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有一座清代民宅,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張藝謀和鞏俐在這里拍攝了《大紅燈籠高高掛》;2006年,這座宅子的故事被拍成了電視劇,并成了當年的收視冠軍。
這所宅子就是喬家大院。它已經成為了晉商大院的代表,而它主人喬致庸的經商哲學也激勵著眾多現代企業家,漢能的李河君就曾經去參觀過喬家大院,瞻仰那個時代的晉商精神。
曾幾何時,晉商是中國極其輝煌的商幫,他們經營票號和鹽業,有著很強的商業才能,又重信重義,幫助弱小。在天遭大旱時,喬致庸等人開糧倉賑濟災民;在國家遭遇外敵入侵時,他們捐錢捐物。
但上世紀后期,這種晉商文化卻出現了斷層。山西商人專注于開山挖煤時,破壞了環境,也給自己貼上了“煤老板”、“土豪”、“黑金帝國”等標簽。盡管山西出來了百度李彥宏、凡客誠品的陳年等知名企業家,但難以扭轉外界的認識。在意識到煤炭的不可持續性后,許多山西煤老板早已開始轉型的探索,投身于金融、光伏、科技、農業、制造業等各大領域,他們也被外界稱為“新晉商”。
重塑晉商金融輝煌
明清時代,票號是晉商的一大主營業務,喬致庸甚至培養出中國第一任銀行行長——賈繼英,賈繼英是慈禧欽點的戶部銀行第一任行長。
新晉商中,也有一批專注于金融領域的企業家。跟老一輩晉商一樣,他們也團結在一起做生意。黃治華來自山西臨汾,第一桶金是運煤生意。在“煤改”后,他創辦了盟動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黃治華體會到了轉型過程的艱辛。
“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要說服更多的煤老板和山西資本,能夠注入我的團隊,讓更多的山西商人了解投資行業。”他的第一個項目是團購網站,第一次給老鄉講團購,居然是從互聯網的起源講起的,一連講了好幾天。
通過一個又一個的項目,黃治華探索著轉型之路,也有越來越多的老鄉來找他談合作。面對未來的發展,黃治華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山西老鄉多半靠傳統行業發家致富,盡管坐擁巨額資本,但是經商思路和理念還停留在粗獷經營的階段。“他們過去普遍的體會是今天開個礦,明天就有大把的資金入賬,這在今后是行不通的,如何讓他們理解資本運作的方式,如何適應如今細水長流的經營,都是難題。”
跟黃治華一樣,來自山西萬榮的李建國也有著“重塑晉商金融輝煌”的夢想。專業投資出身的他,牽頭成立了晉商聯盟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3億元,核心成員有20多位,主營業務為并購重組、股權投資、資產管理、產業整合、并購顧問等。
今天又發了幾度電?
晉商文化強調把握信息,預測行情,審時度勢,經營方式靈活。面對環境惡化,新晉商轉向了清潔能源領域,尤其是太陽能行業。
從山西大同礦區走出來的煤老板劉國旺,此前一直從事煤炭行業。去年,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關注到了漢能。在充分了解漢能并考察其薄膜發電產品后,劉國旺認為,薄膜太陽能行業前景好、收益穩定,而且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于是,在2015年5月漢能剛推出經銷商加盟政策時,他就毫不猶豫地成為漢能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的核心經銷商。
剛成為漢能經銷商時,鑒于自己存在項目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劉國旺便著眼大局,將主要客戶群定位為鄉鎮內的自建房,并在市場中建了一個示范性屋頂項目。
劉國旺多年積累起來的人脈關系也派上了用場。他先向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介紹,讓他們了解漢能產品的好處、國家的相關政策;之后,以自己的朋友圈為核心,向更多的朋友推廣。如今,劉國旺的朋友圈聊得最火的話題就是:今天你家又發了幾度電?
薄膜發電技術也被用在了農業上,新晉商并不像傳統晉商那樣只想著收租,他們用新技術和新設備來促進農業增收。
7月20日,山西能投光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跟漢能合作,在太原進行了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共同開發建設陽曲縣光伏農業電站項目。光伏農業電站,可以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電力需求,幫助農業增收創收。
像挖煤一樣挖文化
鑒于明清時代的人很少出門旅游,傳統晉商在這塊倒是沒有建樹,這是新晉商的一大新領域。
山西的文物古跡景點極多,如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平遙古城、解州關帝廟、雁門關、娘子關、丁村古人類遺址、黃河壺口瀑布等。山西也有豐富的地方文化,如戲曲、民歌、古建、壁畫等。為此,山西政府曾號召“像挖煤一樣挖文化”,鼓勵煤老板進軍文化旅游產業。
晉城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原是太行山深處以挖煤為生的小山村。近年來,該村通過組建集團公司,先后投入5億元,依托清初名相陳廷敬府邸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目前已是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在山西門頭溝龍泉霧村,有個“蝴蝶谷”。里面花紅柳綠,金斑蝶等20多種名貴蝴蝶翩翩起舞。這是趙清林和媳婦鄧秀梅的“化蛹成蝶”轉型之作,他們曾經也是當地赫赫有名的“煤老板”。
回憶此前,趙清林感嘆 “那可真是黑色產業,每次從礦里出來從頭到腳是黑的,到家撣下來的煤灰都夠做頓飯。那時候,山上到處挖礦,四處都是黑煤灰。”
夫妻倆在龍泉霧村租了15畝地,蓋起了蝴蝶溫室。“現在這里收藏了600多種、3000多只蝴蝶的標本,游客來到這里不僅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蝴蝶,還可以親身體驗蝶畫制作,小朋友還可以了解蝴蝶生長的全過程。”趙清林說,蝴蝶園借著門頭溝旅游業興起的勢頭,也逐漸開發了蝴蝶觀光、慶典放飛、科普教育、蝶翅畫、羽毛畫制作等系列產業,年收入近百萬,并帶動周邊20多家農戶就業。
根據山西統計局數據,到2014年底,山西有215家資源型企業投資開發旅游景區、星級飯店、休閑度假區和娛樂設施等,總投資高達320億元。其中,超過5億元的項目有14個,超過10億元的項目有9個。
秉持著老祖宗勇于探索的精神,新晉商積極地投身于各大產業,除了上述行業,他們的生意還涉及汽車和飛機制造、能源及其深加工、房地產、白酒、科技等。在這種勇于探索的企業家精神下,山西或許能再出來一個喬致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