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會讓自己陷入狼狽的境地,在傳統能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太陽能、風能、核能、海洋能等新能源都已粉墨登場,并將成為未來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發展新能源是對傳統經濟的一種承接與升級,并且承載著巨大的國家戰略利益。近年來,許多國家將新能源推向前臺,并賦予其緩解環境壓力,拉動經濟走出低谷、帶動新一輪技術革命等眾多歷史使命。那么,新能源產業,是否真的能擔當重任?
國家戰略你追我趕
“我們將利用太陽、風和土壤來為我們的汽車和工廠提供能源”,面對經濟危機的余波,世界要找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奧巴馬給出的答案就是新能源。在奧巴馬新政中,超過1500億美元資金將聚焦新能源技術。目前,在風能領域美國已經成為世界裝機量第一;而在光伏領域,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的薄膜電池技術已經非常領先,估計2009年它會躍居全球產能第一。
歐盟則啟動“精明的投資”,意在加速歐盟轉型為21世紀的、充滿活力的低碳經濟。據預測,其新能源汽車領域將獲得至少50億歐元的投資。而歐盟各國也有自己不同的新能源發展重點。丹麥在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中首推風能,在其制訂的最新能源計劃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能源構成將是風能占50%,太陽能占15%,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占35%,某種程度上,丹麥將成為靠風“驅動”的國家;芬蘭選擇充分利用國內豐富的森林資源,走生物能源之路,如今芬蘭已經建立起了配套完善的生物能源商業鏈,全國大約有400個大中型能源工廠使用生物燃料發電供熱;冰島的重點將是利用地熱資源,其目標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國家。
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憑借其新能源開發技術優勢,也在加快步伐爭奪新能源開發的主導權。資源短缺的日本多年來一直積極開發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新能源,特別是對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寄予厚望。
富有的海灣產油國在新能源的開發上同樣興趣濃厚、不惜重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灣國家正在或即將建設的替代能源發電工程已超過100項,總投資已超過1600億美元。
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國家也針對自己的條件和資源優勢開始制定相應的戰略布局。比如,巴西把生物智能作為重點發展領域,而印度則把光伏規劃為未來的重點產業。
當然,在全球這波發展新能源的浪潮中,中國也在積極地行動。中國是繼德國之后第二個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國家。在這個立法之后,中國又陸續出臺了多個細則,涵蓋上網電價、太陽能光伏補貼,新能源項目特許權招標等多方面。新能源產業在多方推動下發展得如火如荼。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向《環球》雜志介紹說:“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圈了幾個重點,有核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同時中國也沒有放棄其他方面的探索,如潮汐能、地熱等方面,我們也在跟蹤。”
當投資熱情遭遇窘迫現狀
新能源不僅在國家戰略層面上受到熱捧,在投資界,它一樣是寵兒。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即便次貸危機以來投資者心態普遍保守,以可再生能源為投資對象的基金產品的規模和數量還是翻了一番。就連Google也按捺不住對新能源的熱情,它與專注于太陽能的eSolar公司和專注于風能的Makana合作,前后分別投資了1.3億美元和500萬美元。另外,Google還向太陽能發電公司Bright Source投資了1000萬美元。Google做的正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呼吁的:“你們可以在拯救世界的同時賺到錢。”
然而,新能源一方面讓各國決策者和投資者躍躍欲試,另一方面也讓部分人擔心它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泡沫。
與其他各行業不同的是,新能源行業十分倚重政府資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競爭力往往難以承受市場考驗,而經濟壓力又讓政府補貼不可能長久進行下去。有經濟學家對其抨擊稱,“現在新能源企業沒有一個可以不靠補貼生存,這樣的

如遇本文系為網絡轉載到本站發表,圖片或文章有版權問題的請聯系客服確認后會立即刪除文章。
如遇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結束END--
有問題投稿請發送至: 郵箱/news@21xny.com QQ/35845245
本文標題: 城市發展六大疑問之:新能源真的能擔綱重任嗎?
本文鏈接: http://www.isoboards.com/news/show-7205.html (轉載時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