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讓綠色生活更近一步是中天科技的愿景,我們將同與會的領導、專家和企業代表一起,為中國光伏產業不懈努力。”在第十屆中國太陽級硅及光伏發電研討會,中天科技集團(簡稱“中天科技”)董事長薛濟萍如是說。
從初入光伏產業到承擔國家光伏示范項目,再到多個項目合作意向的達成。六年時間,中天科技證明了自己作為光伏行業“后來者”的誠意。
審時度勢 邁入“陽光”
對光伏行業來說,2008年是個特別的年份。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產業供需開始失衡,投資信心受到沖擊;另一方面,光伏產業卻保持了30%以上的年增長率,特別是我國,產能超過德國位居世界首位。
就在這一年,在審慎分析了整個行業現狀,認準光伏未來的強勢發展態勢后,中天科技正式進入光伏產業,卻不急于加入逐利的饕餮盛宴。中天科技選擇修煉內功成立新能源研究所,瞄準微電網系統等核心產品的技術創新和研發,為新能源項目、技術、產品等提供全套服務。
2012年,隨著美國和歐盟對我國光伏企業實施“雙反”,行業跌入寒冬,與此同時,國內正在加緊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積極鼓勵各類新能源的發展。曾經“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光伏產業亟需調整方向,面向國內新能源市場,同時改變一味拓市場、拼價格的發展模式。經過扎實儲備的中天科技在這一轉型期實現了彎道超車。
2013年,國家光伏技術“863計劃”招標,中天科技自主研發的《孤島型智能微電網關鍵技術》在競爭中勝出,拿下了孤島型智能微電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同時,在國家能源局啟動的首批18個分步式發電示范區中,中天科技成為了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150兆瓦示范項目的建設責任主體。
科技先行 追逐“陽光”
中天科技總裁薛馳在本次研討會上指出,科技創新對新能源產業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誰占據科技創新的領先地位,誰就掌握了未來的發展主動權。”薛馳說,這是中天科技的經驗之談。
無論是上世紀70年代從事建材行業,1992年進入信息通信領域,成為國內唯一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光纖預制棒制造技術、國內唯一通過UJ、UQJ兩個深海光纜國際認證的企業,還是轉型新能源領域,中天科技每一次轉型都踏在技術創新的前沿。
本次研討會上,中天科技提交的《光伏背板發展趨勢》、《建筑光伏系統的性能分析》、《離網光伏發電所用儲能系統優化配置研究》等論文也都圍繞光伏的前沿技術領域。技術好壞對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國目前已投產的光伏電站僅有3年左右的使用時間,能否達到25年的生命周期考驗著當前產品的技術水平,也決定著企業未來的成敗。
為了今后能交出一份完滿的答卷,中天科技在新能源領域研發投入近億元,并于2012年相繼組建了光伏技術、光伏材料、儲能科技和新能住宅等多家專業子公司,專注于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太陽能電池背板、鋰電子電池核心技術以及光伏電站設計與建設等。
同時致力于產學研相結合,中天科技與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建立起長期技術合作關系,在微電網、儲能技術、交直流智能固態開關等前沿技術取得了一系列前期成果。其中,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在江蘇南通、如東建成了3套含“風光儲”在內的100千瓦微網示范系統,為后續的微電網發電系統解決方案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
致力行業 擁抱“陽光”
從頭到腳都換上統一的專業服,經過除塵室進入生產間,走在一塵不染的過道,看著兩旁正在作業的工作人員和擺放整齊的成品,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誠意,不禁讓人對這家制造企業產生敬意。
我國光伏產業在經過十年跑馬圈地式的粗放發展后,迫切需要踏踏實實做事的企業,成為中天科技一直秉承的理念。從發展新能源產業以來,中天科技認真做技術、搞研發、完善產業鏈,以此形成可助力企業長久發展核心競爭力。如今,已逐步形成集材料、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優勢,并堅守25年質量保證和服務承諾。
在中天科技的展示廳中間,擺放著一套風、光、儲整體解決方案的模型,這是中天科技未來的發展目標——做“城鎮新能源運營商”。未來,隨著城鎮化和新能源的發展,中天科技將兩者相結合,立足南通,輻射全國,將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向千家萬戶,真正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提到的,每個建筑物都變成一座發電主體。
“隨著全球經濟回暖,國家政策逐步落地,光伏行業會再次迎來春天,但行業的進步歸根到底需要各個企業實現良性發展來推動,我們仍舊任重道遠,中天科技愿永葆熱情,用精品服務我國乃至世界光伏行業。”薛馳說。
從初入光伏產業到承擔國家光伏示范項目,再到多個項目合作意向的達成。六年時間,中天科技證明了自己作為光伏行業“后來者”的誠意。
審時度勢 邁入“陽光”
對光伏行業來說,2008年是個特別的年份。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產業供需開始失衡,投資信心受到沖擊;另一方面,光伏產業卻保持了30%以上的年增長率,特別是我國,產能超過德國位居世界首位。
就在這一年,在審慎分析了整個行業現狀,認準光伏未來的強勢發展態勢后,中天科技正式進入光伏產業,卻不急于加入逐利的饕餮盛宴。中天科技選擇修煉內功成立新能源研究所,瞄準微電網系統等核心產品的技術創新和研發,為新能源項目、技術、產品等提供全套服務。
2012年,隨著美國和歐盟對我國光伏企業實施“雙反”,行業跌入寒冬,與此同時,國內正在加緊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積極鼓勵各類新能源的發展。曾經“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光伏產業亟需調整方向,面向國內新能源市場,同時改變一味拓市場、拼價格的發展模式。經過扎實儲備的中天科技在這一轉型期實現了彎道超車。
2013年,國家光伏技術“863計劃”招標,中天科技自主研發的《孤島型智能微電網關鍵技術》在競爭中勝出,拿下了孤島型智能微電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同時,在國家能源局啟動的首批18個分步式發電示范區中,中天科技成為了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150兆瓦示范項目的建設責任主體。
科技先行 追逐“陽光”
中天科技總裁薛馳在本次研討會上指出,科技創新對新能源產業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誰占據科技創新的領先地位,誰就掌握了未來的發展主動權。”薛馳說,這是中天科技的經驗之談。
無論是上世紀70年代從事建材行業,1992年進入信息通信領域,成為國內唯一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光纖預制棒制造技術、國內唯一通過UJ、UQJ兩個深海光纜國際認證的企業,還是轉型新能源領域,中天科技每一次轉型都踏在技術創新的前沿。
本次研討會上,中天科技提交的《光伏背板發展趨勢》、《建筑光伏系統的性能分析》、《離網光伏發電所用儲能系統優化配置研究》等論文也都圍繞光伏的前沿技術領域。技術好壞對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國目前已投產的光伏電站僅有3年左右的使用時間,能否達到25年的生命周期考驗著當前產品的技術水平,也決定著企業未來的成敗。
為了今后能交出一份完滿的答卷,中天科技在新能源領域研發投入近億元,并于2012年相繼組建了光伏技術、光伏材料、儲能科技和新能住宅等多家專業子公司,專注于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太陽能電池背板、鋰電子電池核心技術以及光伏電站設計與建設等。
同時致力于產學研相結合,中天科技與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建立起長期技術合作關系,在微電網、儲能技術、交直流智能固態開關等前沿技術取得了一系列前期成果。其中,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在江蘇南通、如東建成了3套含“風光儲”在內的100千瓦微網示范系統,為后續的微電網發電系統解決方案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
致力行業 擁抱“陽光”
從頭到腳都換上統一的專業服,經過除塵室進入生產間,走在一塵不染的過道,看著兩旁正在作業的工作人員和擺放整齊的成品,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誠意,不禁讓人對這家制造企業產生敬意。
我國光伏產業在經過十年跑馬圈地式的粗放發展后,迫切需要踏踏實實做事的企業,成為中天科技一直秉承的理念。從發展新能源產業以來,中天科技認真做技術、搞研發、完善產業鏈,以此形成可助力企業長久發展核心競爭力。如今,已逐步形成集材料、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優勢,并堅守25年質量保證和服務承諾。
在中天科技的展示廳中間,擺放著一套風、光、儲整體解決方案的模型,這是中天科技未來的發展目標——做“城鎮新能源運營商”。未來,隨著城鎮化和新能源的發展,中天科技將兩者相結合,立足南通,輻射全國,將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向千家萬戶,真正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提到的,每個建筑物都變成一座發電主體。
“隨著全球經濟回暖,國家政策逐步落地,光伏行業會再次迎來春天,但行業的進步歸根到底需要各個企業實現良性發展來推動,我們仍舊任重道遠,中天科技愿永葆熱情,用精品服務我國乃至世界光伏行業。”薛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