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光伏產業已經處在納入法制軌道,釋放理性智慧,科學發展的新拐點。
近期,旨在推進光伏科學發展的新政陸續出臺并不斷完善。其中,引人最為注目的是:對分布式電站的上網支持和補貼兌現,鼓勵民間消費光伏電力和投資電站建設;建立公平公正的質量監督市場準入制度,打擊“路條”嚴懲腐敗,確保社會參與競爭。
這些重要舉措反映了時代與民眾對能源革命的預期和展望,體現了對市場與社會進步的理性認識和依法行政的智慧,并且為光伏產業的創新發展締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創造法治發展環境 釋放理性智慧
依法行政需要執法嚴明,離不開依法從業、依法經營。光伏新政的貫徹落實,重擔還要落在對光伏產業負有發展責任的企業單位和有關部門肩上。
盡管,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依法辦事。但理解而心生智慧才有依法的自覺,才能執行得好。執行的智慧和行政的智慧同出一源:理性與科學。當你在執行中盲目跟風,或者歧路彷徨、迷惑于對法規的不理解時,只有通過理性與科學的思維活動來修煉出必須的理性和智慧來。
這個智慧就是科學發展的智慧,就是對光伏產業的本質屬性、特點以及它在能源變革、市場變化、社會發展的錯綜關系、矛盾中的規律性、特殊性的理性認識和科學把握。也就是說,這種智慧來自于實踐和對光伏產業的體驗、觀察和透析。
然而,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不少光伏企業和從業者都缺失這種理性和智慧。
比如,一些地方并不適合發展光伏產業,卻不惜拿出土地、資源、以難以想象的“優惠政策”向光伏企業狠拋橄欖枝。而另一些光伏資源得天獨厚的地區,卻高筑壁壘,并不對光伏的招商引資、良性發展給予平等競爭的市場條件。
有趣的是,某些地區讓人眼花繚亂的宣傳說辭,甚至對新政舊規的曲解歪說都頗有市場,以致造成一種氛圍,使不少心有非議的企業,不得不違心屈從,或為易得的微光近利飛蛾撲火,或為潛規則俘獲,靠買路條來打開壁壘,但這也給光伏企業的生存埋下了隱患。
于是,這些年,光伏在坎坎坷坷中形成的理性發展智慧就不能不做個盤點,因為這或許可作為重要的精神財富來繼承。
認清能源革命之理 激發改革創新之慧
大千世界,熙攘紛擾。資源消耗與人口過剩、金融危機與經濟復蘇、戰爭恐怖與和平安定、大氣污染與環境保護……太多的問題和矛盾,都需要去面對。也無不縈繞在有責任有擔當,對和諧、幸福、美好懷有追求的人們的心頭。
其中,關系到光伏產業生存發展的問題已經涉及千家萬戶,并引起舉世的矚目。
隨之也提出了一個課題--中國的光伏產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在沖破習慣勢力和體制約束中,改革給力、創新驅動,在挫折迂回中怎樣才能走向振興?它將如何擺脫暫時的困境,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擔負起實現中國時代夢想的歷史使命?
光伏新政理性體現能源變革新智慧
勤于思考才具理性,善于總結方生智慧。
對此,近幾年的光伏發展積累了不少新經驗和新認識。光伏新政在法治中理性地體現了這些智慧。
--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光伏產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應從容應對“雙反”壓力,并正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做到揚長避短,合理利用本土資源并發揮創新力,并在內需市場的開拓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光伏特色的發展新路。
--在光伏發電內需市場的拓展方面,要綜合考慮需求、資源、財力、成本等多種因素,防止一哄而起的盲目“趨光”和無視供需的“避光”;對西部開發的規模化,必須堅持建立在綠洲城鎮、相關產業、電網市場配套基礎上的協調有序,極力避免盲目投資、超前開發,避免因濫上項目而造成電力無法消納、設備空置耗損、資金沉淀、虧空等工程爛尾現象。
--在光伏電站建設方面,要嚴控土地資源的濫用。大型荒漠電站的建設也要認真做好土地使用和環境影響評估,著眼于科學地開發利用。對分布式光伏發展,無論東、西部都應重視閑置建筑屋頂的統籌使用。在城市規劃建設上,把建筑限高和天際線的設定與光伏電力開發的民用需求結合起來,無論城市鄉村、邊疆內地,都應充分重視使用權限長期穩定、電力便于就近消納,投資管理易于結合、總量宜成規模的居民屋頂資源的開發。
--光伏發電的發展之路必須堅持科學統籌與市場化。建立起公平、有序的市場,合理配置資源和生產,形成適度有效的產能機制。此外,切勿將傳統電力產業規模化的建設模式嫁接到光伏產業上;要防止官僚腐敗、地方保護對光伏產業的腐蝕滲透和巧取豪奪。對由此造成的惡性壟斷、權利尋租以及滋生的跑項目、要政策、爭土地、占貸款等投機弊端、潛規惡習深惡痛絕。要以惠及民生的全新思路制定清潔能源發展的新藍圖,通過深化改革,體制創新,從分布式民居電站屋頂建設入手,凝聚社會力量,從而實現光伏的規模化發展。
--在光伏發電的產業扶持和自強發展上要立足當前。扶持的目的不在濟弱守舊,而是為了扶新推強。階段性的初期財政扶持要合情合理,既要針對清潔能源的價值貢獻,調整固有的稅負分擔和電價結構,又要適度給予其成長必需的“血液”,如價格補貼、財政扶持等。與此同時,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優質增效、降低成本是光伏生存發展之本,光伏產業只有在市場競爭的成本對決中經受錘煉,才能成長為巨人。光伏需要自信、需要競爭實力。
--在鍛造光伏能源的產業自信和競爭實力方面,既要清醒地看到光伏自身存在的高成本“弱勢”,還要認識到目前仍有一些體制亟待改革。突破、進取、堅韌應該成為光伏的產業品格和精神,光伏實力的積累要依靠精神能量的蓄積和創新型生產力的釋放。
于是,當前必須破除腐敗意識、保守思維、固有體制模式對新興產業沖破壟斷、釋放能量的禁錮,必須破除阻礙光伏發展與成長的一切成本魔障。
面對環境資源與民生發展之間的突出矛盾,掀起能源革命勢必需要充分發揮法治的智慧和能力。它體現的是對光伏產業本質及其發展的科學理性認識,也是對光伏產業能源革命創新發展的行為智慧。
創新納入法制軌道 智慧凸顯法治力量
如今,光伏新政已經使人們感受到了這種法治的智慧和力量。
在東部的城鎮化發展中,這樣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大有人在。他們曾禁不住一些地方借土地流轉大搞招商引資的誘惑,一時失去了對發展趨勢和開發成本的理性思考,放著更適于在東部城鄉建設的分布式電站不做,卻舉資投向了可以得到一時土地優惠使用的大型地面電站。
這樣的急功近利顯然讓他們吞下了難咽的苦果。在反思的同時也難免會聽到這樣的怨言:光伏新政要是早一天出臺多好!
不可否認,為了實現光伏項目開發的公平競爭、質量監督、工程審批,以及打擊“路條”囤積專賣、牟取暴利,法規已經顯現出一定的威力。
曾經的光伏亂象成了極好的反面教材。不少有志于西部開發的光伏企業由此看到了真正的發展方向和市場契機。沒有人再去拼命鉆營“路條”,熱衷于走潛規則的所謂“捷徑”。他們不再眼紅于一些地方給予的特殊的“政策”優惠、法外的土地和其他承諾,從而變得比較理性和沉穩。
在西部地區,光伏項目的開發已經傾向于兵團農場、綠洲城鎮的集群型分布式電站建設。大的荒漠電站投建也對自然環境保護、電網配套建設、相關產業的協調互動,有了更切實的關注。
因此,新政正在強化著投資建設者以及行政管理部門的理性思考和行為智慧。
于實踐中強化理性,在創新中增長智慧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政的落實很難一蹴而就。這里,不僅需要的是認識上的不斷更新和深化,還需要有去頑疾的決心和勇氣以及化腐生肌的韌性和毅力。同時,在新政的實施過程中還需保持理性并充分發揮智慧。
然而,在新政的貫徹實施上缺乏理性思考已經表現的相當突出。它已經影響到對新政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影響到新政的貫徹和落實。例如,夸大光伏產業的財政支持,把惠民扶持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割裂開來,甚至有些地區不顧自己的日照資源條件偏差、不顧電力需求和電網及相關產業的配套環境不足,在當前光伏發電成本尚且居高的情況下,表現出對光伏的過度熱情。為取得新政的電價補貼和財政支持優惠政策,或為維持地方低水平的光伏產業生存,有些地區以優惠條件提供荒田、灘涂、水面和辦公用地,有些地區則將光伏納入扶貧、支農項目…這都給業界造成了一個假象--光伏產業只要再度熱起來,大干快上,實現量化產能目標就是新政。
一些地方出現的理解偏差、配套遲緩和行動不力,可歸結為對新事物的成長缺乏真正的關心、必要的主動和堅決的支持。有些地方和企業在抱怨新政落實不到位的同時,卻依然按陳規辦事,從潛規則下鉆營出路。這些企業和地方,雖然對新政不乏應和之音,但推進的決心和力度都是渙散的。
當前,這些企業應當虛心學習、更新觀念,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從而提升能力并累積智慧。能源革命、持續發展需要理性和法治,新政的實施完善需要智慧和力量,理性與智慧激發的定向合力是科學發展,光伏產業可持續成長的能量之源。
可以堅信的是,光伏產業在智慧之光的照耀下必將茁壯成長。(文/南京索斯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經濟師、一級建造師 房淵釗)
近期,旨在推進光伏科學發展的新政陸續出臺并不斷完善。其中,引人最為注目的是:對分布式電站的上網支持和補貼兌現,鼓勵民間消費光伏電力和投資電站建設;建立公平公正的質量監督市場準入制度,打擊“路條”嚴懲腐敗,確保社會參與競爭。
這些重要舉措反映了時代與民眾對能源革命的預期和展望,體現了對市場與社會進步的理性認識和依法行政的智慧,并且為光伏產業的創新發展締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創造法治發展環境 釋放理性智慧
依法行政需要執法嚴明,離不開依法從業、依法經營。光伏新政的貫徹落實,重擔還要落在對光伏產業負有發展責任的企業單位和有關部門肩上。
盡管,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依法辦事。但理解而心生智慧才有依法的自覺,才能執行得好。執行的智慧和行政的智慧同出一源:理性與科學。當你在執行中盲目跟風,或者歧路彷徨、迷惑于對法規的不理解時,只有通過理性與科學的思維活動來修煉出必須的理性和智慧來。
這個智慧就是科學發展的智慧,就是對光伏產業的本質屬性、特點以及它在能源變革、市場變化、社會發展的錯綜關系、矛盾中的規律性、特殊性的理性認識和科學把握。也就是說,這種智慧來自于實踐和對光伏產業的體驗、觀察和透析。
然而,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不少光伏企業和從業者都缺失這種理性和智慧。
比如,一些地方并不適合發展光伏產業,卻不惜拿出土地、資源、以難以想象的“優惠政策”向光伏企業狠拋橄欖枝。而另一些光伏資源得天獨厚的地區,卻高筑壁壘,并不對光伏的招商引資、良性發展給予平等競爭的市場條件。
有趣的是,某些地區讓人眼花繚亂的宣傳說辭,甚至對新政舊規的曲解歪說都頗有市場,以致造成一種氛圍,使不少心有非議的企業,不得不違心屈從,或為易得的微光近利飛蛾撲火,或為潛規則俘獲,靠買路條來打開壁壘,但這也給光伏企業的生存埋下了隱患。
于是,這些年,光伏在坎坎坷坷中形成的理性發展智慧就不能不做個盤點,因為這或許可作為重要的精神財富來繼承。
認清能源革命之理 激發改革創新之慧
大千世界,熙攘紛擾。資源消耗與人口過剩、金融危機與經濟復蘇、戰爭恐怖與和平安定、大氣污染與環境保護……太多的問題和矛盾,都需要去面對。也無不縈繞在有責任有擔當,對和諧、幸福、美好懷有追求的人們的心頭。
其中,關系到光伏產業生存發展的問題已經涉及千家萬戶,并引起舉世的矚目。
隨之也提出了一個課題--中國的光伏產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在沖破習慣勢力和體制約束中,改革給力、創新驅動,在挫折迂回中怎樣才能走向振興?它將如何擺脫暫時的困境,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擔負起實現中國時代夢想的歷史使命?
光伏新政理性體現能源變革新智慧
勤于思考才具理性,善于總結方生智慧。
對此,近幾年的光伏發展積累了不少新經驗和新認識。光伏新政在法治中理性地體現了這些智慧。
--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光伏產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應從容應對“雙反”壓力,并正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做到揚長避短,合理利用本土資源并發揮創新力,并在內需市場的開拓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光伏特色的發展新路。
--在光伏發電內需市場的拓展方面,要綜合考慮需求、資源、財力、成本等多種因素,防止一哄而起的盲目“趨光”和無視供需的“避光”;對西部開發的規模化,必須堅持建立在綠洲城鎮、相關產業、電網市場配套基礎上的協調有序,極力避免盲目投資、超前開發,避免因濫上項目而造成電力無法消納、設備空置耗損、資金沉淀、虧空等工程爛尾現象。
--在光伏電站建設方面,要嚴控土地資源的濫用。大型荒漠電站的建設也要認真做好土地使用和環境影響評估,著眼于科學地開發利用。對分布式光伏發展,無論東、西部都應重視閑置建筑屋頂的統籌使用。在城市規劃建設上,把建筑限高和天際線的設定與光伏電力開發的民用需求結合起來,無論城市鄉村、邊疆內地,都應充分重視使用權限長期穩定、電力便于就近消納,投資管理易于結合、總量宜成規模的居民屋頂資源的開發。
--光伏發電的發展之路必須堅持科學統籌與市場化。建立起公平、有序的市場,合理配置資源和生產,形成適度有效的產能機制。此外,切勿將傳統電力產業規模化的建設模式嫁接到光伏產業上;要防止官僚腐敗、地方保護對光伏產業的腐蝕滲透和巧取豪奪。對由此造成的惡性壟斷、權利尋租以及滋生的跑項目、要政策、爭土地、占貸款等投機弊端、潛規惡習深惡痛絕。要以惠及民生的全新思路制定清潔能源發展的新藍圖,通過深化改革,體制創新,從分布式民居電站屋頂建設入手,凝聚社會力量,從而實現光伏的規模化發展。
--在光伏發電的產業扶持和自強發展上要立足當前。扶持的目的不在濟弱守舊,而是為了扶新推強。階段性的初期財政扶持要合情合理,既要針對清潔能源的價值貢獻,調整固有的稅負分擔和電價結構,又要適度給予其成長必需的“血液”,如價格補貼、財政扶持等。與此同時,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優質增效、降低成本是光伏生存發展之本,光伏產業只有在市場競爭的成本對決中經受錘煉,才能成長為巨人。光伏需要自信、需要競爭實力。
--在鍛造光伏能源的產業自信和競爭實力方面,既要清醒地看到光伏自身存在的高成本“弱勢”,還要認識到目前仍有一些體制亟待改革。突破、進取、堅韌應該成為光伏的產業品格和精神,光伏實力的積累要依靠精神能量的蓄積和創新型生產力的釋放。
于是,當前必須破除腐敗意識、保守思維、固有體制模式對新興產業沖破壟斷、釋放能量的禁錮,必須破除阻礙光伏發展與成長的一切成本魔障。
面對環境資源與民生發展之間的突出矛盾,掀起能源革命勢必需要充分發揮法治的智慧和能力。它體現的是對光伏產業本質及其發展的科學理性認識,也是對光伏產業能源革命創新發展的行為智慧。
創新納入法制軌道 智慧凸顯法治力量
如今,光伏新政已經使人們感受到了這種法治的智慧和力量。
在東部的城鎮化發展中,這樣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大有人在。他們曾禁不住一些地方借土地流轉大搞招商引資的誘惑,一時失去了對發展趨勢和開發成本的理性思考,放著更適于在東部城鄉建設的分布式電站不做,卻舉資投向了可以得到一時土地優惠使用的大型地面電站。
這樣的急功近利顯然讓他們吞下了難咽的苦果。在反思的同時也難免會聽到這樣的怨言:光伏新政要是早一天出臺多好!
不可否認,為了實現光伏項目開發的公平競爭、質量監督、工程審批,以及打擊“路條”囤積專賣、牟取暴利,法規已經顯現出一定的威力。
曾經的光伏亂象成了極好的反面教材。不少有志于西部開發的光伏企業由此看到了真正的發展方向和市場契機。沒有人再去拼命鉆營“路條”,熱衷于走潛規則的所謂“捷徑”。他們不再眼紅于一些地方給予的特殊的“政策”優惠、法外的土地和其他承諾,從而變得比較理性和沉穩。
在西部地區,光伏項目的開發已經傾向于兵團農場、綠洲城鎮的集群型分布式電站建設。大的荒漠電站投建也對自然環境保護、電網配套建設、相關產業的協調互動,有了更切實的關注。
因此,新政正在強化著投資建設者以及行政管理部門的理性思考和行為智慧。
于實踐中強化理性,在創新中增長智慧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政的落實很難一蹴而就。這里,不僅需要的是認識上的不斷更新和深化,還需要有去頑疾的決心和勇氣以及化腐生肌的韌性和毅力。同時,在新政的實施過程中還需保持理性并充分發揮智慧。
然而,在新政的貫徹實施上缺乏理性思考已經表現的相當突出。它已經影響到對新政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影響到新政的貫徹和落實。例如,夸大光伏產業的財政支持,把惠民扶持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割裂開來,甚至有些地區不顧自己的日照資源條件偏差、不顧電力需求和電網及相關產業的配套環境不足,在當前光伏發電成本尚且居高的情況下,表現出對光伏的過度熱情。為取得新政的電價補貼和財政支持優惠政策,或為維持地方低水平的光伏產業生存,有些地區以優惠條件提供荒田、灘涂、水面和辦公用地,有些地區則將光伏納入扶貧、支農項目…這都給業界造成了一個假象--光伏產業只要再度熱起來,大干快上,實現量化產能目標就是新政。
一些地方出現的理解偏差、配套遲緩和行動不力,可歸結為對新事物的成長缺乏真正的關心、必要的主動和堅決的支持。有些地方和企業在抱怨新政落實不到位的同時,卻依然按陳規辦事,從潛規則下鉆營出路。這些企業和地方,雖然對新政不乏應和之音,但推進的決心和力度都是渙散的。
當前,這些企業應當虛心學習、更新觀念,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從而提升能力并累積智慧。能源革命、持續發展需要理性和法治,新政的實施完善需要智慧和力量,理性與智慧激發的定向合力是科學發展,光伏產業可持續成長的能量之源。
可以堅信的是,光伏產業在智慧之光的照耀下必將茁壯成長。(文/南京索斯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經濟師、一級建造師 房淵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