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訪國家電網:
電,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對于電力的新能源、新科技和新建設,你又了解多少?
6月17日,溫州網《在場》欄目,帶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網民攝友等,走進國家電網,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上午10點,室外溫度躥到了35℃,熱壞了不少人,卻樂壞了樂清正泰集團大樓屋頂的光伏發電板—鋪開有上萬平米的它們,正積極“捕捉”著光能,默默轉換成所需的電能。
“我們的光伏發電都是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項目負責人介紹。
據悉,正泰儀表工業園一年用電量約1100萬度,而通過這光伏項目,一年預計可發電105萬度,相當于節省了10%。前期共投入成本約700萬左右,按照進度推算,預計8-10年能夠回本。“尤其是當我們廠里放假的時候,用不掉的電還能賣給國家電網。”
這也是樂清地區首個10千伏并網運行光伏發電項目,與傳統的燒煤發電相比,光伏發電更加清潔,具有明顯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實際上,正泰的光伏發電項目早已名聲在外。僅僅河西走廊一帶,就已建起10多座光伏電站,容量共計570兆瓦。不僅如此,沿著新絲綢之路的方向,正泰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印度、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意大利均建起了光伏電站。
但光伏項目不僅僅青睞大企業,個人也能申請。“只要滿足屋頂夠大,日照條件好這兩個基本條件,就能去就近的供電所營業廳申請。”溫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會從項目申請到驗收全程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還免費提供接入系統方案設計、并網檢測和調試等服務,安排專人上門指導實施并網,做好計量表計配送工作。
光伏發電,在溫州也愈來愈火。據悉,截止2015年5月,溫州地區(含所轄縣市)共受理分布式電源發電項目91個,裝機容量17511.27千瓦,其中企業類項目37個,居民類項目54個。已并網項目48個,裝機容量11676.59千瓦。
探訪國家電網:
新科技:機器人上班查崗
這么熱的天,運維人員不用頂著大太陽巡檢,而只用坐在室內屏幕后方管控就好—這一切,多虧了智能巡檢機器人的到來。在220千伏蘇川變電站,探訪團終于親眼見到這可愛的小家伙。
智能巡檢機器人身高0.9米,體重80公斤,有一雙大“眼睛”—左眼配備了20倍變焦的高清攝像頭,右眼裝有檢測接頭溫度的紅外熱像儀,能輕松實現照相、測溫等功能。
它的職責就像是一名“駐地醫生”,每天巡視,獨立地給站內的測溫接頭和表計讀數做“體檢”,確保它們有良好的運行狀態。如果發現異常,第一時間將情況報告給工作人員,以便及時處理。
最酷的地方是,它在工作的時候不需要別人操控指引,自己完全認得路。如果在巡檢過程中出現電量告急,它還能保持一定的“體力”自個兒回到專屬屋子去充電。
“這個機器人在極端天氣下應該是很有用處的。”“機器人巡視的圖片和數據都很規范地存儲起來,也算是跟上現在大數據的潮流了!”演示結束后,探訪團圍繞機器人的應用展開了熱烈討論,同時也不忘和這個萌物合影留念。
機器人的到來,把運維工人從一些具有重復性、機械性和危險性的工作中逐漸解放出來。通常某一個變電站若發生情況,需要一名司機和兩個運維工人趕去現場,現在只需要一名司機和一臺機器人就能搞定。
據了解,目前溫州地區共有五臺這樣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在各個無人值守變電站里調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