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無錫的靈魂,水是城市的特色”。在11月8日召開的《2009全球人居環境論壇》上,無錫市領導演講一開始就肯定了水對于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全球綠色城市”是授予在綠色環保、可持續人居環境領域作出杰出貢獻的城市,無錫今年獨家獲得這項榮譽并非偶然。從本世紀初提出的“打太湖牌、唱運河歌、建山水城”目標,到現在加快建設生態城、旅游與現代服務城、高科技產業城、宜居城,無錫“保障水安全,建設可持續的人居環境”的決心與步伐從未停息。從一組組水環境達標數據、一項項環境治理成果,我們也看到了無錫生態環境的變化。
太湖治理成效顯著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無錫市市歌如是唱,其政府和百姓也深知太湖水治理對城市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去年,我市在太湖流域率先出臺《關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無錫太湖保護區的決定》,同時,圍繞著太湖治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規和實施措施相繼出臺。
目前,全市已累計建成覆蓋所有城鎮的68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到151.3萬噸,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從今年開始,還將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污水支管網全覆蓋,到2011年全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通過排污口封堵、岸線整治、淤泥清除、生態修復等措施。重點啟動貢湖灣濕地等六大濕地工程,面積達1萬畝。全面開展沿太湖200米范圍內退耕、退漁、退房建設生態防護林和入湖河道生態綠地,取消水源保護區范圍和環太湖1公里核心區的畜禽養殖,清除太湖貢湖水域80平方公里范圍內定置漁具及水上餐廳。開辟長江第二水源地,日供水能力達到80萬噸。完成了貢湖水源地取水口延伸工程,取水口向湖心延伸3000米,取水口水質提高了一個等級。在凈水廠前端建設預處理設施,末端建設深度處理工程。提前執行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新標準,去年1月起,水質檢測指標由原來的35項增加至106項,并實現全部持續達標。
另外,無錫還加強了太湖水質監測預警工程建設,由太湖辦、環保、水利、公用、衛生、氣象等部門組成太湖水質監測預警中心,形成水、陸、空“三位一體”的監測體系。
經過努力,無錫的太湖治理工作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總體穩定,主要水質指標持續改善,高錳酸鹽指數、總氮、總磷和富營養化指數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9%、16%、18%和4%;主要飲用水源地沙渚、錫東水質全部達標,均達到Ш類標準;12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91.7%,較去年同期上升25個百分點;太湖無錫水域水體中藻類聚集的時間延后、頻次和面積大幅減少,首次出現藻類集聚現象的時間較去年晚了約20天,藻類密度最大值同比下降78%,聚集最大面積下降69%。
人居環境指標全部達標
目前全市正大力創建全國最佳人居環境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各項考核指標穩中有升。2008年,全市植樹造林6900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2.3%;市區新增城市綠地71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 43%,全長38公里蠡湖環湖綠帶全面建成。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達343天。城市供水普及率99.8%,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實施節能和循環項目85個,全市900多家企業完成清潔生產審核,600多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廣泛開展綠色創建活動,建成省級以上環境優美鄉鎮48個,其中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26個;省、市級生態村250個,達自然村總數的31%。
圍繞節地、節能、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以光伏太陽能并網發電、單體建筑綜合應用、城市道路公共照明、區級及景觀照明燈示范系統開發為重點,積極推廣及集中式太陽能供熱、制冷與通風技術。同時,加強了節能型住宅建設,實現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3.4平方米(按常住人口數平均)。對照“中國人居環境獎”考核指標,我市16項考核指標已全部達到國家和省考核標準。
治理太湖和轉型發展結合
一方面太湖要治理,另一方面經濟也要持續發展,兩者如何結合?無錫把太湖治理的成效作為太湖流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標志,把太湖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作為太湖治理的根本保證,使太湖地區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使無錫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接下來,無錫還將以治理太湖為重點,全力推進新一輪環境整治“十大工程”,即:飲用水安全工程、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達標和污水管網全覆蓋工程、工業布局調整和六大重點行業提標改造工程、主要入湖河道及城區河道綜合整治工程、調水引流和引排通道工程、生態清淤工程、生態濕地和防護林建設工程、垃圾處理工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工程。開展環保專項行動,以解決群眾呼聲強烈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
作為節能減排的根本,無錫還將加快經濟增長從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生產制造向設計創造、資源依賴向科技依托的轉變,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和現代高效農業,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強科技自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