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再次把老紅送到寧夏中衛這個城市。上一次來這里,還是1989年,記憶中,除了高廟的建筑有如鳳凰展翅,這里只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以鼓樓為中心東西南北長不過幾公里的西北小鎮,土黃色的房子,灰白色的楊樹。
再來這里,印象最深的是中央大道東路——那條引黃河水而建的綠色通道。路邊栽滿了樹,樹下都是水系,水上搖曳著黃色的蘆葦和殘荷。中衛,已經變成老紅喜歡的、不是那么多人的江南水城。

可是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座美麗的城市卻被騰格里沙漠時刻威脅著,距離城北只有幾公里,好像二十多年前沒有這么嚴峻。于是,防沙就成為這個城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據說政府每年要為此付出上億資金。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2012年開始建設的中衛沙漠光伏產業園正在部分改變這一危局,光伏電站防沙、治沙的結果超出了市政府原來只是利用荒沙的構想。

當“老紅光伏西部行”來到這個規劃面積為6.5萬畝的產業園時,看到的是一種工業的震撼:88米高聳的觀光塔,海一樣起伏的光伏板;聽到的是和市政府同樣的意外:在沙漠上建設光伏電站不僅可以利用荒沙,還能防沙、治沙,達到拱衛中衛的效果。于是,尋找光伏電站改造沙漠的神奇就成為老紅來到航天機電中衛光伏電站(簡稱“航天機電”)的主要目的。
在去“航天機電”的路上,老紅驚異地看到天地間,光伏電站與沙丘的劃分是近在咫尺、如此清晰,墨蘭色的光伏板、金黃色的沙丘,讓人感受著從遠古蒼涼到現代文明的瞬間跨越,一切是那么不協調、不真實。進入“航天機電”場地,老紅驚喜地看到光伏板陣列之間、黃沙之上,或高或低,或豐或淡,一叢叢綠草,在電池板的陰影中舒展,在微風中輕搖。如果不是遠處的沙丘,你會忘記這里兩年前還是不毛之地。這讓老紅難免想到有文字記載以來,過去都是沙漠進,人類退?,F在這里是光伏進、沙漠退。

參與、見證這一“顛覆歷史”的人之一——航天機電甘肅上航電力運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瓊,讓老紅對這個被顛覆了的歷史的歷史有了一個快速的認識過程。
劉瓊的風格很“西北”,“西北”到晚飯聊天時老紅才知道他是上海人,也確信航天機電公司要更好打開西北市場是選對了人。劉瓊是一個會講故事、有想法的人,于是和他的交流,就變成了一個汲取信息、相互激發甚至角力的過程。從治沙到光伏,從種植到儲能,從電站智能管理到“航天機電”的商業模式,當然,他心中最重的那一塊一定屬于他的運維公司,因為“紅老師,你搞研究信息多,我在西北信息少,一定要把最新的有關電站運維的信息告訴我”的一句拜托,壓得老紅從此心里沉甸甸的。
半天的交流,老紅不僅直觀品悟了航天機電公司在光伏產業迅速崛起、開獨特商業模式之先的內涵,也粗略懂得了中衛的荒沙是如何在“航天機電”的手中變為優質的光伏發電之地。

還是從路說起吧,通往“航天機電”的路,是老紅走過眾多光伏產業園中最爛的路,以致要想到這個號稱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園或是政府不愿出錢,或是企業不愿出錢。劉瓊告訴了原委:要在這種沙漠上修路,要下挖2米,填入碎石,才能修出像樣的道路。僅是那條環繞電站兩三公里長的沙石路,當初竟是投入了120萬元才有了今天難看的模樣,一塊石頭還是把老紅的“大切諾基”托了底盤。劉瓊說當時因為沒路,大型設備的進場時竟要從內蒙多繞幾百公里,同樣是建設光伏電站,在中衛沙漠中的成本要高于一般戈壁30%。
中衛的風大,因為屬于三大風口之一“西風口”的風,中衛的沙細,細到抓一把放在手上竟會有一種細膩、溫潤的感覺,輕輕地一吹就可以散去,所以中衛的沙丘是流動的。“電站施工時最討厭的就是流沙了,”劉瓊回憶道:“在施工現場,第一天打下的地標,第二天就找不到了,嚴重地影響了施工的進度。”為了適應沙漠的地質特性,“航天機電”經過不斷嘗試,放棄了常用的大面積挖槽方式,研發出“螺旋樁”打支架的辦法,成本降低了30%,還申報了專利。
通過“草方格”防沙是中衛的創舉,“沙坡頭”也因此舉世聞名。“航天機電”剛來時,原想采用挖井取水種樹的辦法,結果井深40米的水不能用,100米的水成本太高。通過請教專家,最后還是采取 “草方格”的辦法——把稻草深深地插入沙中構成一米見方的格子,在方格中撒下草種,灰草和駱駝刺就在方格的沙子中頑強地生存下來??粗L了兩年、高度在30公分的草叢,老紅問:如果再有十年時間,電站的草會不會比“沙坡頭”的更豐滿?劉瓊想了想說:“應當是這樣。電站對草的維護會更加精細,電池板的遮陰可以減少水蒸發。”老紅好像明白了:“沙坡頭”只能防沙,“航天機電”的光伏電站可以治沙,這就是神奇所在。
“電站效益如何?”老紅問道。“這個電站的可研報告是預計15年回收投資,現在看只要10年。因為這是效益最好的電站,運維公司正在建立內部系統智能管理,爭取做到讓這個電站享有更多的并網送電時間。”在劉瓊眼中,這個電站就像一個值得偏愛的孩子,有著許多值得期待的明天。“紅老師,你過兩年再來吧,前兩天我看到一條新聞,中科院研究出一種紅色的沙子可以用來種樹,我們會去嘗試,我們還會去搞養殖,兩年后一定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沙漠光伏電站。”他說這話的語氣不像是在說一片沙漠,倒像是在夸一塊沃土。
老紅想一定要來,看看光伏電站治沙結果是不是更好,也看看中衛是不是更綠。
再來這里,印象最深的是中央大道東路——那條引黃河水而建的綠色通道。路邊栽滿了樹,樹下都是水系,水上搖曳著黃色的蘆葦和殘荷。中衛,已經變成老紅喜歡的、不是那么多人的江南水城。

可是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座美麗的城市卻被騰格里沙漠時刻威脅著,距離城北只有幾公里,好像二十多年前沒有這么嚴峻。于是,防沙就成為這個城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據說政府每年要為此付出上億資金。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2012年開始建設的中衛沙漠光伏產業園正在部分改變這一危局,光伏電站防沙、治沙的結果超出了市政府原來只是利用荒沙的構想。

當“老紅光伏西部行”來到這個規劃面積為6.5萬畝的產業園時,看到的是一種工業的震撼:88米高聳的觀光塔,海一樣起伏的光伏板;聽到的是和市政府同樣的意外:在沙漠上建設光伏電站不僅可以利用荒沙,還能防沙、治沙,達到拱衛中衛的效果。于是,尋找光伏電站改造沙漠的神奇就成為老紅來到航天機電中衛光伏電站(簡稱“航天機電”)的主要目的。
在去“航天機電”的路上,老紅驚異地看到天地間,光伏電站與沙丘的劃分是近在咫尺、如此清晰,墨蘭色的光伏板、金黃色的沙丘,讓人感受著從遠古蒼涼到現代文明的瞬間跨越,一切是那么不協調、不真實。進入“航天機電”場地,老紅驚喜地看到光伏板陣列之間、黃沙之上,或高或低,或豐或淡,一叢叢綠草,在電池板的陰影中舒展,在微風中輕搖。如果不是遠處的沙丘,你會忘記這里兩年前還是不毛之地。這讓老紅難免想到有文字記載以來,過去都是沙漠進,人類退?,F在這里是光伏進、沙漠退。

參與、見證這一“顛覆歷史”的人之一——航天機電甘肅上航電力運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瓊,讓老紅對這個被顛覆了的歷史的歷史有了一個快速的認識過程。
劉瓊的風格很“西北”,“西北”到晚飯聊天時老紅才知道他是上海人,也確信航天機電公司要更好打開西北市場是選對了人。劉瓊是一個會講故事、有想法的人,于是和他的交流,就變成了一個汲取信息、相互激發甚至角力的過程。從治沙到光伏,從種植到儲能,從電站智能管理到“航天機電”的商業模式,當然,他心中最重的那一塊一定屬于他的運維公司,因為“紅老師,你搞研究信息多,我在西北信息少,一定要把最新的有關電站運維的信息告訴我”的一句拜托,壓得老紅從此心里沉甸甸的。
半天的交流,老紅不僅直觀品悟了航天機電公司在光伏產業迅速崛起、開獨特商業模式之先的內涵,也粗略懂得了中衛的荒沙是如何在“航天機電”的手中變為優質的光伏發電之地。

還是從路說起吧,通往“航天機電”的路,是老紅走過眾多光伏產業園中最爛的路,以致要想到這個號稱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園或是政府不愿出錢,或是企業不愿出錢。劉瓊告訴了原委:要在這種沙漠上修路,要下挖2米,填入碎石,才能修出像樣的道路。僅是那條環繞電站兩三公里長的沙石路,當初竟是投入了120萬元才有了今天難看的模樣,一塊石頭還是把老紅的“大切諾基”托了底盤。劉瓊說當時因為沒路,大型設備的進場時竟要從內蒙多繞幾百公里,同樣是建設光伏電站,在中衛沙漠中的成本要高于一般戈壁30%。
中衛的風大,因為屬于三大風口之一“西風口”的風,中衛的沙細,細到抓一把放在手上竟會有一種細膩、溫潤的感覺,輕輕地一吹就可以散去,所以中衛的沙丘是流動的。“電站施工時最討厭的就是流沙了,”劉瓊回憶道:“在施工現場,第一天打下的地標,第二天就找不到了,嚴重地影響了施工的進度。”為了適應沙漠的地質特性,“航天機電”經過不斷嘗試,放棄了常用的大面積挖槽方式,研發出“螺旋樁”打支架的辦法,成本降低了30%,還申報了專利。
通過“草方格”防沙是中衛的創舉,“沙坡頭”也因此舉世聞名。“航天機電”剛來時,原想采用挖井取水種樹的辦法,結果井深40米的水不能用,100米的水成本太高。通過請教專家,最后還是采取 “草方格”的辦法——把稻草深深地插入沙中構成一米見方的格子,在方格中撒下草種,灰草和駱駝刺就在方格的沙子中頑強地生存下來??粗L了兩年、高度在30公分的草叢,老紅問:如果再有十年時間,電站的草會不會比“沙坡頭”的更豐滿?劉瓊想了想說:“應當是這樣。電站對草的維護會更加精細,電池板的遮陰可以減少水蒸發。”老紅好像明白了:“沙坡頭”只能防沙,“航天機電”的光伏電站可以治沙,這就是神奇所在。
“電站效益如何?”老紅問道。“這個電站的可研報告是預計15年回收投資,現在看只要10年。因為這是效益最好的電站,運維公司正在建立內部系統智能管理,爭取做到讓這個電站享有更多的并網送電時間。”在劉瓊眼中,這個電站就像一個值得偏愛的孩子,有著許多值得期待的明天。“紅老師,你過兩年再來吧,前兩天我看到一條新聞,中科院研究出一種紅色的沙子可以用來種樹,我們會去嘗試,我們還會去搞養殖,兩年后一定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沙漠光伏電站。”他說這話的語氣不像是在說一片沙漠,倒像是在夸一塊沃土。
老紅想一定要來,看看光伏電站治沙結果是不是更好,也看看中衛是不是更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