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中美減排協議的影響與對策

   2015-08-20 世紀新能源網胡少維14570
核心提示:中美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碳排放國于11月12日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協議。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
中美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碳排放國于11月12日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協議。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這勢必對中國能源結構、發展格局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中美聯合聲明的亮點

中美氣候變化合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迄今為止所發表的涉及氣候變化合作的雙邊協議主要有:《能源和環境十年合作框架》(2008年6月)、《關于加強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09年7月)、《中美聯合聲明》(2009年11月)、《中美聯合聲明》(2011年1月)、《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2013年4月)等。與前述的所有重要的中美氣候合作協議相比,本次協議的亮點:

一是中美兩國元首“第一次”宣布了兩國各自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可對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產生實質性的推動作用,對其它國家產生強大的示范效應,最終為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氣候談判注入強大推動力。

二是中美兩國“第一次”將氣候變化視為“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將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升到最高層面。顯示出中美雙方同意將應對氣候變化置于全球議程上更加優先的位置。

三是中美兩國“第一次”將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性質有了更具體更全面的認識。

四是中美兩國第一次就“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達成了政治層面的共識。從過去的“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基礎上”改為“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使原則的約束性有所減弱,同時,在指標類型和時間尺度等方面加以區別,使原則的區別具體化,兼顧了雙方的具體訴求,顯得更為平衡且全面。

此外,這次聯合聲明還新增了能源與水的關聯性研究和啟動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倡議等合作議題,進一步擴大了中美氣候變化合作的領域和范圍。

二、節能減排是中國長期的戰略選擇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工業化發展速度最快的新興經濟體,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實現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環境和生態代價,特別是大氣污染治理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治理難度越來越大。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科學院等機構聯合編寫的《中國生態足跡報告(2012)》表明,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工業化日益增長的資源能源需求導致其消耗已經大大超過了其自身生態系統所能提供的供給。今年以來,我國已進入由高速增長期過渡到中高速增長期的經濟新常態,要想提升經濟增長質量,使經濟健康、持續,就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大力促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不但是我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確保今后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亮點。

可持續發展可以理解為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能夠取得雙贏的一種經濟社會發展模式,這為波特假說所主張。但是很多學者并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環境保護不可避免會消耗本來用于生產的有限資源,必然對經濟增長和勞動就業帶來負面影響。這兩種學術觀點也很鮮明地體現在現實的節能減排政策執行之中。中央政府相繼提出了科學發展、發展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發展戰略。但許多地方政府在政策執行中卻顯然難下決心、力度不夠。因為這些能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的產業仍是快速增加GDP、提升就業的主力,也是各個地方招商引資相對容易的對象。特別在目前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情形下,難免讓他們遲疑不決、裹足不前。

根據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發布的《中國與新氣候經濟》報告,從經濟增長角度看,節能減排在初期確實會造成較大的潛在生產損失,但長期來看,潛在生產損失將會逐步下降,最終會低于潛在產出增長,達到雙贏發展前景,而且重工業部門這種雙贏機會比輕工業更大。從生產率角度看,節能減排在初期會對技術進步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輕工業而言,但由于前期趕超效應明顯以及后期技術進步上升為主導力量,中國工業整體的全要素生產率并沒有受到影響,而是始終保持穩步逐年小幅提高的態勢。因此,盡管在初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或損失,從長期來看,節能減排行為不僅會達至提高環境質量的既定目標,而且能夠同時提高產出和生產率,最終達到中國工業未來40年的雙贏發展。

8月15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責任考核評估辦法》,新出臺的《辦法》是在2013年對2012年地方政府碳強度進行試考核的基礎上完善而成,這是我國首次正式啟動對地方政府的碳強度考核。新出臺的《辦法》,加上之前發布的節能減排考核體系,我國已經初步形成兩大約束性的生態文明建設的考核體系,表明了本屆政府對于國內工業結構調整的實際手段以及決心,不僅有助于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也將對相關行業產生影響。

三、節能減排大背景下對相關行業的影響

1、新能源發展持續向好

在中美碳減排協議中,中國承諾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大幅提高,這意味著中國必須重新謀劃能源結構和布局,按照循環經濟中有關“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積極推動能源循環高效使用。這將給風電、光伏、核能等帶來較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核能,在促進能源結構低碳化過程中,將發揮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37.5億噸標煤,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9.8%。到2030年大概有60億噸標煤的能源消費總量,20%差不多就是12億噸標煤。因此,未來將核能出現大發展局面。

2、催生第三產業新增長點

節能減排的推進,將拉動環保產品及再生產品消費。如大氣污染治理、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等都需要環保產品,這會推動相關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催生出新的增長點,從而促使經濟持續發展。

3、三高行業持續面臨壓力

傳統的高污染、高耗能、資源型企業終將被淘汰,未來將在不形成新的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堅決淘汰存量落后產能,使之“騰籠換鳥”。

四、相關建議

當前,我國的經濟結構、社會發展、能源結構決定了節能減排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環節。盡管節能減排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任務的長期性、艱巨性。應深刻認識到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發展,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內在要求,更是我國將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思路、新亮點。

1、觀念革新

政府和企業不能只感受到增長的壓力,更要有主動并堅決提高增長質量的決心,要跳出追求短期利益的束縛,那種以廉價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等初級方式來追求簡單GDP和個人政績的落后觀念,必須徹底根除。如果經濟的短期適當減速能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長期健康發展創造條件,那又何樂而不為呢?唯GDP的考核標準應該讓位給新的干部評估指標,這樣雙贏發展才有內生的動力之源。

2、合理的節能減排政策

不應再依賴于傳統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而應執行基于市場機制和經濟激勵的節能減排政策。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能源消耗的背后,是資源價格體制的長期扭曲,因此要加快仍沒有放開或理順的能源產品價格改革,讓能源要素市場真正發揮調節配置資源的功能。環境稅制改革和污染排放權交易也值得大力倡導,這樣才可以把污染的環境成本清楚地引入經濟分析中,對污染單位施加持續不斷的價格壓力以促其節能減排。

3、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一是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向現代農業轉變,全力打造低碳農業。我國農業目前還基本處于粗放型階段,亟待往集約型生產方式轉變。雖然一些省市已經開始實行集約型農業耕作方式,但是范圍較小,需要在全國進一步普及。同時加大對農業土地資源的監管,杜絕非法占用耕地的行為,更多地種植高經濟效益作物和新型農作物,進一步推廣立體種植技術,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積極探索化肥、農藥和農用薄膜轉型和升級技術,從耕作制度、農業機械的使用等方面減少能源消耗。推廣集約、高效、生態畜禽養殖技術,降低飼料和能源消耗。在一個區域內,產業與市場構建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流通業之間的產業大循環。推進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結合的觀光和休閑農業發展。

二是降低工業尤其是重工業比重,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型工業化道路為發展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努力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發展循環經濟。在保持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降低工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在不斷降低二產比重的同時不斷調整工業內部輕重工業比例和結構,并且把輕重工業都做大做精。推動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型產業協調發展,形成以產業鏈為紐帶,骨干企業為龍頭,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的產業組織結構。加快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步伐,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融合。

三是快速度、高層次地發展第三產業。依據歷史經驗看,第三產業的發展是隨著經濟發展逐級邁進的,首先是傳統服務業,然后是多元服務業,其次是現代服務業,最后是信息、知識產業。我國目前并沒有真正意義地過渡到信息、知識產業,只是現代服務業比重在快速增長。在未來發展中,我國應大力發展知識型服務業(保險、咨詢、教育服務等)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比重,發展高層次的第三產業。

4、加大低碳技術開發和投入

低碳技術開發和利用不僅可以改進產品質量、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時,技術進步能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勞動生產率。低碳技術的開發和投入主要包括減碳技術、零碳技術、去碳技術等三種技術。以企業為主體,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和企業共同合作開發,不斷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的低碳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一方面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級人才,加強低碳經濟技術的開發平臺建設,支持低碳技術的試驗示范、應用和推廣,另一方面落實鼓勵技術創新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政策,加大對低碳行業和企業的支持力度。

5、加強省際、區域和國際合作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個省市和區域資源稟賦、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技術發展和應用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導致各個省市和區域二氧化碳凈排放數量、二氧化碳排放增長速率、碳排放系數等差異明顯,總體來說,經濟發達地區二氧化碳凈排放量較大,能源強度較低,而欠發達地區正好相反。因此加強各省、各區域乃至同世界各國之間低碳經濟相關的交流與合作,不但可以縮小我國各個省市、各個區域低碳經濟發展的差異,同時也更有利于進一步降低二氧化碳凈排放。

6、設立區域(省際)間區域補償制度和環境保護備用金

由于我國各省市碳源、碳匯比例不盡相同,因此建立二氧化碳補償制度勢在必行,還應在專項環境治理資金的基礎上,建立多元化的治理資金投入機制。加大力度推進環境保護備用金制度的實施,構建和完善“誰超標、誰治理”的二氧化碳凈化治理機制。國家應該根據各省市估算的二氧化碳減排計劃,向各省收取環境保護備用金,尤其重工業大省,統一上繳國庫后根據各省市完成情況扣減備用金獎勵減排效果好的省市,減排備用金不足的省份次年雙倍補繳備用金。若次年還是沒有完成減排配額,減排備用金再加倍,以促使各省份調動全省力量進行節能減排。中央財政還可以設立二氧化碳減排專項基金,以獎代補,對節能減排的領跑省市和領跑企業實施獎勵。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闽清县| 高阳县| 安徽省| 长岛县| 长武县| 修武县| 双江| 绥滨县| 大悟县| 天水市| 平泉县| 西乡县| 合阳县| 新化县| 温泉县| 阿巴嘎旗| 邻水| 定兴县| 彭水| 特克斯县| 铜陵市| 延安市| 洪洞县| 嫩江县| 永嘉县| 巢湖市| 永春县| 静乐县| 云安县| 阳东县| 广宁县| 九龙坡区| 安岳县| 福清市| 陵水| 颍上县| 杭州市| 丰都县| 衡山县|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