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注
? 多晶硅價格持穩微降
? 多晶硅企業運行平穩,促國內供應大增
? 自韓國進口多晶硅占比飆升,9 月進口總量再創歷史新高
? 國家著手整頓光伏業,企業應不急不躁穩步發展
? 多晶硅后市預測
一、多晶硅價格持穩微降
2014 年 9-10 月份我國多晶硅價格總體持穩微幅下滑,從 9 月初到 10 月中旬, 現貨成交均價一直維持在 15.87 萬元/噸,隨后受大量突擊進口多晶硅低價壓制, 國內現貨價格不得不微幅下滑至 10 月底的 15.80 萬元/噸,降幅為 0.44%。 支撐 9-10 月中旬多晶硅價格持穩的原因是:受四季度光伏安裝逐步啟動、 多晶硅需求逐漸好轉影響,上游多晶硅企業試探性調高報價,但一方面由于下游 光伏企業仍在消化二、三季度積壓的庫存,需求暫未傳導至多晶硅層面,另一方 面多晶硅進口壓制依舊不減,以上原因共同導致目前國內多晶硅現貨成交價格維 持穩定。
導致 10 月中旬開始多晶硅價格小幅下滑的原因是:一方面是下游出貨雖然 好轉,但仍處于去庫存階段,再加之國內光伏電站應用并未真正打開,導致多晶 硅需求受阻,故價格難以繼續支撐;另一方面則是來自進口多晶硅的價格沖擊, 近期多晶硅廠商反映目前市場上進口多晶硅比例急速飆升,且進口價格相比國內 現貨價格低很多,含稅價在 14.5-15 萬元/噸左右,這對國內多晶硅企業造成的巨 大沖擊顯而易見,因此 10 月中下旬開始價格小幅下滑。

圖 1 2014 年 9-10 月國內多晶硅現貨報價 單位:萬元/噸 來源:硅業分會
二、多晶硅企業運行平穩,促國內供應大增
硅業分會統計,2014 年 9-10 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為 2.34 萬噸,9 月份產量 為 1.15 萬噸,10 月份產量為 1.19 萬噸,其中江蘇中能的產量占國內 9-10 月份總 產量的 48%,依舊位居國內產量第一位,特變電工和洛陽中硅分別居第二、三位, 目前在產企業中,開工率達到 100%的企業有 8 家,生產穩定,甚至有部分企業 實現超負荷運行,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圖 2 2014 年 1-10 月國內多晶硅分企業產量圖 單位:噸 來源:硅業分會
就目前統計數據得知,2014 年 1-10 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約 11.1 萬噸,保守 按照月均 1 萬噸多晶硅的產量估算,2014 年全年多晶硅產量將至少達到 13 萬噸, 同比去年增加 55%,再加上低價搶占國內市場的進口硅料,1-10 月份累計進口 多晶硅 7.3 萬噸,預計 2014 年全年進口量約 9 萬噸,則全年多晶硅供應量則為 3 / 6
22 萬噸,按照目前企業繼續擴產及新增產能的進度,未來國內多晶硅市場供應 量將非常龐大,而需求幾年內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因此不能僅僅因為新疆、 內蒙古等地具有能源優勢便都一哄而上、盲目投資,要切實考慮技術和人才優勢 以及當前和未來市場供需情況,需要全面調研審慎投資。多晶硅作為能夠滿足未 來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基礎原材料,發展前景十分光明,企業必須在技術研發方面 增加投入,提升全行業的競爭力,認清形勢,真正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而非規 模或者產量的競爭。因此,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提 高質量才是行業發展的根本。
三、自韓國進口多晶硅占比飆升,9 月進口總量再創歷史新高
2014 年 9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為 9942 噸,環比增加 18.7%,月進口量將近 1 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量為 6415 噸,在 9 月 份總進口量中占比為 64.5%!其中從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 1698 噸,占 9 月 加工貿易進口總量的 26.5%,在當月自美國進口總量中占 90%,除去不在“雙 反”范圍內的 189 噸半導體用多晶硅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外,其他全部通過 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征稅,同樣韓國和德國加工貿易占比也均在五成以 上。這主要是由于 8 月 14 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 58 號文件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 后,各地在正式執行日 9 月 1 日前半個月時間內,大量突擊申請加工貿易進口 業務,使得多晶硅進口量飆升。另外 9 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 4046 噸,占總進 口量的 40.7%,連續五月位居進口量首位,自韓國進口多晶硅占比日漸增大, 同樣是致使 9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的原因之一。

圖 3 2013 年 9 月-2013 年 9 月多晶硅進口量及進口均價示意圖 數據來源:海關
導致 9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8 月 14 日商 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的關于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受理的 公告,使得各地開始在執行日之前突擊審批新的多晶硅加工貿易業務,總量超 過 10 萬噸多晶硅,在一年內執行完畢,如此看來,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則不僅 僅 9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創歷史新高,未來一年之內,各月多晶硅進口量都將日 漸飆升!第二,韓國已連續五個月維持月進口量首位,尤其 9 月份單月自韓國 進口量 4046 噸,在當月進口總量中占比高達 40.7%,超過以往任何月份進口占 比。主要原因首先是“雙反”征稅對其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另外再加上對美 國和德國相對高的懲罰性關稅反而促進了對韓國進口多晶硅的需求,最終導致 自韓國進口量的連續高位。進口價格微幅下滑 5.1%至 20.97 美元/千克,同樣仍 是傾銷壓制和下游需求啟動緩慢共同作用所致。
據 9 月份分國別進口數據顯示,自韓國、美國、德國三國共進口多晶硅 8773 噸,占總進口量的 88.2%,其中從韓國進口量為 4046 噸,占總進口量的 41%; 從美國進口量為 1888 噸,占總進口量的 19 %;從德國進口量為 2839 噸,占總 進口量的 28 %;其他地區進口量為 1169 噸,占總量的 12%。

圖 4 2014 年 9 月各國進口量占比 數據來源:海關
值得業內關注的有兩點:第一,按貿易方式來分,2014 年 9 月份我國一般 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為 3527 噸,占比為 35.5%,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口 6415 噸, 占比為 64.5%。分國別具體看來:9 月份自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2354 噸,占自韓國進口總量的 58.2%,從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多晶硅量比當 月從美國進口總量尚且高出 24.7%,可以看出韓國對這 2.4%稅率的毫無遮攔地 規避,“雙反”效用極其有限;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1698 噸,占 自美國進口總量的 90.0%,即除去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 10%是半導體用硅料, 無需繳納懲罰性關稅外,其余幾乎全部太陽能級多晶硅都是通過加工貿易進口 到中國;自德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1493 噸,占自德國進口總量的 52.6%,雖然德國通過加工貿易進口占比相對美國和韓國較低,但也占到了月進 口總量的五成以上,可見通過加工貿易進入中國市場的價格相對于承諾價仍具 有客觀優勢,因此德國加工貿易占比也有日漸增加的趨勢。
第二,9 月份自韓國進口多晶硅飆升至 4046 噸,在當月進口總量中占比高 達 40.7%,超過以往任何月份進口占比。從韓國進口占比日漸增加,主要原因 是:一方面,2.4%的反傾銷稅對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響,故韓國向中國出口多 晶硅更毫無顧忌;另一方面,對美國和德國相對高的懲罰性關稅促進了美國和 德國多晶硅廠商在韓國建廠設立多晶硅項目,例如美國 Sunedison 與韓國三星在 韓國境內的 1 萬噸/年的顆粒硅項目,四季度已投產,如此看來,分國別進口多 晶硅占比正逐漸重新分布,韓國占比日益增加,待在韓國新建產能釋放后,從 韓國進口多晶硅比例將逐漸增加,屆時多晶硅進口量將再創新高。

圖 5 2014 年 9 月進口多晶硅各貿易方式占比 數據來源:海關
四、國家著手整頓光伏業,企業應不急不躁穩步發展
10 月 12 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 445、450 號重要通知,在光伏業內引起了震 動。通知規范了光伏行業前期工作,倒賣“路條”將被嚴查,獲得“路條”的項 目也可能在國家能源局的監督下加快落實。另外強調了取得備案的項目,在規定 時限內未開工,省級及以下能源主管部門可用其他等容量的項目替代,落實電源 建設規劃目標,促進新建電源項目及時投資建設。可見,當前國家注重的是整個 光伏行業的整頓問題,著力推進光伏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并不是只重量而不重 質。
面臨大規模應用的光伏產業,社會資金密集投向正是一個產業大爆發的前 奏。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市場上卻充斥著太多只顧眼前利益而舍棄基本品質的 行為,使得光伏電站質量問題頻繁暴露,因此注定會有光伏人終究要被淘汰出局, 這甚至與他們今日的行業地位與競爭位勢毫無關系,而僅僅在于他們對基本品質 的不夠珍惜——無論產品、電站的質量,還是企業經營與做人的基本底線。如果 說 2010 年那一輪瘋狂擴張及其后的產業洗牌,是確立了光伏上游制造業在一定 歷史時期的技術路線及其產業格局,則新一輪的洗牌,將很可能經由下游電站系 統的質量與企業品質而拉開競爭者之間的距離。
從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政策無疑是有益的,但就目前的情況 來看,一些手里握有路條且希望賣出高價的企業、個人,若不是因為資金問題的 話,安裝落實也不會拖延至此,故讓這些試圖倒賣“路條”的企業或個人加快落 實安裝是有難度的。另外油價的下跌也勢必導致新的太陽能系統安裝計劃拖延, 因此四季度光伏安裝情況仍不容樂觀,保守預計國內四季度光伏安裝量在 6GW 左右。具體的安裝數量已不是重中之重,重要的是在行業良性競爭中不急不躁穩 步發展。
五、多晶硅后市預測
目前國內下游需求雖然逐步好轉,但下游電池片、組件廠商仍處于消化庫存 階段,即便進程并不緩慢,但由于庫存大部分是低效片、低效組件等產品,故看 似市場在消化庫存,價格應該上漲,實際上卻由于低效產品對下游廠商盈利無太 大貢獻,在下游沒有更大利潤的前提下,上游也同樣沒有漲價空間。另外更重要 的是,8 月 14 日加工貿易暫停審批公告發布之后引發的“突擊申請”造成國內 進口料泛濫,且進口價格相對國內現貨價低很多,對國內多晶硅造成巨大沖擊。 若不加緊制止,未來短期內,最起碼到年底之前,多晶硅價格都會因此受限下滑。
作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馬海天 劉晶
? 多晶硅價格持穩微降
? 多晶硅企業運行平穩,促國內供應大增
? 自韓國進口多晶硅占比飆升,9 月進口總量再創歷史新高
? 國家著手整頓光伏業,企業應不急不躁穩步發展
? 多晶硅后市預測
一、多晶硅價格持穩微降
2014 年 9-10 月份我國多晶硅價格總體持穩微幅下滑,從 9 月初到 10 月中旬, 現貨成交均價一直維持在 15.87 萬元/噸,隨后受大量突擊進口多晶硅低價壓制, 國內現貨價格不得不微幅下滑至 10 月底的 15.80 萬元/噸,降幅為 0.44%。 支撐 9-10 月中旬多晶硅價格持穩的原因是:受四季度光伏安裝逐步啟動、 多晶硅需求逐漸好轉影響,上游多晶硅企業試探性調高報價,但一方面由于下游 光伏企業仍在消化二、三季度積壓的庫存,需求暫未傳導至多晶硅層面,另一方 面多晶硅進口壓制依舊不減,以上原因共同導致目前國內多晶硅現貨成交價格維 持穩定。
導致 10 月中旬開始多晶硅價格小幅下滑的原因是:一方面是下游出貨雖然 好轉,但仍處于去庫存階段,再加之國內光伏電站應用并未真正打開,導致多晶 硅需求受阻,故價格難以繼續支撐;另一方面則是來自進口多晶硅的價格沖擊, 近期多晶硅廠商反映目前市場上進口多晶硅比例急速飆升,且進口價格相比國內 現貨價格低很多,含稅價在 14.5-15 萬元/噸左右,這對國內多晶硅企業造成的巨 大沖擊顯而易見,因此 10 月中下旬開始價格小幅下滑。

圖 1 2014 年 9-10 月國內多晶硅現貨報價 單位:萬元/噸 來源:硅業分會
二、多晶硅企業運行平穩,促國內供應大增
硅業分會統計,2014 年 9-10 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為 2.34 萬噸,9 月份產量 為 1.15 萬噸,10 月份產量為 1.19 萬噸,其中江蘇中能的產量占國內 9-10 月份總 產量的 48%,依舊位居國內產量第一位,特變電工和洛陽中硅分別居第二、三位, 目前在產企業中,開工率達到 100%的企業有 8 家,生產穩定,甚至有部分企業 實現超負荷運行,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圖 2 2014 年 1-10 月國內多晶硅分企業產量圖 單位:噸 來源:硅業分會
就目前統計數據得知,2014 年 1-10 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約 11.1 萬噸,保守 按照月均 1 萬噸多晶硅的產量估算,2014 年全年多晶硅產量將至少達到 13 萬噸, 同比去年增加 55%,再加上低價搶占國內市場的進口硅料,1-10 月份累計進口 多晶硅 7.3 萬噸,預計 2014 年全年進口量約 9 萬噸,則全年多晶硅供應量則為 3 / 6
22 萬噸,按照目前企業繼續擴產及新增產能的進度,未來國內多晶硅市場供應 量將非常龐大,而需求幾年內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因此不能僅僅因為新疆、 內蒙古等地具有能源優勢便都一哄而上、盲目投資,要切實考慮技術和人才優勢 以及當前和未來市場供需情況,需要全面調研審慎投資。多晶硅作為能夠滿足未 來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基礎原材料,發展前景十分光明,企業必須在技術研發方面 增加投入,提升全行業的競爭力,認清形勢,真正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而非規 模或者產量的競爭。因此,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提 高質量才是行業發展的根本。
三、自韓國進口多晶硅占比飆升,9 月進口總量再創歷史新高
2014 年 9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為 9942 噸,環比增加 18.7%,月進口量將近 1 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量為 6415 噸,在 9 月 份總進口量中占比為 64.5%!其中從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 1698 噸,占 9 月 加工貿易進口總量的 26.5%,在當月自美國進口總量中占 90%,除去不在“雙 反”范圍內的 189 噸半導體用多晶硅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外,其他全部通過 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征稅,同樣韓國和德國加工貿易占比也均在五成以 上。這主要是由于 8 月 14 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 58 號文件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 后,各地在正式執行日 9 月 1 日前半個月時間內,大量突擊申請加工貿易進口 業務,使得多晶硅進口量飆升。另外 9 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 4046 噸,占總進 口量的 40.7%,連續五月位居進口量首位,自韓國進口多晶硅占比日漸增大, 同樣是致使 9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的原因之一。

圖 3 2013 年 9 月-2013 年 9 月多晶硅進口量及進口均價示意圖 數據來源:海關
導致 9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8 月 14 日商 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的關于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受理的 公告,使得各地開始在執行日之前突擊審批新的多晶硅加工貿易業務,總量超 過 10 萬噸多晶硅,在一年內執行完畢,如此看來,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則不僅 僅 9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創歷史新高,未來一年之內,各月多晶硅進口量都將日 漸飆升!第二,韓國已連續五個月維持月進口量首位,尤其 9 月份單月自韓國 進口量 4046 噸,在當月進口總量中占比高達 40.7%,超過以往任何月份進口占 比。主要原因首先是“雙反”征稅對其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另外再加上對美 國和德國相對高的懲罰性關稅反而促進了對韓國進口多晶硅的需求,最終導致 自韓國進口量的連續高位。進口價格微幅下滑 5.1%至 20.97 美元/千克,同樣仍 是傾銷壓制和下游需求啟動緩慢共同作用所致。
據 9 月份分國別進口數據顯示,自韓國、美國、德國三國共進口多晶硅 8773 噸,占總進口量的 88.2%,其中從韓國進口量為 4046 噸,占總進口量的 41%; 從美國進口量為 1888 噸,占總進口量的 19 %;從德國進口量為 2839 噸,占總 進口量的 28 %;其他地區進口量為 1169 噸,占總量的 12%。

圖 4 2014 年 9 月各國進口量占比 數據來源:海關
值得業內關注的有兩點:第一,按貿易方式來分,2014 年 9 月份我國一般 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為 3527 噸,占比為 35.5%,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口 6415 噸, 占比為 64.5%。分國別具體看來:9 月份自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2354 噸,占自韓國進口總量的 58.2%,從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多晶硅量比當 月從美國進口總量尚且高出 24.7%,可以看出韓國對這 2.4%稅率的毫無遮攔地 規避,“雙反”效用極其有限;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1698 噸,占 自美國進口總量的 90.0%,即除去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 10%是半導體用硅料, 無需繳納懲罰性關稅外,其余幾乎全部太陽能級多晶硅都是通過加工貿易進口 到中國;自德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1493 噸,占自德國進口總量的 52.6%,雖然德國通過加工貿易進口占比相對美國和韓國較低,但也占到了月進 口總量的五成以上,可見通過加工貿易進入中國市場的價格相對于承諾價仍具 有客觀優勢,因此德國加工貿易占比也有日漸增加的趨勢。
第二,9 月份自韓國進口多晶硅飆升至 4046 噸,在當月進口總量中占比高 達 40.7%,超過以往任何月份進口占比。從韓國進口占比日漸增加,主要原因 是:一方面,2.4%的反傾銷稅對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響,故韓國向中國出口多 晶硅更毫無顧忌;另一方面,對美國和德國相對高的懲罰性關稅促進了美國和 德國多晶硅廠商在韓國建廠設立多晶硅項目,例如美國 Sunedison 與韓國三星在 韓國境內的 1 萬噸/年的顆粒硅項目,四季度已投產,如此看來,分國別進口多 晶硅占比正逐漸重新分布,韓國占比日益增加,待在韓國新建產能釋放后,從 韓國進口多晶硅比例將逐漸增加,屆時多晶硅進口量將再創新高。

圖 5 2014 年 9 月進口多晶硅各貿易方式占比 數據來源:海關
四、國家著手整頓光伏業,企業應不急不躁穩步發展
10 月 12 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 445、450 號重要通知,在光伏業內引起了震 動。通知規范了光伏行業前期工作,倒賣“路條”將被嚴查,獲得“路條”的項 目也可能在國家能源局的監督下加快落實。另外強調了取得備案的項目,在規定 時限內未開工,省級及以下能源主管部門可用其他等容量的項目替代,落實電源 建設規劃目標,促進新建電源項目及時投資建設。可見,當前國家注重的是整個 光伏行業的整頓問題,著力推進光伏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并不是只重量而不重 質。
面臨大規模應用的光伏產業,社會資金密集投向正是一個產業大爆發的前 奏。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市場上卻充斥著太多只顧眼前利益而舍棄基本品質的 行為,使得光伏電站質量問題頻繁暴露,因此注定會有光伏人終究要被淘汰出局, 這甚至與他們今日的行業地位與競爭位勢毫無關系,而僅僅在于他們對基本品質 的不夠珍惜——無論產品、電站的質量,還是企業經營與做人的基本底線。如果 說 2010 年那一輪瘋狂擴張及其后的產業洗牌,是確立了光伏上游制造業在一定 歷史時期的技術路線及其產業格局,則新一輪的洗牌,將很可能經由下游電站系 統的質量與企業品質而拉開競爭者之間的距離。
從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政策無疑是有益的,但就目前的情況 來看,一些手里握有路條且希望賣出高價的企業、個人,若不是因為資金問題的 話,安裝落實也不會拖延至此,故讓這些試圖倒賣“路條”的企業或個人加快落 實安裝是有難度的。另外油價的下跌也勢必導致新的太陽能系統安裝計劃拖延, 因此四季度光伏安裝情況仍不容樂觀,保守預計國內四季度光伏安裝量在 6GW 左右。具體的安裝數量已不是重中之重,重要的是在行業良性競爭中不急不躁穩 步發展。
五、多晶硅后市預測
目前國內下游需求雖然逐步好轉,但下游電池片、組件廠商仍處于消化庫存 階段,即便進程并不緩慢,但由于庫存大部分是低效片、低效組件等產品,故看 似市場在消化庫存,價格應該上漲,實際上卻由于低效產品對下游廠商盈利無太 大貢獻,在下游沒有更大利潤的前提下,上游也同樣沒有漲價空間。另外更重要 的是,8 月 14 日加工貿易暫停審批公告發布之后引發的“突擊申請”造成國內 進口料泛濫,且進口價格相對國內現貨價低很多,對國內多晶硅造成巨大沖擊。 若不加緊制止,未來短期內,最起碼到年底之前,多晶硅價格都會因此受限下滑。
作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馬海天 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