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發布了2050年之前的能源相關展望,太陽能發電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源。
IEA提出的技術發展藍圖顯示,2050年之前,在全球所有的電源中光伏發電將占16%,聚光型太陽熱發電(CSP)將占11%,合計將超過其他電力源。

2050年之前,在全球所有電源中光伏發電將占16%,太陽熱發電將占11%(出處:國際能源署)
光伏發電方面,最近幾年太陽能電池板和相關系統的成本急劇降低,采用變得更加容易,開拓了今后數十年的主要電力源是光伏發電的可能性。

光伏發電的輸出功率降低的下午和傍晚以后的需求,以CSP系統內的蓄熱功能來滿足,從而可穩定供電(出處:國際能源署)
但IEA強調說,光伏發電的快速導入是通過集中投入資本實現的,其中大部分是通過先行投資實現的。IEA指出,進一步降低資本成本是最重要的課題。

全球的采用將擴大(出處:國際能源署)
光伏發電和CSP合計,截至2013年底共采用了輸出功率為137GW的發電系統,以日平均100MW的速度在持續采用。

到2050年光伏發電和太陽熱發電的LCOE(均等化發電成本)展望(出處:國際能源署)
此前CSP的導入速度快一些,而今后,到2030年增長的大部分設想都是光伏發電。
不過,當光伏發電在全球所有電源的年發電量中所占的比例達到5~15%時,設想在電力批發市場,光伏發電的價值會降低。因此,CSP將變得至關重要。
IEA表示,有了大規模CSP,光伏發電的輸出功率下降的下午和傍晚以后的需求,就可用CSP系統內的蓄熱功能來滿足,因而光伏發電和CSP相結合就可穩定供電。
另外,IEA分析,繼中國和美國之后,全球都將加速采用光伏發電。并且已投入使用的光伏電站的合計輸出功率中,一半以上都建在電力的最終消費地,這也是其一大特點。