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環境問題研究的“德國觀察”組織8日公布2016“氣候變化表現指數”報告,對全球58個主要碳排放經濟體在控制氣候變化方面所做努力進行評估和排名。
【大排名】
排名把58個國家和地區分作5個梯級,分別是“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
“非常好”一檔應有三個。但今年排名中,前三位依舊留空,以表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控制氣候變化方面已經做出足夠努力”。
被列為“好”的共有13個,依次是丹麥、英國、瑞典、比利時、法國、塞浦路斯、摩洛哥、意大利、愛爾蘭、盧森堡、瑞士、馬耳他和拉脫維亞。
列為“一般”的共計14個,依次是匈牙利、羅馬尼亞、葡萄牙、立陶宛、克羅地亞、德國、芬蘭、印度尼西亞、印度、斯洛伐克、冰島、墨西哥、捷克、埃及。
被排入“差”的依次是,斯洛文尼亞、波蘭、希臘、美國、荷蘭、挪威、保加利亞、南非、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西班牙、新西蘭、巴西、白俄羅斯、奧地利、烏克蘭和中國。
墊底“非常差”一檔的依次是,阿根廷、泰國、土耳其、愛沙尼亞、中國臺灣、俄羅斯、伊朗、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和沙特阿拉伯。
全球前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美國和印度分別排第47位、第34位和第25位。
【中國改變推動世界】
在綜合排名中,中國排在第47位,比前一年前進3位,升入上一梯級。
報告說,就“碳排放趨勢”指標而言,中國顯現積極跡象:2014年至2015年的數據顯示,中國能源需求增長與經濟增長脫鉤;中國2015年煤炭消費量下降近6%。
“氣候變化相關政策”指標的評估中,中國獲評“較好”。
此外,中國可再生能源使用持續增加,在相關指標的評估中被認為“繼續上升趨勢”。
就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而言,中國的排放量最高,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8.03%。但評估方提醒,中國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比例遠高于其他國家;而中國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貢獻比例為16.51%,僅次于占16.74%的美國。
如果按照人均排放量算,中國在全球碳排放最多的10個國家中排第8位,遠低于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等。
報告在開篇部分援引美國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最近一項研究成果說,中國的多項改變“正在推動國際市場結構性轉變”。
【關于“氣候變化表現指數”】
“氣候變化表現指數”報告由致力于環境問題研究的“德國觀察”組織主導調查編撰,環保組織“歐洲氣候行動網絡”提供協助,迄今已有7個年頭。這一指數針對占全球碳排放90%的58個國家和地區為研究對象,對這些經濟體的碳排放水平現狀、碳排放趨勢、新能源使用情況、效能、氣候變化相關政策5大指標按3:3:1:1:2的配比進行綜合評分,而后進行排名和專項趨勢研究。這一研究把人口、GDP等因素納入考量范圍。該排名把58個國家和地區分作5個梯次,分別是“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除按國別和地區的橫向比較外,報告還提供同一國家和地區的縱向對比和趨勢變化,具有較高參考價值。這一報告每年出臺一次,今年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期間公布,受到全球媒體關注。
【大排名】
排名把58個國家和地區分作5個梯級,分別是“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
“非常好”一檔應有三個。但今年排名中,前三位依舊留空,以表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控制氣候變化方面已經做出足夠努力”。
被列為“好”的共有13個,依次是丹麥、英國、瑞典、比利時、法國、塞浦路斯、摩洛哥、意大利、愛爾蘭、盧森堡、瑞士、馬耳他和拉脫維亞。
列為“一般”的共計14個,依次是匈牙利、羅馬尼亞、葡萄牙、立陶宛、克羅地亞、德國、芬蘭、印度尼西亞、印度、斯洛伐克、冰島、墨西哥、捷克、埃及。
被排入“差”的依次是,斯洛文尼亞、波蘭、希臘、美國、荷蘭、挪威、保加利亞、南非、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西班牙、新西蘭、巴西、白俄羅斯、奧地利、烏克蘭和中國。
墊底“非常差”一檔的依次是,阿根廷、泰國、土耳其、愛沙尼亞、中國臺灣、俄羅斯、伊朗、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和沙特阿拉伯。
全球前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美國和印度分別排第47位、第34位和第25位。
【中國改變推動世界】
在綜合排名中,中國排在第47位,比前一年前進3位,升入上一梯級。
報告說,就“碳排放趨勢”指標而言,中國顯現積極跡象:2014年至2015年的數據顯示,中國能源需求增長與經濟增長脫鉤;中國2015年煤炭消費量下降近6%。
“氣候變化相關政策”指標的評估中,中國獲評“較好”。
此外,中國可再生能源使用持續增加,在相關指標的評估中被認為“繼續上升趨勢”。
就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而言,中國的排放量最高,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8.03%。但評估方提醒,中國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比例遠高于其他國家;而中國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貢獻比例為16.51%,僅次于占16.74%的美國。
如果按照人均排放量算,中國在全球碳排放最多的10個國家中排第8位,遠低于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等。
報告在開篇部分援引美國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最近一項研究成果說,中國的多項改變“正在推動國際市場結構性轉變”。
【關于“氣候變化表現指數”】
“氣候變化表現指數”報告由致力于環境問題研究的“德國觀察”組織主導調查編撰,環保組織“歐洲氣候行動網絡”提供協助,迄今已有7個年頭。這一指數針對占全球碳排放90%的58個國家和地區為研究對象,對這些經濟體的碳排放水平現狀、碳排放趨勢、新能源使用情況、效能、氣候變化相關政策5大指標按3:3:1:1:2的配比進行綜合評分,而后進行排名和專項趨勢研究。這一研究把人口、GDP等因素納入考量范圍。該排名把58個國家和地區分作5個梯次,分別是“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除按國別和地區的橫向比較外,報告還提供同一國家和地區的縱向對比和趨勢變化,具有較高參考價值。這一報告每年出臺一次,今年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期間公布,受到全球媒體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