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完成海外債務重組后,江西賽維LDK太陽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維”)計劃卷土重來的意愿越來越強烈。
作為光伏行業曾經首屈一指的明星企業,賽維此前幾乎是重蹈了無錫尚德的覆轍。從注冊成立到成功赴美上市,賽維用了短短不到兩年時間。緊接著,耗資逾百億的馬洪硅料廠匆匆上馬,隨后硅料價格暴跌,導致賽維資金鏈斷裂、資不抵債。
今年4月,賽維宣布臨時清盤結束,這意味著賽維成功卸下了海外7億美元的債務包袱?,F如今,包括馬洪硅料廠在內,賽維的硅片、組件以及電力這四大事業部廠區均已恢復生產。
艱難清除海外債務
“賽維的問題和同行業是一樣的,不但面臨市場壓力,更多是資金壓力。”賽維董事長佟興雪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賽維自己發起了海外債務重組,成功甩掉了7億美元的海外債務。
賽維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出現虧損,當時光伏行業發展轉入低谷,賽維未能獨善其身。佟興雪表示,賽維在2012年評估海外債務,并于2013年底決定自行發起海外債務重組,“因為我們覺得海外債務要嚴格按照國際慣例,在企業還不起債務的時候,不能犧牲國內資產。”
佟興雪透露,當時賽維在海外主要有兩大塊債務:一個是新加坡17億元人民幣的高息貸,利率是10%;二是原來硅料廠建設過程中是以優先股的方式進行投資,涉及到國開金融等三家香港金融機構,后者作為硅料優先股的形式投了大概2.4億美元進來。
“破產保護是為了保護不破產。”佟興雪表示,目前各大光伏公司都面臨著巨大的海外債務壓力,“所以我們動手比較早。”
佟興雪稱,賽維情況最差的時候是在2012年底,當時公司開工率非常低,馬洪硅料廠也停產了兩年之久,“這兩年逐漸把海外債務清除了之后,目前基本面都恢復了。”
改制是為了復產?
2012年11月,因債務重組需求,佟興雪接替彭小峰正式出任賽維CEO,賽維逐步進入“佟氏”時代。
佟興雪透露,原來賽維由六大產業集團組成,如今這些集團已經被重新劃分為硅材料、硅片、組件及電力四個事業部,“現在基本上這四個事業部都恢復了生產”。
其中,馬洪硅料廠耗資逾百億,曾被認為是賽維興衰的關鍵。佟興雪表示,去年在銀行幫助下,賽維投資4億元對馬洪硅料廠進行冷氫化技改,于去年下半年開始恢復生產,硅料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
“熱氫化電耗高,轉化率低,1噸三氯氫硅耗電大概是2.8度,而冷氫化轉化等量的三氯氫硅耗電量僅為0.8度。”記者在馬洪硅料廠走訪時,一名生產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實行冷氫化技改之后,生產1噸硅料的耗電成本由原來的130度縮減到90度,成本大幅度降低。
上述負責人表示,馬洪硅料廠總共有兩條冷氫化生產線,設計產能10萬噸,如今第一條線已經復產,第二條線預計將于近期投運。
在賽維硅片、晶體硅電池廠區,各項生產均已恢復,和重組前并無二樣。為了滿足生產需求,電池廠區路口不得不掛起了長期大量招工的橫幅,待遇在3500元/月左右。在硅片廠區,各條生產線也在“三班倒”晝夜不停生產。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馬洪硅料廠的硅料產品基本都是用于賽維硅片的生產,“硅料價格高時,可以適當外賣,反之,價格低廉的時候我們自用。”
不能再熱衷于“講故事”
重生之后,對于光伏行業的急功近利,賽維有了更多“冷思考”。
對于現在光伏企業的電站投資熱潮,佟興雪給出了自己的判斷,“現在很多企業為了上市不得不講故事,在產品出路有問題的時候,將產業鏈往下延伸,用一個問題掩蓋另一個可能更大的問題。”
中國光伏電站實際應該由專業化的機構、投資者來做,現在非常不正常的一個現象是生產企業去做電站,“如果說現在拿著我的高價格的組件或者故意抬高價格的組件為了一個經營的好業績,去弄電站,將來的電站問題很大,更何況如果你是靠銀行貸款的話,前四五年大部分是負現金流,怎么來生存呢?捂不住的話就容易出問題,而且是出大問題。”
佟興雪表示,現在賽維的策略是幫別人做EPC,“我們現在給電站做服務,掙的是工程建設服務的錢,或者是我們提供產品,我們不持有電站,也不去講故事。”佟興雪認為,這樣做短時間看業績不是那么好,但是這樣沒有風險,“現在賽維不急于明天或者后天就掛牌,先要扎扎實實把企業做好。”
賽維更清晰的目標是,重新回到美國主板上市。
“賽維現在仍然是一個美國上市公司,只不過是在OTC市場交易。”佟興雪表示,重組以后,美國方面經過評估,認為重組期間存在不確定性,就將賽維轉為OTC板,“所以說現在賽維還是上市公司,只不過還沒有轉回主板,這其實有點類似于國內上市公司的新三板。”
對于賽維重返美國主板的意圖,有業內人士并不看好,該人士表示,歷經債務重組之后,賽維品牌形象已經受損,并且債務情況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融資能力依然欠缺。
對此,佟興雪稱,“我們去年把海外7億美元的債務解決了,但是現在負債水平和經營業績還有待改善。”佟興雪表示,希望通過一兩年時間經營業績的改進,重新回到主板以后,公司的融資能力得到增強。(作者:吳可仲)
作為光伏行業曾經首屈一指的明星企業,賽維此前幾乎是重蹈了無錫尚德的覆轍。從注冊成立到成功赴美上市,賽維用了短短不到兩年時間。緊接著,耗資逾百億的馬洪硅料廠匆匆上馬,隨后硅料價格暴跌,導致賽維資金鏈斷裂、資不抵債。
今年4月,賽維宣布臨時清盤結束,這意味著賽維成功卸下了海外7億美元的債務包袱?,F如今,包括馬洪硅料廠在內,賽維的硅片、組件以及電力這四大事業部廠區均已恢復生產。
艱難清除海外債務
“賽維的問題和同行業是一樣的,不但面臨市場壓力,更多是資金壓力。”賽維董事長佟興雪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賽維自己發起了海外債務重組,成功甩掉了7億美元的海外債務。
賽維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出現虧損,當時光伏行業發展轉入低谷,賽維未能獨善其身。佟興雪表示,賽維在2012年評估海外債務,并于2013年底決定自行發起海外債務重組,“因為我們覺得海外債務要嚴格按照國際慣例,在企業還不起債務的時候,不能犧牲國內資產。”
佟興雪透露,當時賽維在海外主要有兩大塊債務:一個是新加坡17億元人民幣的高息貸,利率是10%;二是原來硅料廠建設過程中是以優先股的方式進行投資,涉及到國開金融等三家香港金融機構,后者作為硅料優先股的形式投了大概2.4億美元進來。
“破產保護是為了保護不破產。”佟興雪表示,目前各大光伏公司都面臨著巨大的海外債務壓力,“所以我們動手比較早。”
佟興雪稱,賽維情況最差的時候是在2012年底,當時公司開工率非常低,馬洪硅料廠也停產了兩年之久,“這兩年逐漸把海外債務清除了之后,目前基本面都恢復了。”
改制是為了復產?
2012年11月,因債務重組需求,佟興雪接替彭小峰正式出任賽維CEO,賽維逐步進入“佟氏”時代。
佟興雪透露,原來賽維由六大產業集團組成,如今這些集團已經被重新劃分為硅材料、硅片、組件及電力四個事業部,“現在基本上這四個事業部都恢復了生產”。
其中,馬洪硅料廠耗資逾百億,曾被認為是賽維興衰的關鍵。佟興雪表示,去年在銀行幫助下,賽維投資4億元對馬洪硅料廠進行冷氫化技改,于去年下半年開始恢復生產,硅料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
“熱氫化電耗高,轉化率低,1噸三氯氫硅耗電大概是2.8度,而冷氫化轉化等量的三氯氫硅耗電量僅為0.8度。”記者在馬洪硅料廠走訪時,一名生產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實行冷氫化技改之后,生產1噸硅料的耗電成本由原來的130度縮減到90度,成本大幅度降低。
上述負責人表示,馬洪硅料廠總共有兩條冷氫化生產線,設計產能10萬噸,如今第一條線已經復產,第二條線預計將于近期投運。
在賽維硅片、晶體硅電池廠區,各項生產均已恢復,和重組前并無二樣。為了滿足生產需求,電池廠區路口不得不掛起了長期大量招工的橫幅,待遇在3500元/月左右。在硅片廠區,各條生產線也在“三班倒”晝夜不停生產。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馬洪硅料廠的硅料產品基本都是用于賽維硅片的生產,“硅料價格高時,可以適當外賣,反之,價格低廉的時候我們自用。”
不能再熱衷于“講故事”
重生之后,對于光伏行業的急功近利,賽維有了更多“冷思考”。
對于現在光伏企業的電站投資熱潮,佟興雪給出了自己的判斷,“現在很多企業為了上市不得不講故事,在產品出路有問題的時候,將產業鏈往下延伸,用一個問題掩蓋另一個可能更大的問題。”
中國光伏電站實際應該由專業化的機構、投資者來做,現在非常不正常的一個現象是生產企業去做電站,“如果說現在拿著我的高價格的組件或者故意抬高價格的組件為了一個經營的好業績,去弄電站,將來的電站問題很大,更何況如果你是靠銀行貸款的話,前四五年大部分是負現金流,怎么來生存呢?捂不住的話就容易出問題,而且是出大問題。”
佟興雪表示,現在賽維的策略是幫別人做EPC,“我們現在給電站做服務,掙的是工程建設服務的錢,或者是我們提供產品,我們不持有電站,也不去講故事。”佟興雪認為,這樣做短時間看業績不是那么好,但是這樣沒有風險,“現在賽維不急于明天或者后天就掛牌,先要扎扎實實把企業做好。”
賽維更清晰的目標是,重新回到美國主板上市。
“賽維現在仍然是一個美國上市公司,只不過是在OTC市場交易。”佟興雪表示,重組以后,美國方面經過評估,認為重組期間存在不確定性,就將賽維轉為OTC板,“所以說現在賽維還是上市公司,只不過還沒有轉回主板,這其實有點類似于國內上市公司的新三板。”
對于賽維重返美國主板的意圖,有業內人士并不看好,該人士表示,歷經債務重組之后,賽維品牌形象已經受損,并且債務情況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融資能力依然欠缺。
對此,佟興雪稱,“我們去年把海外7億美元的債務解決了,但是現在負債水平和經營業績還有待改善。”佟興雪表示,希望通過一兩年時間經營業績的改進,重新回到主板以后,公司的融資能力得到增強。(作者:吳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