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是從去年初錢江實業提出收購合肥賽維資產時開始研究鄭建明的,對于其是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光伏產業,當時因與數位從事投資的朋友觀點相悖,對自己所持的戰略投資之判斷也頗為惶然。一個問題始終揮之不去:鄭建明意欲何為、劍指何方?
從去年12月19日鄭建明個人先行墊付25億元無錫尚德并購尾款,到筆者近日梳理鄭建明2013年的光伏之旅,驚嘆與贊嘆之余,確認到了可以給鄭建明做個小結的時候。無出左右,鄭建明是戰略性投資光伏產業,并且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相對而言,所謂財務投資更加注重短期獲利,對投資企業的長期發展則不怎么關心,更難得經營企業;所謂戰略投資是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中獲利,投資期限一般比較長。筆者以為戰略投資又可細分為兩類:其一,看好一個企業,戰略性進入,持有較長時間斬獲頗豐后退出;其二,看好一個產業,戰略性進入,分享這個產業高速、長期發展的紅利。
鄭建明的光伏投資應當屬于最后一種。為何如此確信?請聽筆者慢慢道來。
先說說2013年鄭建明干了什么?
1月21日、3月26日、4月25日,三次共計7222萬美金入股賽維,成為第二大股東;4月,與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府訂立框架協議,建立高原生態有機農業光伏產業園,十年內投資不低于500億人民幣;5月22日, 與尚德簽訂了組件采購協議,總額為9000萬元;7月5日,收購了海潤光伏6個光伏電站項目公司,并簽訂了總額41.9億元的499MW光伏電站建設合同;7月8日,與浚鑫科技及中船海訂立協議,斥資515萬元收購5家新疆子公司各90%股權,光伏電站共計產能110MW;7月12日,買下常州益鑫旗下的5個光伏電站項目各90%股權,總產能為120MW,收購價126萬元;9月2日,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訂立合作協議,將投資160億元建立年產能為1.5GW的太陽能發電站項目;9月6日和11日,又與海潤光伏簽訂了兩項共計11億元的光伏電站EPC合同;9月20日,30億元投標重組無錫尚德。
粗略統計2013年鄭建明投入光伏產業的資金應近百億,如此玩法,使得鄭建明想玩撈一把就走的財務投資都是沒可能的,也使得鄭建明這位過去30年來成功的、被稱為“神秘的資本大鱷”,在光伏產業,“大鱷”變成更大的“大鱷”,“神秘”卻變得不再神秘。
再說說2013年鄭建明為什么這么干?
成功的戰略投資必須準確把握三大要點:看好這個產業,選擇這個產業資產價格最低點,這個產業重大發展機會即將到來。三點互為關系,缺一不可。現在看,鄭建明戰略投資光伏產業,對這三點的把握是極其精準和成功的。具體分析如下:
鄭建明選擇了一個未來市場空間巨大無比、可以形成自然壟斷、尚未被巨額資本關注更無進入的產業。當前,能源安全和傳統能源污染問題決定了人類必須以承擔成本的方式探討、發展新能源。如果不出現革命性的變化,光伏是最具競爭力的新能源。從探討能源到補充能源再到替代能源,光伏產業的未來具有無限市夢率的想象空間;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投資能源產業的,絕非一般規模資本,于是事實形成自然壟斷;正是因為光伏產業諸多不確定性,巨額資本現在輕易不會也不能戰略進入光伏產業,這給那些具有宏大投資理想和巨大資本動員能力的投資者們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投資機會。過去30年,鄭建明有過太多的投資,而戰略投資光伏產業無疑是鄭建明最正確的選擇。
鄭建明精準地選擇了中國光伏資產價格最低的時點。去年4月底,筆者寫有《光伏復蘇期還沒到,戰略投資機會正在到來》一文,呼吁:光伏產業“對于戰略投資者,當前有競爭力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正在減少,值得關注的時候正在到來。”從2011年中期開始的全球光伏產業整合,市場環境成熟國家用了三年時間基本完成了這一經濟行為。中國受特定的產業環境影響,完成這一經濟行為需要五年以上時間,而2013年中期正是此輪產業整合帶來的資產價格最低谷期。從那一時期的產品價格看,拋開技術進步帶來生產成本下降的因素,無論多晶硅原料還是組件價格都是階段性的最低點;從收購無錫尚德的資產價值看,無論全球品牌價值、全球最先進設備水平、全球最大規模之一,相對30億元的收購價格,恐怕今后再也不會有這種多元優勢的一次性收購機會了。
鄭建明正確判斷了光伏產業大發展即將到來的時機。分析巨額資本對光伏產業戰略投資的時機,應當把握兩個時間維度。首先,從光伏產業的長期發展維度看,2000年以前是工業化階段,不能投資;2000年以后是產業化的初級階段,不宜投資;2013年是光伏產業經過2008年以后的瘋狂和2011年開始的產業整合,從不成熟向相對成熟階段過渡,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戰略投資;其次,從光伏產業即將開始新的歷史時期的維度看,筆者以為,一個光伏發電大規模商業化、光伏產品多用途大眾消費的時代正在到來。作為佐證的是這樣一些信息:德國正在實現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中國預計在2020年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以光伏發電為能量的汽車、戶外照明用品、手機充電器這些無需補貼的光伏商品正在加速進入大眾消費。總之,光伏大規模市場化的巨大機遇正在到來,鄭建明應當看到了這一點。
在回答了三個要點分析之后,筆者補充兩點“花邊”分析,解釋為什么“戰略投資光伏產業無疑是鄭建明最正確的選擇”:
其一,鄭建明通過30多年的成功投資,凈資產規模無疑是巨大的,按照一般的投資邏輯,此時逐步轉向追求風險小、收益穩定的投資偏好,應成為大多數成功投資人的選擇。受規模和電價是穩定收益決定,光伏終端市場必然異化為空間巨大、收益穩定的金融產品市場。這個市場理應成為當今鄭建明的首選。
其二,縱觀鄭建明30多年的投資歷史,其重點投資方向雖然有所側重并保持始終,但在贊賞他成功的同時卻不無遺憾地看到他缺少一個主業。談及宗慶后,人們會想到食品飲料;談及王健林,人們會想到商業地產;談及喬布斯,人們會想到移動互聯網產品。筆者可否判斷:打造新能源產業并進入領先規模將會成為鄭建明今后的主業和努力方向。事實上順風光電不久前提出2014年的光伏電站建設目標是3GW,無人能與爭鋒,更是今年全球目標的6.6%!
結束對鄭建明的小結,重新審視中國光伏產業,筆者忍不住老生常談:光伏屬能源,能源屬規模經濟,規模經濟離不開巨額資本;只有善用資本者,才能進入這個產業;只有大規模的資本進入這個產業,這個產業才有希望。近幾個月來,中民投產業基金來了,史玉柱的綠巨人來了,國開國際、麥格理基金、新天域資本的組合來了,整合中的中國光伏產業,過去兩年就怕資本不來,現在資本來了,對于已經在這個產業中和想要進入這個產業中的人來說,是時候想明白你該怎么辦了。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光伏產業研究員
紅煒
2014年8月6日
從去年12月19日鄭建明個人先行墊付25億元無錫尚德并購尾款,到筆者近日梳理鄭建明2013年的光伏之旅,驚嘆與贊嘆之余,確認到了可以給鄭建明做個小結的時候。無出左右,鄭建明是戰略性投資光伏產業,并且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相對而言,所謂財務投資更加注重短期獲利,對投資企業的長期發展則不怎么關心,更難得經營企業;所謂戰略投資是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中獲利,投資期限一般比較長。筆者以為戰略投資又可細分為兩類:其一,看好一個企業,戰略性進入,持有較長時間斬獲頗豐后退出;其二,看好一個產業,戰略性進入,分享這個產業高速、長期發展的紅利。
鄭建明的光伏投資應當屬于最后一種。為何如此確信?請聽筆者慢慢道來。
先說說2013年鄭建明干了什么?
1月21日、3月26日、4月25日,三次共計7222萬美金入股賽維,成為第二大股東;4月,與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府訂立框架協議,建立高原生態有機農業光伏產業園,十年內投資不低于500億人民幣;5月22日, 與尚德簽訂了組件采購協議,總額為9000萬元;7月5日,收購了海潤光伏6個光伏電站項目公司,并簽訂了總額41.9億元的499MW光伏電站建設合同;7月8日,與浚鑫科技及中船海訂立協議,斥資515萬元收購5家新疆子公司各90%股權,光伏電站共計產能110MW;7月12日,買下常州益鑫旗下的5個光伏電站項目各90%股權,總產能為120MW,收購價126萬元;9月2日,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訂立合作協議,將投資160億元建立年產能為1.5GW的太陽能發電站項目;9月6日和11日,又與海潤光伏簽訂了兩項共計11億元的光伏電站EPC合同;9月20日,30億元投標重組無錫尚德。
粗略統計2013年鄭建明投入光伏產業的資金應近百億,如此玩法,使得鄭建明想玩撈一把就走的財務投資都是沒可能的,也使得鄭建明這位過去30年來成功的、被稱為“神秘的資本大鱷”,在光伏產業,“大鱷”變成更大的“大鱷”,“神秘”卻變得不再神秘。
再說說2013年鄭建明為什么這么干?
成功的戰略投資必須準確把握三大要點:看好這個產業,選擇這個產業資產價格最低點,這個產業重大發展機會即將到來。三點互為關系,缺一不可。現在看,鄭建明戰略投資光伏產業,對這三點的把握是極其精準和成功的。具體分析如下:
鄭建明選擇了一個未來市場空間巨大無比、可以形成自然壟斷、尚未被巨額資本關注更無進入的產業。當前,能源安全和傳統能源污染問題決定了人類必須以承擔成本的方式探討、發展新能源。如果不出現革命性的變化,光伏是最具競爭力的新能源。從探討能源到補充能源再到替代能源,光伏產業的未來具有無限市夢率的想象空間;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投資能源產業的,絕非一般規模資本,于是事實形成自然壟斷;正是因為光伏產業諸多不確定性,巨額資本現在輕易不會也不能戰略進入光伏產業,這給那些具有宏大投資理想和巨大資本動員能力的投資者們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投資機會。過去30年,鄭建明有過太多的投資,而戰略投資光伏產業無疑是鄭建明最正確的選擇。
鄭建明精準地選擇了中國光伏資產價格最低的時點。去年4月底,筆者寫有《光伏復蘇期還沒到,戰略投資機會正在到來》一文,呼吁:光伏產業“對于戰略投資者,當前有競爭力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正在減少,值得關注的時候正在到來。”從2011年中期開始的全球光伏產業整合,市場環境成熟國家用了三年時間基本完成了這一經濟行為。中國受特定的產業環境影響,完成這一經濟行為需要五年以上時間,而2013年中期正是此輪產業整合帶來的資產價格最低谷期。從那一時期的產品價格看,拋開技術進步帶來生產成本下降的因素,無論多晶硅原料還是組件價格都是階段性的最低點;從收購無錫尚德的資產價值看,無論全球品牌價值、全球最先進設備水平、全球最大規模之一,相對30億元的收購價格,恐怕今后再也不會有這種多元優勢的一次性收購機會了。
鄭建明正確判斷了光伏產業大發展即將到來的時機。分析巨額資本對光伏產業戰略投資的時機,應當把握兩個時間維度。首先,從光伏產業的長期發展維度看,2000年以前是工業化階段,不能投資;2000年以后是產業化的初級階段,不宜投資;2013年是光伏產業經過2008年以后的瘋狂和2011年開始的產業整合,從不成熟向相對成熟階段過渡,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戰略投資;其次,從光伏產業即將開始新的歷史時期的維度看,筆者以為,一個光伏發電大規模商業化、光伏產品多用途大眾消費的時代正在到來。作為佐證的是這樣一些信息:德國正在實現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中國預計在2020年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以光伏發電為能量的汽車、戶外照明用品、手機充電器這些無需補貼的光伏商品正在加速進入大眾消費。總之,光伏大規模市場化的巨大機遇正在到來,鄭建明應當看到了這一點。
在回答了三個要點分析之后,筆者補充兩點“花邊”分析,解釋為什么“戰略投資光伏產業無疑是鄭建明最正確的選擇”:
其一,鄭建明通過30多年的成功投資,凈資產規模無疑是巨大的,按照一般的投資邏輯,此時逐步轉向追求風險小、收益穩定的投資偏好,應成為大多數成功投資人的選擇。受規模和電價是穩定收益決定,光伏終端市場必然異化為空間巨大、收益穩定的金融產品市場。這個市場理應成為當今鄭建明的首選。
其二,縱觀鄭建明30多年的投資歷史,其重點投資方向雖然有所側重并保持始終,但在贊賞他成功的同時卻不無遺憾地看到他缺少一個主業。談及宗慶后,人們會想到食品飲料;談及王健林,人們會想到商業地產;談及喬布斯,人們會想到移動互聯網產品。筆者可否判斷:打造新能源產業并進入領先規模將會成為鄭建明今后的主業和努力方向。事實上順風光電不久前提出2014年的光伏電站建設目標是3GW,無人能與爭鋒,更是今年全球目標的6.6%!
結束對鄭建明的小結,重新審視中國光伏產業,筆者忍不住老生常談:光伏屬能源,能源屬規模經濟,規模經濟離不開巨額資本;只有善用資本者,才能進入這個產業;只有大規模的資本進入這個產業,這個產業才有希望。近幾個月來,中民投產業基金來了,史玉柱的綠巨人來了,國開國際、麥格理基金、新天域資本的組合來了,整合中的中國光伏產業,過去兩年就怕資本不來,現在資本來了,對于已經在這個產業中和想要進入這個產業中的人來說,是時候想明白你該怎么辦了。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光伏產業研究員
紅煒
2014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