秸稈、竹纖維、木屑等發展生物質建材,我省特別支持稻殼人造板、水泥刨花板,甘蔗渣刨花板、滯燃防火棉桿人造板、竹膠合板建筑模板、小徑材的生產和應用。優先發展和使用生物質纖維增強的木塑、新型鎂質建材等圍護用和裝飾裝修用產品。鼓勵在竹資源豐富的宜春、贛州、吉安、撫州等地區,發展竹制建材和竹結構建筑。深化重組竹生產工藝和技術開發新型環保竹材產品。
(六)先進玻璃和節能門窗推廣
16、大力推廣安全先進玻璃和節能門窗。實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建設高星級綠色建筑,發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新建公共建筑、綠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應使用低輻射鍍膜玻璃、真(中)空玻璃、斷橋鋁合金等節能門窗,帶動玻璃和鋁型材生產線升級改造。加強安全玻璃生產和使用監督檢查,切實規范建筑安全玻璃生產、流通、設計、使用和安裝管理,防止以次充好,消除玻璃門窗和幕墻安全隱患。鼓勵太陽能光熱、光伏與建筑裝配一體化,帶動光熱光伏玻璃產業發展。支持發展電子信息用屏顯玻璃基板、防火玻璃、汽車和高鐵等用風擋玻璃基板等新產品,提高深加工水平和產品附加值。
(七)化學建材消費升級
17、提升管材和型材品質。大力推廣應用耐腐蝕、密封性好、保溫節能的新型管材和型材,提高使用壽命和耐久性。支持生產和推廣使用大口徑、耐腐蝕、長壽命、低滲漏、免維護的高分子材料或復合材料管材、管件,支撐地下管廊建設。
18、推廣環境友好型涂料、防水和密封材料。支持發展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水性、高固含量、超耐候性、多功能性建筑涂料、建筑膠黏劑,推廣應用耐腐蝕、耐老化、使用壽命長、施工方便快捷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密封材料和熱反射膜。
(八)綠色建材下鄉
19、支持綠色農房建設。結合江西新農村建設、綠色農房建設需要,落實《關于開展綠色農房建設的通知》,引導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生產和使用綠色建材,編制綠色農房用綠色建材產品目錄,重點推廣應用節能門窗、輕型保溫砌塊、預制部品部件等綠色建材產品,提高綠色農房防災減災能力。
20、支持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圍繞現代設施農業,積極發展和推廣安全性好、性價比高、使用便利的玻璃、巖棉、玻纖及新型復合材料等產品。
五、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協調機制,加強綠色建材生產應用與綠色建筑發展、綠色城市建設的內在聯系,統籌綠色建材生產、使用、標準、評價等環節,加強政策銜接,強化部門聯動,組織實施相關行動,督促落實重點任務,協調完善推進措施。
(二)提升創新能力
引導企業與綠色建材科研機構對接,加強與國家級產業研究院和高校以及行業龍頭企業研發中心的聯系,解決企業技術上和發展中的難題。加大綠色建材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對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高級管理人才按相關政策給予優先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普遍建立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并積極申報承建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或與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建研發機構。
(三)創新融資渠道
建立、完善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產業投融資機制。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建材產業項目信貸支持力度。通過制定發布綠色建材產業鼓勵發展目錄等方式,引導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社會資金進入綠色建材產業。積極采用融資租賃等多種方式,拓寬企業和工程項目的投融資渠道。
(四)優化發展環境
制定和完善綠色建材準入和相關標準,公告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和生產線名單。強化環保、能耗、質量和安全標準約束,完善地方標準體系。加強建筑工程設計規范與綠色建材產品標準的聯動。并建立我省綠色建材企業、產品目錄,優先使用、重點推廣。加大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和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情況、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
(五)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組織行業協會和相關單位深入研究我省綠色建材發展中的機遇及目前面臨的問題,為政府決策部門制定綠色建材發展政策提供依據。
(六)研究制定配套政策
拓寬資金渠道,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投入,支持企業開展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技術改造。激勵水泥窯協同處置、節能玻璃門窗、節水潔具、陶瓷薄磚、新型墻材等綠色建材生產和消費。設立綠色建材發展專項資金,對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將綠色建材評價標識信息納入政府采購、招投標、融資授信等環節的采信系統。研究制定綠色建材專項財政補貼和生產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
(七)開展宣傳教育和檢查
加大培訓力度,開展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的培訓。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強化公眾綠色生產和消費理念,提高對綠色建材政策的理解與參與,使綠色建材的生產與應用成為全行業和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開展綠色建材行動檢查,對不執行綠色建材生產和使用有關規定的,要加強輿論監督和通報批評。
各設區市工信委、住建局(建委)、景德鎮市城市規劃局、省直管縣市工信委(局)、住建局(城建局):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和《綠色建筑行動方案》,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推動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更好地服務于新型城鎮化和綠色建筑發展,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住建部《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工信部聯原〔2015〕309號)文件要求,我們制定了《江西省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計劃》(2016-2018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江西省工信委 江西省住建廳
2015年12月15日
(此件主動公開)
江西省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計劃(2016—2018年)
綠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期內減少對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為加快我省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根據工信部、住建部《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工信部聯原〔2015〕309號)文件要求,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要求,以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等需求為牽引,以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建設江西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為主要目的,以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突出問題為導向,明確重點任務,實現建材工業和建筑業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和可持續發展,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綠色城市建設。
二、計劃目標
到2018年,綠色建材生產比重明顯提升,發展質量明顯改善。綠色建材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提高到30%,力爭綠色建材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億元。品種質量較好滿足綠色建筑需要,與2015年相比,建材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氮氧化物和粉塵排放總量削減8%;綠色建材應用占比穩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30%,綠色建筑應用比例達到50%,試點示范工程應用比例達到70%。
三、主要任務
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大力實施集聚發展、重點企業培育、科技創新、市場示范推廣、重大項目招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等六大工程,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目標。
一是實施綠色建材產業集聚發展工程。依托優勢企業,整合要素資源,完善研發設計、檢測驗證、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公共服務體系,支持我省高安建筑陶瓷、安義鋁合金塑料型材及制品、上猶、廬山區新型玻纖暨復合材料、玉山新型建材等產業基地以綠色建材為特色的產業基地。產業基地要根據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選擇建筑陶瓷、節能門窗、節能保溫材料和新型墻材、玻纖及新型復合材料等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實行“差別競爭、錯位發展”,完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聚,力爭到2018年基地綠色建材銷售收入分別達到300億元、200億元、1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
二是實施重點企業培育工程。加大對綠色建材重點企業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行業龍頭企業集聚,鼓勵龍頭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并購重組。引導中小企業開展專業化配套、承擔國家和省重點產業化項目、參與制定相關標準。到2018年,重點培育3家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龍頭企業,培育10家具有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支撐、發展潛力大的領軍型企業,培育20家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具有高速成長能力和鮮明專業特色的行業骨干企業。
三是實施科技創新提升工程。引導建材生產企業提高信息化、自動化水平,深化電子商務應用。重點建設各類省級及以上產業公共研發平臺、重點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臺。依托大型企業集團、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構建完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發展創新體系。創建一批以綠色建材為特色的技術中心、工程中心或重點實驗室,完善產業發展所需公共研發、技術轉化、檢驗認證等平臺。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提升綠色建材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建材生產與建筑設計、工程建造等上下游企業互動,組建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推動企業與行業科研機構合作,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2018年新增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10個。
四是實施市場示范推廣工程。建立全省綠色建材產業重點企業目錄和產品庫,定期更新并對外發布。編制綠色建材推廣應用計劃,對確定的推廣應用目標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做到“定項目、定規模、定地點、定時間”。
五是實施重大項目招商工程。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綠色建材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創新招商方式,促進綠色建材產業重大項目向我省綠色建材產業承載地集中。各設區市要實施會展招商,加強與行業協會、建材央企、專業會展機構、科研院所等協作,通過各類建材行業的大型會議、專業協會年會、研討會、鑒定會、展覽會等宣傳推介建材產業承載地硬件和軟件服務水平。開展專題招商,選擇產業優勢明顯、企業集聚度高的地區,舉辦各類專題招商會,加強同省內外協會和商會的聯系和溝通,做好委托招商、以商招商。
六是實施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程。按照《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建立我省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制度,明確承擔省級綠色建材評價標識日常管理工作的機構,組建我省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開展綠色建材星級評價,發布我省綠色建材產品目錄。指導建筑業和消費者選材,促進建設省內統一、開放有序的綠色建材市場。建立綠色建材數據庫和信息采集、共享制度。構建綠色建材選用機制,疏通建筑工程綠色建材選用通道,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圍繞綠色建筑需求和建材工業發展方向,重點開展通用建筑材料、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與建筑室內外環境保護等方面材料和產品的綠色評價工作。在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和開展綠色建筑評價工作中強化對綠色建材應用的相關要求。在省工信委、省住建廳各類試點示范工程和推廣項目中,進一步明確對綠色建材使用的規定。
四、發展重點
(一)建材工業綠色發展
1、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定期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支持現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提高綠色制造水平。推廣應用建材窯爐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煤潔凈氣化以及建材智能制造、資源綜合利用等共性技術。全面推廣無鉻耐火材料,從源頭消減重金屬污染。推廣結構功能一體化、長壽命及施工便利的新型耐火材料和微孔結構高效隔熱材料。
2、強化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支持利用城市周邊現有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險廢物等(今后三年我省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等廢棄物項目見附表一)。支持利用尾礦、產業固體廢棄物,生產新型墻體材料、機制砂石等。以建筑垃圾處理和再利用為重點,加強再生建材生產技術和工藝研發,提高固體廢棄物消納量和產品質量。
3、推進兩化融合,發展智能制造。引導建材生產企業提高信息化、自動化水平,重點在水泥、建筑衛生陶瓷等行業推進智能制造并提升水平。深化電子商務應用,利用二維碼、云計算等技術建立綠色建材可追溯信息系統,提高綠色建材物流信息化和供應鏈協同水平。開發推廣工業機器人,在陶瓷、玻璃、玻纖等行業開展“機器代人”試點。
(二)水泥與制品綠色發展
4、水泥原燃材料的綠色使用。采用先進的礦山安全爆破和均化開采、原料預均化技術和設施。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加強環境保護,及時復墾綠化,嚴防水土流失。積極探索原燃材料的合理使用,拓展低品位原料的使用等。
5、水泥生產過程綠色制造。強化節能減排,降低能耗、物耗、料耗。統籌構建碳減排循環經濟產業鏈。限制使用并加快淘汰含鉻耐火材料和預熱器內筒,積極推進水泥窯無鉻化。統籌消納利用當地適合用作混合材的固體廢物。水泥熟料生產采用抑制氮氧化物產生的工藝和原燃材料,逐步實現把“減碳排放”作為水泥產業綠色發展的主要指標之一。
加快推廣水泥回轉窯控制系統在線仿真技術,重點推廣水泥生產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現場總線技術、窯頭和筒體溫度檢測控制系統、窯尾加料控制技術,實現原料配備、窯爐控制和熟料粉磨的全系統智能優化,并在工業窯爐、投料裝車等危險、重復作業環節應用機器人智能操作。開展具有采購、生產、倉儲、銷售、運輸、質量管理、能源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功能的商業智能系統應用(BI)。2018年我省水泥行業應用優化控制系統的生產線要達到50%以上。
著力提質增效,改變水泥產業發展的傳統觀念,從以往單純追求量的擴張轉變為質的提升。一是充分發揮現有水泥生產能力的經濟效益,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原則上不新上新增水泥產能項目。二是鼓勵水泥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真正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行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三是重點鼓勵支持我省5大水泥企業技術改造,提高裝備技術水平,提升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
6、發展高品質和專用水泥。鼓勵生產和使用高標號水泥。結合江西水利、核電、道路的建設情況,優先發展并規范使用大壩、核電、道路等工程專用水泥。支持延伸產業鏈,完善混凝土摻合料標準,加快機制砂石工業化、標準化和綠色化。
7、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鼓勵使用C35及以上強度等級預拌混凝土,推廣大摻量摻合料及再生骨料應用技術,提升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水平。研究開發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設計和評價技術,延長工程壽命。到2018年,水泥散裝率達到65%,混凝土預拌使用率達到60%,高性能混凝土應用占預拌混凝土比例達到30%;砂漿預拌使用率達到25%。
8、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及構配件。積極推廣成熟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優化完善現有預制框架、剪力墻、框架-剪力墻結構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完善混凝土預制構配件的通用體系,推進疊合樓板、內外墻板、樓梯陽臺、廚衛裝飾等工廠化生產,引導構配件產業系列化開發、規模化生產、配套化供應。
(三)建筑衛生陶瓷綠色發展
9、促進建筑衛生陶瓷結構調整和優化。引導企業由生產拋光瓷質磚向生產陶質磚轉型升級,促進節能減排,重點支持高安建筑陶瓷產業基地綠色發展,優先支持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今后三年我省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項目見附表二),推廣應用陶瓷窯爐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煤潔凈氣化,在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的工作,提高低質原料的使用量。
10、推廣陶瓷薄磚和節水潔具。推廣使用大型化、薄型化的陶瓷磚,節水、輕量的座便器(小便器)。開發新型水龍頭、馬桶蓋等智能衛浴用品,促進衛生陶瓷人性化、智能化生產,更好滿足個性化消費。大力支持我省科技企業發展透水磚等城鎮道路建設材料及集水系統,支撐海綿城市建設。
(四)新型墻體和節能保溫材料革新綠色發展
11、新型墻體材料革新。重點發展本質安全和節能環保、輕質高強的墻體和屋面材料,引導利用可再生資源制備新型墻體材料。依托尾礦、建筑廢棄物等資源建設新型墻體材料、機制砂石生產基地。推廣預拌砂漿,研發推廣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應用的配套墻體材料。到2018年末,全省11個設區市和10個縣級市城市規劃區全部實現“限粘”,有條件地區實現“禁粘”;所有縣城規劃區實現“禁實”;全省墻材革新工作信息化系統一期項目推廣使用,覆蓋省、市、縣、生產企業、應用單位,覆蓋生產、銷售、使用環節,二期項目啟動。推進新型墻體材料在鄉鎮農村的應用。
12、發展高效節能保溫材料。鼓勵發展保溫、隔熱及防火性能良好、施工便利、使用壽命長的外墻保溫材料,開發推廣結構與保溫裝飾一體化外墻板,我省應重點研發和生產保溫性能好、燃燒等級高、力學性能好、吸水率低、使用壽命長的無機保溫板材和復合防火保溫板材,可以與構造部件進行有機結合,更有利于生產標準化、部件化和配套的產品,促進住宅產業化的發展。
(五)鋼結構和木結構建筑推廣
13、發展鋼結構建筑和金屬建材。在文化體育、教育醫療、交通樞紐、商業倉儲等公共建筑中積極采用鋼結構,發展鋼結構住宅。工業建筑和基礎設施大量采用鋼結構。在大跨度工業廠房中全面采用鋼結構。推進輕鋼結構農房建設。鼓勵生產和使用輕型鋁合金模板和彩鋁板以及鋁塑板。
14、發展木結構建筑。促進城鎮木結構建筑應用,推動木結構建筑在政府投資的學校、幼托、敬老院、園林景觀等低層新建公共建筑,以及城鎮平改坡中使用。推進多層木-鋼、木-混凝土混合結構建筑,在以木結構建筑為特色的地區、旅游度假區重點推廣木結構建筑。在較富裕的農村自建住宅、新農村居民點建設中重點推進木結構農房建設。
15、大力發展生物質建材。促進木材加工和保護產業發展,支持利用農作物秸稈、竹纖維、木屑等發展生物質建材,我省特別支持稻殼人造板、水泥刨花板,甘蔗渣刨花板、滯燃防火棉桿人造板、竹膠合板建筑模板、小徑材的生產和應用。優先發展和使用生物質纖維增強的木塑、新型鎂質建材等圍護用和裝飾裝修用產品。鼓勵在竹資源豐富的宜春、贛州、吉安、撫州等地區,發展竹制建材和竹結構建筑。深化重組竹生產工藝和技術開發新型環保竹材產品。
(六)先進玻璃和節能門窗推廣
16、大力推廣安全先進玻璃和節能門窗。實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建設高星級綠色建筑,發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新建公共建筑、綠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應使用低輻射鍍膜玻璃、真(中)空玻璃、斷橋鋁合金等節能門窗,帶動玻璃和鋁型材生產線升級改造。加強安全玻璃生產和使用監督檢查,切實規范建筑安全玻璃生產、流通、設計、使用和安裝管理,防止以次充好,消除玻璃門窗和幕墻安全隱患。鼓勵太陽能光熱、光伏與建筑裝配一體化,帶動光熱光伏玻璃產業發展。支持發展電子信息用屏顯玻璃基板、防火玻璃、汽車和高鐵等用風擋玻璃基板等新產品,提高深加工水平和產品附加值。
(七)化學建材消費升級
17、提升管材和型材品質。大力推廣應用耐腐蝕、密封性好、保溫節能的新型管材和型材,提高使用壽命和耐久性。支持生產和推廣使用大口徑、耐腐蝕、長壽命、低滲漏、免維護的高分子材料或復合材料管材、管件,支撐地下管廊建設。
18、推廣環境友好型涂料、防水和密封材料。支持發展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水性、高固含量、超耐候性、多功能性建筑涂料、建筑膠黏劑,推廣應用耐腐蝕、耐老化、使用壽命長、施工方便快捷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密封材料和熱反射膜。
(八)綠色建材下鄉
19、支持綠色農房建設。結合江西新農村建設、綠色農房建設需要,落實《關于開展綠色農房建設的通知》,引導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生產和使用綠色建材,編制綠色農房用綠色建材產品目錄,重點推廣應用節能門窗、輕型保溫砌塊、預制部品部件等綠色建材產品,提高綠色農房防災減災能力。
20、支持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圍繞現代設施農業,積極發展和推廣安全性好、性價比高、使用便利的玻璃、巖棉、玻纖及新型復合材料等產品。
五、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協調機制,加強綠色建材生產應用與綠色建筑發展、綠色城市建設的內在聯系,統籌綠色建材生產、使用、標準、評價等環節,加強政策銜接,強化部門聯動,組織實施相關行動,督促落實重點任務,協調完善推進措施。
(二)提升創新能力
引導企業與綠色建材科研機構對接,加強與國家級產業研究院和高校以及行業龍頭企業研發中心的聯系,解決企業技術上和發展中的難題。加大綠色建材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對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高級管理人才按相關政策給予優先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普遍建立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并積極申報承建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或與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建研發機構。
(三)創新融資渠道
建立、完善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產業投融資機制。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建材產業項目信貸支持力度。通過制定發布綠色建材產業鼓勵發展目錄等方式,引導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社會資金進入綠色建材產業。積極采用融資租賃等多種方式,拓寬企業和工程項目的投融資渠道。
(四)優化發展環境
制定和完善綠色建材準入和相關標準,公告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和生產線名單。強化環保、能耗、質量和安全標準約束,完善地方標準體系。加強建筑工程設計規范與綠色建材產品標準的聯動。并建立我省綠色建材企業、產品目錄,優先使用、重點推廣。加大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和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情況、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
(五)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組織行業協會和相關單位深入研究我省綠色建材發展中的機遇及目前面臨的問題,為政府決策部門制定綠色建材發展政策提供依據。
(六)研究制定配套政策
拓寬資金渠道,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投入,支持企業開展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技術改造。激勵水泥窯協同處置、節能玻璃門窗、節水潔具、陶瓷薄磚、新型墻材等綠色建材生產和消費。設立綠色建材發展專項資金,對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將綠色建材評價標識信息納入政府采購、招投標、融資授信等環節的采信系統。研究制定綠色建材專項財政補貼和生產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
(七)開展宣傳教育和檢查
加大培訓力度,開展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的培訓。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強化公眾綠色生產和消費理念,提高對綠色建材政策的理解與參與,使綠色建材的生產與應用成為全行業和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開展綠色建材行動檢查,對不執行綠色建材生產和使用有關規定的,要加強輿論監督和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