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750千伏環網形成“大西安” 不再限電多項技術創國內第一
5月14日下午兩點半,由國網陜西送變電工程公司施工的750千伏西安南輸變電工程全部帶電投運,為西安電網增容600萬千瓦,“大西安”都市圈今夏不再限電,更好地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橋頭堡輻射帶動作用。
750千伏西安南輸變電工程總投資34.77億元,為國網陜西電力單個工程投資最大的項目,工程于2013年9月開工。該工程建設750千伏西安南變電站一座,占地面積158畝,新增變電容量420萬千伏安。新建至寶雞變電站、信義變電站的750千伏輸電線路305千米、鐵塔684基,包括兩個變電站的擴建間隔。33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包括新建330千伏三星城、長安變電站,擴建330千伏戶縣、上苑變電站,新增變電容量180萬千伏安,新建改建330千伏線路15回長度174公里、鐵塔254基。該工程的建成,使關中的西安南、寶雞、乾縣(咸陽市)、信義(渭南市)等四個750千伏變電站互為犄角相互支援,其輸電線路手拉手互聯互濟,形成關中750千伏骨干環網。工程的帶電投運為西安電網增容600萬千瓦,西安電網今夏不再限電,更好服務于“大西安”國際都市圈建設和三星工業園發展,引領關天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橋頭堡輻射和帶動作用。
該工程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750千伏西安南變電站在國內首次全面應用三維(3D)設計,為運行調度部門提供三維全景可視平臺,解決了實時在線監測、數據分析、報警聯動問題。該變電站是國內占地面積最小的750千伏變電站,是陜西首座全部采用GIS設備的750千伏變電站,比同等電壓等級變電站減少占地105.3畝(減少40%),按無人值班標準設計,采用低噪設備和隔音環保措施。配套的750千伏輸電線路采用海拉瓦、衛星遙感片、航片和全數字化攝影測量技術,全面應用三維全景智能模擬設計,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輸電線路三維設計工作流程。配套750千伏輸電線路首創國內電壓等級最高的同塔四回路輸電線路,局部試點了750千伏、330千伏混壓同塔四回輸電技術,節約了耕地資源,提高了單位走廊輸送容量。配套330千伏輸電線路在國內首次采用窄基鋼管塔輸電技術,試點了桿塔根開5米以內的窄基鋼管塔技術,節約永久占地88%)。全線采用新型節能導線,750千伏輸電線路每年減少電能損耗1616萬度。輸電線路采用Q420高強鋼,節約鋼材約1600噸。
該工程是陜西電網建設史上青征遷規模最大、協調最難的工程。輸電線路途經關中平原富庶地區,經濟作物栽種密度大,青苗補償協調難、房屋拆遷任務重,施工難度大、交叉跨越多。國網陜西送變電公司積極發揮“電網建設主力軍”作用,強化政企合作,緊緊依靠政府協調施工,集中力量一基一基攻堅,700多名員工攻堅克難、風雨無阻,按照“魯班獎”標準建設工程,引用標準工藝119項,應用建筑業新技術10大項、22小項,取得省部級QC技術攻關成果4項、發明專利2項、施工工法2項、科技成果獎3項,在變電站建設中首次采用裝配式圍墻工藝,使工程獲得國家電網公司項目管理流動紅旗。目前,該工程進入爭創“魯班獎”的重要階段。(宋飛龍)
5月14日下午兩點半,由國網陜西送變電工程公司施工的750千伏西安南輸變電工程全部帶電投運,為西安電網增容600萬千瓦,“大西安”都市圈今夏不再限電,更好地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橋頭堡輻射帶動作用。
750千伏西安南輸變電工程總投資34.77億元,為國網陜西電力單個工程投資最大的項目,工程于2013年9月開工。該工程建設750千伏西安南變電站一座,占地面積158畝,新增變電容量420萬千伏安。新建至寶雞變電站、信義變電站的750千伏輸電線路305千米、鐵塔684基,包括兩個變電站的擴建間隔。33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包括新建330千伏三星城、長安變電站,擴建330千伏戶縣、上苑變電站,新增變電容量180萬千伏安,新建改建330千伏線路15回長度174公里、鐵塔254基。該工程的建成,使關中的西安南、寶雞、乾縣(咸陽市)、信義(渭南市)等四個750千伏變電站互為犄角相互支援,其輸電線路手拉手互聯互濟,形成關中750千伏骨干環網。工程的帶電投運為西安電網增容600萬千瓦,西安電網今夏不再限電,更好服務于“大西安”國際都市圈建設和三星工業園發展,引領關天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橋頭堡輻射和帶動作用。
該工程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750千伏西安南變電站在國內首次全面應用三維(3D)設計,為運行調度部門提供三維全景可視平臺,解決了實時在線監測、數據分析、報警聯動問題。該變電站是國內占地面積最小的750千伏變電站,是陜西首座全部采用GIS設備的750千伏變電站,比同等電壓等級變電站減少占地105.3畝(減少40%),按無人值班標準設計,采用低噪設備和隔音環保措施。配套的750千伏輸電線路采用海拉瓦、衛星遙感片、航片和全數字化攝影測量技術,全面應用三維全景智能模擬設計,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輸電線路三維設計工作流程。配套750千伏輸電線路首創國內電壓等級最高的同塔四回路輸電線路,局部試點了750千伏、330千伏混壓同塔四回輸電技術,節約了耕地資源,提高了單位走廊輸送容量。配套330千伏輸電線路在國內首次采用窄基鋼管塔輸電技術,試點了桿塔根開5米以內的窄基鋼管塔技術,節約永久占地88%)。全線采用新型節能導線,750千伏輸電線路每年減少電能損耗1616萬度。輸電線路采用Q420高強鋼,節約鋼材約1600噸。
該工程是陜西電網建設史上青征遷規模最大、協調最難的工程。輸電線路途經關中平原富庶地區,經濟作物栽種密度大,青苗補償協調難、房屋拆遷任務重,施工難度大、交叉跨越多。國網陜西送變電公司積極發揮“電網建設主力軍”作用,強化政企合作,緊緊依靠政府協調施工,集中力量一基一基攻堅,700多名員工攻堅克難、風雨無阻,按照“魯班獎”標準建設工程,引用標準工藝119項,應用建筑業新技術10大項、22小項,取得省部級QC技術攻關成果4項、發明專利2項、施工工法2項、科技成果獎3項,在變電站建設中首次采用裝配式圍墻工藝,使工程獲得國家電網公司項目管理流動紅旗。目前,該工程進入爭創“魯班獎”的重要階段。(宋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